APP下载

积累生活素材 唤醒生活体验

2024-05-14尹华同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40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唤醒表达

尹华同

摘要:当前,有些小学生提起习作就皱眉头,激荡不起兴趣涟漪,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句话,或写起来东拼西凑、杂乱无章、内容空洞。习作让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笔者觉得,主要是学生没联系起自己的生活实际,没有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没有唤醒自身的生活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留心生活,深入生活,嫁接生活,感悟生活,唤醒自身的生活体验,激发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水到渠成,提笔成文。

关键词:学生 习作 唤醒 表达 生活体验

落实“立德树人”,在生活中感悟真善美,在生活中培养核心素养,就必须力求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也是一样,必须立足生活,生活就是习作材料的“源头活水”。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之本。

一、留心观察,记录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真,即习作要有童真、童趣、童语、真情、真话。求实,即习作要有实在的内容,要说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套话。这就需要学生们留心生活,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活,记录生活。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人,或好或坏地处理过一些事,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从生活中打开话匣子,让学生有话可写。叶圣陶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生硬缩短。[1]

作家池莉曾说一个作家,一方面是文字功夫,另一方面就是生活化功夫,生活并不是看起来那样简单,你要留心视线之内的一切。什么是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首先要有目的地看,其次有计划地看,还要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知。也就是说,有目的看是留心观察,有计划地看是用心感知。以语文要素“观察”为例。确定一个点,再拉长一条线,画成一个圆,有条理地将语文要素“观察”教学形成一个体系。以生活为基础,加强观察微日记训练,写小日记记录生活,观察生活中遇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观察“静”物或“动”物,也可以确定一个主题事物或任务群,连续观察一周。并记录所见所感。也可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如:今天学生对国旗下的讲话有兴趣,那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今天在语文课上老师幽默有趣的表演让人难忘,就可以叙述;今天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很愉快,可以表达。把握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最好能体现六要素。学生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写人的,有记事的,有写景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影视观感的。学生喜欢日记这种表达方式。因为他们的文字来源于身边,来源于生活,随心随意,亲切自然,同时写日记能让学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开始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养成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学生经历过、体验过,感受就深刻了,所以习作起来就有素材可写。[2]

所以,对于中高段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就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景、物作为习作对象,观察得越细,描述得就会越清楚。

二、参加活动,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特有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校积极参加拔河比赛、朗读比赛,在家动手做饭做菜、搞家务,在外与伙伴们捉迷藏、玩游戏等,在社区参加重阳节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我们在布置活动类习作时,不妨先让学生们参与此类活动,切身了解活动的经过,感受活动的趣味,然后让学生用笔来记录,然后适当点拨。在习作时要提前布置任务,要写拔河比赛,可以直接带着学生组织一次拔河比赛,“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得亲口尝尝。否则,你是不会知道梨子的滋味的”。这样才能做到求真,说真话,不说假话、空话,实事求是,投入实际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思考。还可以跨学科学习,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课及体育等学科,同时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结合地域实际,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体验生活。

三、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教师可以搜集“感动中国人物”“超级演说家”、励志短片、科普记录片等,选择性地播给学生看,这些不仅有很好的教育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习作前,要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适当利用好每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和体验,或在习作指导时尽可能地激起学生的生活同感及情感共鸣点。例如:写让人感动的一件事,首先让学生课件观看《洗脚》视频及四川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然后课件复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课文中感人的画面,跳出文本,最后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人和事。走进现实生活中,搜集家人朋友或身边陌生人给我们的感动,让学生谈感受,激发他们内心的感动。然后搜集整理生活中自己身边的、自己所熟悉的让人感动的事来写。其中有学生写到了村里吃低保的张大妈向地震灾区捐钱的故事。在一次单元习作学写发言稿中,我特意组织班干竞选,利用此次机会,让学生写竞选班干的发言稿,把握契机,在生活中通过特有的活动丰富生活,深刻感悟生活;例如,去年母亲节那天,正是我们班开家长会的日子,我设计了一个学生给父母送康乃馨的环节,当时场面很感人,然后,第二天叫学生们把这个活动写下来,下午他们交作业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写得很棒,内容详实,情感真挚,能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生命的舞台,习作指导课同样应该洋溢着生命之间的对话,并且在这种富有灵性的对话中,激活学生表达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语言,拓宽学生的认知,提升写作的潜在能力,使我们的作文指导富有张力。又如,在“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或“观察某某动植物给我的启示”习作中,我在上这个单元之前,就让学生认真观察一些動植物。如:观察蚂蚁,特别是蚂蚁搬米饭的情景,细心观察蚂蚁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团结一心搬米饭时的情景,感受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观察嗡嗡叫的让人讨厌的蚊子,它们吸血时我们的感受,再联系如果能打针的针能像蚊子嘴上的针一样吸人血于无形,不疼只是有点痒,那小孩子们就不再害怕打针了,然后习作时可以写“蚊子”给我们的启示,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由于生活空间的局限性,选材内容往往局限于某几个方面,这就要求老师要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广阔的天地中积累材料,开阔视野。

因此,教师在习作前应创设各种生活情境,精心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四、发挥想象,嫁接生活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小学生们极富想象力,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有所思有所想,并融入自己的生活,对照自己的情思,反照自己的生活,在直面文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既联系了生活又超越了生活。在学习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后,让学生续写小女孩在天堂和奶奶一起快乐生活的画面,学生们走近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世界,也联系了学生现实的生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情绪亢奋中表达,嫁接了生活,延伸了文本。然后再联系自己的家庭和现实生活,对比谈谈自己的幸福生活,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恩和珍惜。例如学完《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情景和画面,让学生思考:在花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巨人老了以后,孩子们怎么对待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按下了习作教学的快捷键。

五、多读作品,感悟生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更多的输入才有更好的输出,厚积薄发,多读一些经典作品,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吸收规范性的语言样式,了解作者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是促进语言内化的一种常规方法。有学者曾说到,多读比多写更有效。多读,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词语,见识多了,知识面广了,对生活的理解就不同了。巢宗琪教授说到,读书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机制,同时要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培养读书兴趣,提倡少做题,多看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品位,同时,指导学生积累和写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书中的妙词佳句分门别类摘抄积累下来,对于自己感受较深的读物,可以写写心得体会、书评等。读完每一本书后,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记录卡上记下阅读日期、篇名,做摘录,写感想,促进语言的内化。这样学生自然从课外阅读中受益匪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这样,在课外阅读广阔的知识原野中,学生领略了不同风光美景,结识了不同的名人贤者,走进了不同年代不同地方,感受不同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多了,对生活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感悟深刻了,对真善美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总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外乎是让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懂得怎么写这几方面下手,最关键的是让学生要有素材可写,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不再畏惧习作。因此,过往的生活经历应成为很好的素材,不应遗忘在某个角落,在生活中应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嫁接生活,想象生活,感悟生活。有了生活素材的积累和生活体验的唤醒,融入了生活元素,学生写作时就会有米下锅,表达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起作文来就会文思如泉,就会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快乐表达,真正变“要我写”为“我会写”“我要写”,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自身生活,创造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杜益.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 ,2024(1):333

[2]沈彩霞.浅谈如何有效指导低年级儿童阅读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2).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唤醒表达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小学思品教学要与儿童身心体悟相融合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唤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