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4-05-13曹婷婷张晓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

曹婷婷 张晓军

[摘 要]商业银行实务是在OBE理念下准备开设的一门与经管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内容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课程将通过CBET(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CBET)课程设计模式,充分参考商业银行职业经理人(管理培训生)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本文基于“以学生为中

心”的理念进行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改革探索,对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金融人才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商业银行实务;教学模式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7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239-03

0     引 言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辽政办发〔2021〕35号)(以下简称

《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要建设国内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规划》指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转型提升一批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新型高校,不但要在坚守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更应重视与地方行业发展相匹配,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商业银行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改革,真正做到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升核心素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至关重要。

1     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较差

目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学习理论知识“有什么用”。根据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分析,学生学习的动机分为内驱力和诱因。而内驱力在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根本动力。学生学习知识缺乏内驱力是源于自身对专业知识的“不信任”,学生内心深处不相信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切实的帮助。

1.2   实践教学的實践性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实践教学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类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未来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什么用”。同时,实践教学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前进。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PPT展示等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手段,学生在AI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可以轻松使用“偷懒”的方式解决实践教学布置的各项任务。实践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依靠互联网信息、AI智能帮助的情况下让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

1.3   学生职业认知能力较弱

《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的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重在“应用”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重中之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应达到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可以快速适应未来工作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专业具体可以做什么、不知道大学四年要学什么、不知道毕业后要干什么”的“三不知”现象。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普遍较弱导致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学生缺乏学习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从而导致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缺少竞争力。

2     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首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经过专业学习后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真正解决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即所谓的“能干活”。这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下企业对人才最切实和最基本的需求。这种企业需求意味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系统扎实的理论学习外,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应增加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内容、真实的工作问题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用”起来。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可以在试错成本最低的本科学习阶段,提前解决未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本质目标。

2.2   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面临数字化建设、产学研结合等创新性发展的挑战。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更多的是要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1]。商业银行是金融、保险、会计、财务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和优先选择,商业银行的实践能力训练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更注重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给学生提供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机会。学校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2.3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需要

通过调研,应届毕业生在入职商业银行后都会经历时间长短不同的岗前培训。虽然已经历了本科期间系统的专业学习,学生仍会对此类岗前培训的内容感到陌生、对实际工作内容感到茫然。入职培训结束后,商业银行普遍都会采取“老带新”的方式让新入职员工能够尽快胜任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毕业后的学生普遍都会处于新环境、新同事、新知识所带来的较大的压力下,从而影响实际的工作效果。商业银行实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模拟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运行,旨在为学生提供银行各项实际业务的仿真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入职商业银行后处理银行的各类业务的感受。一方面,此类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可以达到商业银行的用人标准的应用型人才。

3     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3.1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CBET课程设计模式

3.1.1   CBET课程设计模式的概念

CBET模型,即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教学模型起源于对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是以学习者为了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应获得的相关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宗旨。CBET模型体现的能力观是任务能力观,它将任务或任务的叠加作为能力提升的渠道[2]。CBET模型组织应用具有三要素,分别是:可以针对某一岗位应用、可以针对某一岗位群应用、适用于集体技术相关的培训。CBET模型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企业员工内部培训[3]。

3.1.2   商业银行实务课程的逻辑思路

CBET教学模型设计下的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而来,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设计安排完全源于岗位需求。在该教学模型下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旨在使学生的潜能转化为能力。学生可以在该模型下得到动机、特性、技能、人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升,从而可以满足履行未来岗位要求的能力需求。

基于CBET模型的商业银行实务课程开发,开展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调研从而确定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计以商业银行内部的各项岗位设置以及对应的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提升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为导向,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前提下,明确教学内容。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阶段性项目评估,对于达到教学目标存在困难的学习者提供资料、方法等辅助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者定期进行学习实践项目的检查和更新,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变化调整学习实践项目的设置。

3.2   商业银行实务课程的教学结构设计

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设置商业银行实务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校企合作,旨在培养职业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普遍都会在校园招聘中设置职业经理人(管理培训生)计划,给予入职后的应届毕业生全方位轮岗学习以便于培养适合企业自身的综合型专业管理人员。商业银行实务课程的教学结构充分借鉴了商业银行对于员工的内部培养体系,一方面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商业银行内部的职场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商业银行内部的岗位设置从而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3.2.1   理论框架构建

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缺乏目的性的原因就是对于未来工作中的实践缺乏了解,课程第一階段将为学生搭建理论框架从而解决理论学习脱离实践应用的问题。此部分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商业银行一般性部门结构,包括业务条线和内控保障条线。业务条线即对公、对私、运营、国际业务、投行等条业务板块,内控保障条线包括风险、合规、人力资源等板块。课程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讲解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营,包括商业银行内部部门间业务往来以及对客户间、同业间业务往来。此部分内容将从实际业务出发,为学生梳理专业理论知识在商业银行的实际运用中的不同应用。

3.2.2   学生的自我分析

课程在这部分将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让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职业经理人的成长路径。入职后的不同发展路径选择决定从业者需要重点提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素质。学生将通过学习后开展自我分析以决定未来期望的发展路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

3.2.3   职业的困境分析

该部分课程内容将打造真实的实践环境并设置工作任务,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同伴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包括服务对象业务问题(客户、同业),部门间业务往来(内部)、自我管理(技能提升、素质提升)等。

3.2.4   经验借鉴

该部分课程内容将向学生进行商业银行的真实案例介绍和分析,此部分与上一部分穿插进行,即授课者在学生实操后的总结部分。从风险、制度、策略等方面,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理论应用的目的。

3.2.5   专业的展望和赋能

学生通过前四部分的学习实践后,将会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该部分课程内容将以自愿原则对学生按照不同条线进行分组,每个条线不限制学生人数。教师根据不同条线的选择帮助学生开展职业展望并制提供策略建议,学生将明晰仍需要继续学习的专业方向。通过对课程的整体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提升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和自学能力。

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驱能力和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3.3   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引入虚拟仿真教室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模拟教学是满足学生实操学习需要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方法[4]。商业银行实务课程的授课教室将以多媒体教室和虚拟仿真教室为主。对私业务、对公业务、国际业务、运营业务将在模拟真实的厅堂环境中开展。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产品学习,并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系统的模拟软件和交易终端上进行实操[5]。商业银行虚拟仿真系统将包括岗位技能实习平台软件、信贷实验室教学软件等,教室内将有投影仪及幕布做展示。在虚拟仿真教室中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性学习,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6]。教师可以在观察中开展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进展进行指导或者是延伸任务。

4     结束语

为了切实满足“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要求,本文将商业银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按照搭建理论框架—打造真实环境—系统经验总结—解决现实问题的逻辑思路,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对商业银行实务课程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在未来,课程将根据教学效果继续完善教学内容,以期能够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元,吴南,全颖,等.个人理财虚拟仿真“金课”建设[J].当代会计,2021(10):191-192.

[2]姜贵红.基于CBET模型的培训与开发“124”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1):111-113.

[3]邵伟玮. H公司技能型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23.

[4]屈泳,赵洋,吴照奇.虚拟仿真实验在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23,26(1):70-78.

[5]李亚宁,王海英,苑莹.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平台的构建[J].科技风,2022(14):19-21.

[6]张善琴. 虚拟仿真银行系统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汽车销售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