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的阻碍与实现路径

2024-05-13王世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高质量发展

王世誉

[摘 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被视为关键任务之一,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高质量发展对创新的要求,探讨了制度、文化传统、教师素质与观念以及家长和社会观念等因素对创新的阻碍,结合研究结果,总结了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7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235-04

0     引 言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被视为关键任务之一,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推动中小學管理模式的创新。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能够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能够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提升教育资源的质量,确保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创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引领教育领域的改革,促进教育制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推动教育的综合发展和进步。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政策鼓励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支持科技创新与质量导向,以及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旨在推动中小学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求。

1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内涵

1.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在中小学管理中的内涵主要涉及对教育的全面提升。首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这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发展,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发展。其次,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小学管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推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学科设置,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成长[1]。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方面,中小学管理应推动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包括引入现代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科交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质量发展也强调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激发其教学热情,使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方面不断更新。此外,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积极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最后,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考核,还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以更好地引导教育教学工作。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在中小学管理中意味着从多个层面对教育进行全面提升,以培养更具创新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这需要学校管理者不断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内涵

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要求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倡导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决策,推行班主任制度和学生自我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要求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综合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实践评价、素质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提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的机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过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学校可以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的阻碍

2.1   传统教育观念束缚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偏向于注重考试成绩和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观念限制了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使中小学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和变革的意识,固守教育条块分割的传统观念,对于新兴的管理模式持怀疑态度,使得管理模型的创新受阻。

2.2   行政管理体制僵化

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往往受到行政化管理体制的约束,并且行政化的管理体制过于烦琐和规范化,决策权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这种僵化的体制使得创新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对学校和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束缚,限制了管理模式的创新。例如,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等,这严重制约了学校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3   管理组织模式缺失

在当前的组织环境下,中小学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学校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倾向于培养学生守成思维和被动思维,而且对上级的指导依赖较为严重,缺乏自主管理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更容易陷入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固守和被动接受的状态。更为复杂的是,管理层似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困境的存在,缺乏对学校管理创新意义的认知,导致了管理模式的因循守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与教书育人之间存在明显的缝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2.4   教师发展空间缺乏

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和改革需要给教师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较重,心理压力较大,在繁重的体力和精神压力下,中小学教师较为普遍地处于亚健康状态,无暇投入创新实践。并且教师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晋升机会有限,特别是在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方面[3]。这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难以实现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且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偏低,优质教师流失严重,学校管理变革就变得更加困难。

2.5   现代教学手段滞后

当今,智能技术已经全面介入人类社会,学校所有变革都受到智能时代的影响,但学校管理没有正确认识智能时代对学校管理变革的深刻影响。当前,学校管理变革的主要路径是引进智能设备,试图通过从硬件到软件的更新,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然而,并不是人工智能参与得越多越好,有些特定的变革内容和方式无法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智能。对智能技术的综合运用缺乏科学规划、参与人数少是中小学管理在适应当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的阻碍。

3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实现路

3.1   改革教育观念

深化中小学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超越传统强调纪律和成绩的教育观念,转向更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这种变革旨在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其个性发展、创造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养。在推动教育观念的改革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鼓励学校和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脱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发掘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宣传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意义方面,学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传递信息,使广大教育从业者和社会大众更深刻地理解改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关键的一环是鼓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通过建立相关政策激励机制,为支持全面发展教育的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3.2   增加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应该更具前瞻性,鼓励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模式上积极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要制定战略性政策,对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使其发展不偏离国家和市场需求;要制定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等手段对中小学发展提供多维支持,保障其发展的物质需求;要制定引导性政策,通过相关政策宣讲、政策宣传等手段,推动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的新手段、新举措的综合运用和发展,以多维政策体系构建保障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这样的政策助力可以促使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学生,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适应力的新一代人才。加大对教育信息化、校园安全、学科特色等方面的投入,提供相关资源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强化学校自治权和教师专业发展,让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来创新管理模式。

3.3   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完善的创新制度,鼓励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帮助学生激发潜能、培养健全人格,使其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使其个性充分发展,这是推动中小学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要注重教师队伍激励措施的建设,给予优秀管理者和创新教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例如工作成就感、荣誉等精神奖励,薪资、福利等物质奖励。通过在中小学管理模式中加入完善的激励制度,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创新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学生管理可持续发展机制。同时,也要注重学会在中小学管理模型创新中的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中,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重要参与者。

3.4   提供人文关怀

教师是中小學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应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培训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关注教师的基本需求是提升工作幸福感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教师不仅是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普通的社会人,有着安全、社交等基本需求。因此,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交氛围,有助于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增加其工作的幸福感。学校管理者还应该根据教师的岗位及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以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这种关怀不仅有助于构建更为和谐的工作氛围,也可以激发教师更积极地投入到创新性的教育实践中。

3.5   运用现代技术

深入研究学习智能时代的教育理论,是为了在学校变革中具备清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包括对智能教育理论的深入理解,以明确学校变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通过系统学习,学校管理者能够建立起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方法论,为管理变革提供深厚的理论指引。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理论体系的建构,更能够将学校管理者置于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的前沿,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然而,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智能时代管理理念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完善。学校管理者应该在不断实践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并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智能时代管理模式。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发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局限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境。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还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确保其适应学校内外环境的发展需要。总体而言,学习智能时代的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学校朝着更加智能、创新的方向发展,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的关键步骤。学校管理者应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取得平衡,使理论知识能够有效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通过实际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对智能时代管理的理解。

4     结束语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是必然的要求和趋势。当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传统的中小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首先,教育理念要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育。其次,教学模式要创新,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推动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管理机制要灵活高效,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决策,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评价方式也要创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最后,家校合作要加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展望未来,中小学管理模式创新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对中小学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中小学管理模式需要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国鹏.中小学管理中有效激励的策略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3(增刊1):25-27.

[2]孔苏.智能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探析[J].中小学管理,2023(1):13-16.

[3]张向锋.从家校合作视角关注中小学管理改进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24-25.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