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探析
2024-05-13何丽芬
摘 要: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结构就是由三维度(素养、评价、教学)、六要素(评价情感、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阶段、评价反思和评价监督)构成分层次的立体结构。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发展就是教师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及评价情感通过内在的评价反思,以及外在的评价监管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发展、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教师自身应反思大学英语思政课堂评价质量,提高教学评价效果;学校形成评价监督机制,规范教师评价行为,并为教师提供评价实践机会,提高教师评价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师;评价情感;评价知识;评价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147-05
Abstract: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literacy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is a hierarchica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six elements (assessment emotion, assessment knowledge, assessment skills, assessment stage, assessment reflection, assessment supervision) of three dimensions (literacy, assessment,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literacy is a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assessment knowledge, assessment skills and assessment emotions develop and reach a dynamic bala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through internal assessment reflection and external assessment supervision.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quality, teachers themselves should reflect on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effect; the school forms an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standardizes teachers' assessment behavior, provides teachers with assessment practice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s teachers' assessment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emotion; assessment knowledge; assessment skills
2020年5月,教育部頒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所有课程都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同年,教育部出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多元评价。由此可见,课程思政评价既是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评价素养是教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评价素养,教师才能有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一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内涵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可以是一种境界或处世的态度,与素质、修养等词同义。陆游在《上殿札子》提到“气不素养,临事惶遽”[1]。《汉书·李寻传》也提出“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2]。在教育领域,教师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学科素养、科学素养及评价素养。评价素养概念最早由斯蒂金斯提出,指教师所拥有的关于评价活动诸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相关的理念[3]。大学英语思政课程从素养、评价、教学三个维度对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从素养维度分析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素养。Wise[4]提出KAP模式(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将素养分为对知识概念的了解、对知识与社会效应的态度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Stiggins[5]认为,评价素养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评价活动中修养成的素质,可以用来衡量和判断教师是否具备相关课程的评价能力。Davies[6]通过对外语测试教材的研究发现,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具有从纯技术性的测试到测试伦理、测试态度等社会因素的特点,呈现出从技能+知识走向技能+知识+原理的趋向。国内学者郑东辉等[7-9]通过问卷对教师评价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在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运用及评价伦理等方面有待改进;蒙岚[10-11]认为情感态度也是评价素养中不容忽视的方面。可以看出,研究者们主要从评价知识(评什么)、评价技能(如何评)及为何评(评价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制定相关思政评价内容,提升思政评价技能,融入评价情感要素,从而进行有效思政教学评价。
其次,从评价维度分析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素养的评价。施良方[12]认为评价是以目的为出发点,系统收集相关信息,对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英语课程思政评价就是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价值及优点做出系统的判断,教师的评价素养表现为对学生英语思政学习进行系列评价实践,主要包括制定英语思政教学评价方案、准确收集英语思政评价信息、合理评定与解释英语思政评价结果,以及有效交流与运用英语思政评价结果等。可以看出,从时间维度来看,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思政评价实践包括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及课后评价。课前评价主要是基于思政目标匹配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来进行设计,并据此安排相关评价活动;课中评价是英语教师能根据思政目标选择与开发有效的英语思政评价方法来收集信息,熟练编制试题与设计表现性任务与评分规则;课后评价是教师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英语思政学习的效果进行评定,合理正确地解释评价结果。
再者,从教学维度分析英语课程思政教师评价素养的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围绕学生思政素养增值目标系统开展英语思政教学与评价活动的场所。英语思政教学目标决定了英语思政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认知参与其中,也需要教师的评價元认知以及评价外部环境来计划、规范、监督英语思政教学过程。有效的英语思政教学需要英语教师认知的参与,也需要教师评价的内在自我反省与外部评价监督的参与。英语教师要反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与英语思政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是否正确地采用了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反思学生在英语课程思政学习的自我评价是否存在问题,他们是否如实地评价了自己在大学英语思政学习的状况等,并根据学生出现的评价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通过对英语思政教学中的素养、评价、教学三个维度对英语教师的英语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分析,研究发现,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的素养,也应具备何时评的实践与评如何的自我反省与评价监督。因此,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结构就是由三维度(素养、评价、教学)、六要素(评价情感、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阶段、评价反思和评价监督)构成的分层次的立体结构模型,它将会随着教师教学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不断提升与发展。
二 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结构模型
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情感在英语思政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后,通过内部评价反思和外部评价监督的驱动而不断提升的过程。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情感及认知维度会指导或影响教师评价知识的发展,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反思会促使英语思政教学评价活动不断改进,外部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观的学校环境也会对英语教师行为起着评价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当教师的内在认知或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评价冲突就会出现,教师评价素养就会随之调整而实现新的平衡,也就是说英语教师会在内外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调整思政教学评价活动,寻求平衡,从而提升自身思政教学评价素养。因此,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素养不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动态变化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与评价情感是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基础,评价反思与评价监督是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发展的动力。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动态发展就是教师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及评价情感通过内在的评价反思,以及外在的评价监管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发展、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一) 结构模型的构成要素
结构要素是教师评价素养架构的横切面,包括教师的评价情感、评价知识及评价技能三要素。这三要素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首先,评价情感是教师评价素养的核心环,它决定了评价知识及评价技能。英语思政课程教师评价情感包括英语思政评价信念、英语思政评价立场及英语思政课程评价态度等,这些要素将会决定教师相应的英语思政课程评价知识及评价立场。其次,评价知识是教师评价素养的理论环,是教师开展评价活动的理论基石,具有一定的隐形性,不容易被观察。它既是英语思政评价信念与评价立场的融入,也是英语思政评价技能的理论基础,介于评价情感与评价技能,将二者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最后,评价技能是教师评价素养的实践环,它具有外显型,易被关注。评价技能是评价知识和评价情感的外在操作技能,评价知识和评价情感是评价技能的决定因素。可以看出,英语思政课程教师素养结构的结构环包括评价情感环、评价知识环、评价技能环,随着评价活动的推进,各个环都会向上逐步辐射,稳步上升(图1)。
(二) 结构模型的驱动要素
1 教师评价反思是英语教师思政课堂评价素养动态架构运行发展的内驱力
具备评价反思能力的教师不仅能发现评价实践中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相关评价知识与理念能进一步内化,用于指导评价实践,形成一个良性有序、循环向上的过程。
2 评价监督是英语教师思政课堂评价素养动态架构运行发展的外部动力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是英语课程思政评价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教师的评价给予政策激励与目标引导,确保思政评价客观、公平、科学,从而实现学习者的思政增值目标。当教师评价素养要素维度出现不平衡发展,无法达到内部平衡与协调发展时,外部环境的评价管理与监督就应及时介入,进行政策支持,给予教师相关项目培训与指导,通过外力驱动,迅速使内外部协同发展,促使教师评价素养重新建立平衡协同,形成循环向上的组织架构。
(三) 结构模型的时间序列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基于产出导向、驱动学习的原则,将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输出驱动、课中输入促成、课后聚焦产出运用三个教学阶段。因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实践就细化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与课后评价。
1 课前评价,以评促学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水平现状、英语思政学习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相关情况制定相应英语思政教学目标,设计以输出目标为导向的课前任务活动。可以看出,在课前活动开展时,教师的评价活动已经展开。通过对课前活动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现有水平与目标达成状态的差距,从而促进自身的英语思政学习。
2 课中评价,以评促教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任务活动,收集学生英语课程思政学习信息,进行评价,判断学生与目标达成状态的差距,及时调整英语思政教学活动,以评促教。
3 课后评价,以评强教
课后评价包括课后任务活动评价及标准化测验,通过评价反思,教师发现英语思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判断学生是否已达到相关英语思政教学目标状态,采用何种措施进一步巩固已达的目标状态。
(四) 结构模型的特点
1 相对稳定性
该结构的底部为教师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及评价情感,这是评价素养的基石,也是教师素养动态发展的最稳定的基础。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评价知识,以及与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的相关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态度、观念及立场,才能形成牢固的基石,也才能提高与发展教师的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素养。
2 协调性
教师的评价理念、评价技能、评价情感等要素要相互匹配,即教师对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的态度、观念、立场等应与教师的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知识、技能等相一致、相匹配,才能促进教师的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素养协调一致发展。
3 平衡性
英语课程思政中教师评价素养的平衡既包括动态结构内部平衡,也包括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平衡。在教师评价素养的内部环境中,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情感各要素由很多小维度组成,如果这些评价素养维度之间不平衡,就会影响评价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评价反思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反思自己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评价行为,调整评价活动,使各评价要素达到内部平衡。在宏观与中观的外部环境中,相关机构也会对教师的评价活动进行监管,管理教师的评价活动,规范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评价,使评价素养内外部协调统一。
4 递增性
英语课程思政活动无论在课前活动、课中活动还是课后活动都需要进行评价,教师对评价活动的投入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目标达成状态的实现而增加,呈现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状态。
三 基于评价素养结构模型的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 明确评价素养要素,丰富评价素养内涵
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包括评价情感、评价知识及评价技能三要素。评价情感是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英语教师积极创设并有意识地运用课程思政评价理念,逐步形成思政评价自觉行为,使英语课程思政评价常态化、规范化,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同时,教师需有稳定的评价态度。教师对英语思政课堂教学持有稳定的评价态度,合理地评价思政教学结果为英语思政课堂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以促进英语思政建设。
评价知识是教师评价素养架构中结构环的中间一环,连接着评价情感与评价技能。首先,教师应具备有关英语思政教学评价目的的知识。在英语教学或评价之前,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思政教学目标,用来衡量与检验英语思政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再者,有关英语思政教学评价方法的知识。英语课程思政评价包括对学生、对英语思政课堂及对英语思政课程的评价。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采用笔试、问卷、访谈等形式;还可采用建立档案袋,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记录、研究报告、学习日志等方式对其进行成效评定。对英語课程思政课堂评价可以采用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及思政档案袋查阅等方法。对英语思政课程评价主要以课程为单元进行思政评价,更注重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可以采用师生座谈、同行专家评定、问卷调查等评价方式进行。
评价技能是教师评价素养架构中结构环的最外环,是评价实践的外显行为。首先,教师能够熟练设计英语思政教学评价方案。教师应制定以课程为单元的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设立核心观察点及深化分层分级的细则,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细化;教师要根据思政目标设计评价活动,使思政评价活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三者与目标达成一致,形成合力,促进学习者思政素养增值;撰写评价方案技能主要包括英语思政评价依据哪些标准、哪些思政目标展开,安排什么活动来收集英语思政教学活动信息,运用什么方法处理英语思政教学信息,由此推论出学习者在英语思政学习过程中是否实现了目标。再者,教师能够自主开发一些评价方法,如设置问题、编制问卷、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建立档案袋等收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思政评价信息。
(二) 加强评价反思内在驱动要素,促进有效教学
教师评价反思应以评价问题为出发点,主要从英语思政课堂的评价情感、评价知识及评价技能来进行思考英语思政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在思政评价情感中,评价情感是英语思政课堂评价的立场,也是思政课堂评价活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评价知识与评价技能,因而,就要反思英语教师是否具备坚定的评价信念与评价意识,是否具有正确的评价伦理,是否形成稳定的评价态度,以及如果出现了评价情感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提高评价信念、立场等。在思政评价知识中,教师要反思英语课堂是否具有明确的思政教学评价目标、是否具备有关思政教学评价方法的知识,是否具备有关思政教学评价过程的知识、是否具备有效运用有关思政教学评价结果的知识。在思政评价技能中,英语教师要反思是否制定了英语思政教学评价方案、是否准确收集英语思政评价信息、能否合理评定与解释英语思政评价结果以及有效交流与运用英语思政评价结果。通过反思英语思政课堂活动的问题,促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促进英语思政课堂活动良性发展。
教师评价反思应以思政素养增值为目标,提高英语思政教学达成度。Dann等[13]提出应在评价中进行学习,评价不是教学过程的附属品,评价本身就是学习。教师对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反思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反思英语思政结果,也要反思学生目前的思政学习现状,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状态及怎样更好地达到这种状态等相关过程与问题,定位学生现有思政水平与目标达成之间的差距并帮助学生完成跨越,促使其思政学习观念的变化。当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与调整过程变得适应时,学生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有效,教师与学生就会开始内化自身的学习,从而促进自身的学习。
(三) 充分利用外在驱动要素,形成规范评价监督机制
无论是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过程中还是评价过程之后,教师都应对自己或者他人进行思政评价监督,以确保思政评价客观、公平、公正,切实真正让学习者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现学习者的思政增值目标。
规范英语思政评价伦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避免给学生贴上标签,尽力避免性别、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偏见。英语课程不可避免会介绍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如何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差异,坚持中国文化价值观,这是英语教师应遵守的价值底线。从国家层面来看,英语教师在思政教学遵守的伦理要求就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坚持“四个自信”;社会层面看,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个人层面,教师应把尊重学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伦理道德准则。英语教师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并以此为准则对自身的英语思政教学及学生的英语思政学习进行评价伦理规范。
明确评价监督主体。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发挥英语教师思政评价监督的统筹作用,一是建立英语教师思政素养评价制度,规范教师在英语思政教学中的评价行为,二是组织学科专家对英语思政课程评价进行督导检查,促进英语教师思政评价监督机制的有效开展。各院系落实学校的监督制度,不定期检查英语教师思政评价的事实状况,听取师生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英语教师思政素养评价方案,提高英语教师思政素养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英语教师与学生形成英语思政教学合作评价监督体,相互监督在英语思政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自评、他评与互评。
落实评价监督任务。首先,对英语教师思政素养评价各级指标设置进行监督。在设定教师评价结构环的评价情感、评价知识、评价技能三要素指标时,监管主体要监测二级指标的小维度要素是否突出一级指标特征,所设置的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全面落实英语教师思政素养的评价体系等。再者,对英语教师思政素养评价表制定与填写的监督。评价量表的制定要具有一定的信度与效度,在进行科学论证之后才能进行调查使用;同时思政素养评价量表填写要求客观真实,利用技术手段防止主观化、随意化。
(四) 增加评价实践机会,加强教师评价实践能力
传统的英语课程中教师评价不需要教师太多评价技能,主要通过阶段性考试或水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实践的机会。但英语课程思政不仅要对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思政政治素养发展进行评价,这对英语教师的评价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行评价实践能力的提升。将思政素养能力纳入日常教学评价和升学评价之中,增加思政素养增值过程性评价的分量,是改进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实践的可行方法之一。同时,英语教师也应意识到思政评价是英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从而应主动参与到思政评价实践活动之中。当然,英语教师在思政教学评价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也是非常重要,有助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与评价监督是英语教师将自身或他人的评价实践与评价实践的反思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能力,它是提升英语教师评价素养与进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全课程育人目标,但对提升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素养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提出了评价素养动态结构模型,认为英语教师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情感通过内在评价反思与外在评价监管等方式下,能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变化发展,最终能够达到动态平衡。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各评价要素在该结构中的具体作用及关系,从而更有效提升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
参考文献:
[1]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第二百二十二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8.
[2] 班固.汉书·李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472.
[3] STIGGINS,R J. Assessment Literacy[J]. Phi Delta Kappan, 1991,72(7):534-539.
[4] WISE S L. Teacher Training in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Skills[M].NE:Buros Institute of Mental Measurement,1993:45.
[5] STIGGINS R J. From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 Path to Success in Standards-based School[J]. Phi Delta Kappan,2005,87(4):324-328.
[6] DAVIES A. Textbook trends in teaching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2008(3):145-160.
[7]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内容框架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0(10):34-38.
[8] 郑东辉,叶盛楠.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及其来源的研究——基于浙江省的样本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20):68-78.
[9]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提升建议[J].人民教育,2017(Z3):33-38.
[10] 蒙岚.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8(2):128-134.
[11] 蒙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12):136-141.
[12] 施良方.西方课程探究范式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3):27-33.
[13] DANN R. Promoting Assessment as Learning:Improving the Learning Process[M]. London:Routledge Falmer,2002:36.
基金项目:2020年四川省社科规划课题“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SC20WY012);2022年四川外國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构”阶段性成果(SCWYGJ22-16);2022年四川省巴蜀文化国际传播中心课题“巴蜀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资源中的融入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BSWH2022YB10);2022年南充市校科技战略合作项目“巴蜀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资源中的融入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22SXQT0265)
作者简介:何丽芬(1977-),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