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4-05-13杜贵超王凤琴王晓梅郭峰

高教学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杜贵超 王凤琴 王晓梅 郭峰

摘  要:围绕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地质工程专业水文地质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及水平,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并完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探索思路及实践经验。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工程教育認证;工程实践;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184-05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goal of strengthen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construction of Hydrogeology for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re carried ou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elements of Hydrogeology course are deeply explor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curriculum civics, teachers' awareness and level of curriculum civics has been improv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re enriched and the teaching mode has been improved;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ere effectively enhanced. It's conducive to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professionalism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urses for the training of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of mod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explore idea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Keywords: Hydroge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cultivation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的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本科生教育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目前,各高校及众多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3-4]。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点[4-5]。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内动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6-7],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使命感[8-10]。

因此,各高等院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任务,高校教师深入思考并践行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将课程思政真正贯彻到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

一  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水文地质学以地下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学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重视水文地质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对巩固、深化理论教学知识点以及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西安石油大学开设的水文地质学课程是地质工程、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等地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培养方案和学生培养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近十年来的探索,目前已形成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但课程思政在水文地质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且存在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度不足、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开展了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资料、实验教学等环节渗透思政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水文地质学领域的客观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水文地质领域的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等,达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培养的双重目标,实现思政教育与水文地质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对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二  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一)  課程思政建设目标

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为指导,课程思政视角下水文地质学的教学育人目标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增强理论学习的时代感,帮助学生了解并能合理分析和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地质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二是系统了解并掌握水文地质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建设中常见水文地质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在地质工程相关领域独立从事理论研究、生产应用、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以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紧跟专业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自主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四是引导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好学力行、自强不息,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准,提升自身素养。五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及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以完成与中国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依据水文地质学课程前沿性、系统性及动态性等特点,在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学科前沿动态了解的同时,注重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融于相应的专业知识传授及学科前沿动态学习中。以课程知识点为有效支撑,找准“思政内容”与课程中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深入挖掘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具体来说,在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嵌入思想政治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理想;并结合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生未来所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将科学家故事、社会热点、学科技术成果等典型案例融入到学术精神培养中,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终身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以所涉及的重大基建工程等案例为依托,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特别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上述策略为指导,达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及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最终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水文地质学课程主要思政元素挖掘示例见表1。

(三)  基于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是学生价值塑造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部分。在强调对学生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等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实体课的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实施、考评方式等每个环节,有效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1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料

依据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选取《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版)》(张人权等,2018年)为教材,分解专业课程知识点、将思政元素进一步融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材料。做到教师在课程各个环节进行思政教育,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和谐统一,从而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保障学生得到系统的思政内容学习。

2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驱动式教学。鉴于水文地质学课程知识内容丰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理论课堂教学及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方法系统开展思政教学。

1)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认识水文学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同时,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国家在解决一系列水文工程地质问题时所采取的举措,展现大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示例如下。

示例一:在专业课程知识讲授时,与课程涉及的工程文化背景相联系。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学科的迅速发展在科技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更加立体、丰富地了解该学科的性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热爱地质学专业,培养学生树立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远大志向。

示例二:以陈梦熊院士、薛禹群院士、王大纯教授等水文地质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经历为例,讲授我国学者从最初从苏联引入水文地质学,到逐步发展推动并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水文地质学学科,为解决与水文地质学相关的复杂技术问题及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他们的感人事迹引导并激励学生坚定信念、勇攀科学高峰、学成报效祖国。

示例三: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如详细讲解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华北及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地下水污染问题,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沉降及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地下采矿或各种地下工程中地下水造成施工困难及毁灭性事故等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通过我国四川等地区富盐类和微量元素的地下工业矿水、济南地区泉水景观、陕西地区丰富的温泉资源、新疆坎儿井等特色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及人文景观实例的讲授,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地下水资源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社会责任感。同时,围绕西北地区丰富的地下水热资源等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对当前热点做延伸性学习及讨论,建立清洁能源的理念,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示例四:从系统论的哲学观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下水作为生态环境系统中最为活跃灵敏的因子,与气候、土壤、生物相互作用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人类活动不恰当干扰天然地下水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分析人与地下水资源的关系,增强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环保意识和天下意识,成为有社会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2)深入开展情景式教学,有效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0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深入开展情景式教学。例如,在讲授第十五章“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地下水质危害”知识点时,引用了天然地下水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等事例,并提出问题供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造成该地区天然地下水质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解决这些与地下水质相关的地方性疾病过程中,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及措施?”“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这些复杂事物时将如何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通过设置这些探究问题,积极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强烈学习热情。同时深入了解祖国在健康卫生领域实施的有效防治措施及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及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

3)充分利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思政教学,达到实践训练与思政培养的双重目标。水文地质学实验及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作为水文地质学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水文地质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载体。西安石油大学水文地质学实验课共设置了“达西渗流实验”“潜水模拟实验”及“承压水模拟实验”三项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指导材料、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编写等多个环节渗透思政教育理念,从思政角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实践,注重工程实际的重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其次,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环节中通过典型的“济南泉域地质背景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陕西省渭河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等调查研究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地下水系统及其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联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采用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目标提供重要支撑。线上课堂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形式灵活等特点。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目标,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线上平台充分开展思政理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优秀传统文化、现实社会典型人物及事件等思政内容教学,提升思政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政材料的收集,开展课后拓展学习。主要包括典型的水文地质相关工程、地下水热资源开发与利用、地下水景观资源等案例的深入了解与分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将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要点进行深度整合。此外,通过线上课堂、线下答疑等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所学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服务于国家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远大志向,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学课程在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多种教学方法动态空插使用,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及思政内容做到感同身受,进而将思政学习与自己的行为规范统一起来,并将其升华为未来工作学习和处事的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为课程思政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理念,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环节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在期末试卷中融入思政元素,科学地考核学生的思政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保证课程思政效果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课程考核体系中注重过程性考核,并着重围绕蘊含课程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点展开,共占比40%,包括出勤(10%)、课堂习题(5%)、课内测验(5%)、课内讨论(10%)及大作业(10%)五个环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材研读、文献调研、网络资料收集方式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容,相应完成课后习题、课堂测验、课内讨论及大作业等内容。课堂测验及课内讨论环节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课堂展示完成,完成过程中注重提高团队协作及创新思维能力。考核评价以学生之间观点自评及互评的形式为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课后习题及大作业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考查学生对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等,着重考查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情况。

三  教学效果分析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首先,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和完善了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范围广泛,可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有效融合,不断提升课程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如将工程文化背景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其次,通过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如将国内著名学者的科学研究经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切身感受先辈们的艰辛奋斗历程,激发学生树立坚定信念及持之以恒的品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及综合素质。最后,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学生逐渐将课堂上学习的道理及知识作为平时学习和生活的行为准则,学习主动性及自觉性显著改善,学风优良。调查问卷显示,2020—2023年学生对水文地质学课程中科学思维、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的思政教学满意度平均达到95%以上,对融入思政教学的课程总体满意度平均为96%,教学效果良好。

四  结束语

围绕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西安石油大学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系统挖掘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并与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深度融合。教学效果表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建设强国的使命感。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建军,朱莹,肖晖,等.“行知精神”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实践探索[J].地理教学,2022(3):34-36.

[2]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 罗淑宇.陕西省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5):13-15.

[4] 王伟宾,闫岩.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与学科思政的基本关系及融合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13-15.

[5] 孔德慧,李敬华,王立春,等.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及其作用研究——聚焦工科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22,8(14):82-85.

[6] 穆广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5):117-119.

[7] 张玉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5):72-74.

[8] 王德珲,吴婧,林文姣,等.地质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7):17-19.

[9] 孔德慧,李敬华,王立春,等.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及其作用研究——聚焦工科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22,8(14):82-85,89.

[10] 罗淑宇.陕西省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5):13-15.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陆相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及‘甜点预测”(2017ZX05039-001)

第一作者简介:杜贵超(1983-),男,重庆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地貌学与水文地质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