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024-05-13刘晨王盈涵

中国标准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

刘晨 王盈涵

摘 要:模具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被誉为工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浙江省在我国模具领域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标准化是模具产业提升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模具产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浙江省模具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模具标准化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能够指导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的研制,引领浙江省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模具产业,标准化,标准体系框架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18

0 引 言

模具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被誉为工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标准化则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传统制造业所属的模具行业在转型发展阶段,同样需要标准化的引领。模具标准化能极大地促进模具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推动模具行业发展[1]。浙江与广东、江苏一起,占据了全国模具产业规模的前三位,模具标准化是浙江模具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模具产业缩短加工周期、降本增效和提升模具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现状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模具产业顺应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改革浪潮迅速发展壮大,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方面不断成长,形成了完善的配套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结构。浙江模具产业作为浙江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代表,涵盖了塑料模、铸造模、冲压模、锻压模、橡胶模、粉末冶金模等轻、重工业所需的模具设计与生产品类,拥有多个模具产业集聚区(见表1),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浙江模具产业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橡胶塑料制品、汽车产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电器制造、文教娱乐用品等重要制造产业的发展壮大。

随着CAD/CAE/CAM一体化、三维设计等信息数字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工业智能化制造发展趋势推动,各行各业的产品对模具的要求不断提高,模具智能化发展程度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智能精密模具成为浙江省模具行业技术发展新方向,模具精密化成为浙江省模具制造厂商产品研发、生产的关键。叠加产业下游光伏、风电、汽车轻量化、消费电子等新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影响,浙江省模具行业在生产及设计过程中,提升新技术融合能力和软硬件一体化能力,提高模具加工效率和制造精度,不断促进浙江省模具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

2 模具标准化现状

2.1 国际标准

与模具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有ISO TC 29/SC 8(国际标准化组织小工具技术委员会冲压和成型模具分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法国,拥有7个P(积极)成员,分别是:中國、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瑞典、瑞士;18个O(观察)成员,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匈牙利、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朝鲜、韩国、荷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南非、西班牙、英国。截至2023年12月份,已发布ISO标准70项,在研标准2项,我国主导/参与其中4项ISO标准的研制(见表2)。但ISO TC 29/SC 8工作范围较窄,仅包含冲模、压铸模和塑料注射模等几种模具类型,国外专家对于我国提出项目的支持力度不高,并不利于我国先进模具标准的国际推广。

2.2 国家、行业标准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是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 29/SC 8的国内技术工作[2],负责组织制修订模具国家、行业标准,下设压铸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3/SC 1)和挤拉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3/SC 2),拟筹建锻模分技术委员会,其中压铸模分技术委员会和挤拉模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均设立在浙江。SAC/TC 33发布了我国模具标准体系,经2023年修订形成最新模具标准体系(见图1)。归口管理国家标准114项,行业标准213项,其中通用标准3项,冲模标准160项,塑料模标准52项,锻模标准63项,压铸模标准22项,其他模具标准27项。由数据可见,目前发布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冲模、塑料模、锻模和压铸模4个模具类型,其他类型的模具现行标准较少,橡胶模仅有4项标准,玻璃模和辊压模各有1项标准,粉末成型模和陶瓷模甚至未有标准立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省模具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到国家标准研制中来,在模具标委会管理的现行国家标准中,浙江省主持制定12项,参与制定81项,为我国模具标准化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2.3 “品字标”团体标准

“品字标”是综合体现浙江企业和产品标杆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自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以来,“品字标”已成为浙江一流企业和一流产品的代名词[3]。截至目前,已经发布模具类“品字标”团体标准11项,在研2项。

为规范模具类“品字标”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根据国家标准委《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和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委托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针对浙江省模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开展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浙江制造”标准类)框架指南的制定研究。

3 标准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3.1 构建思路

综合考量新发展格局下国民经济发展对模具标准化工作的要求,采用结构分解法中的自上向下法,确立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成为浙江省模具产业标准化中长期规划的标准依据,从而提高模具产业质量和技术水平,为浙江省模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3.2 构建原则

3.2.1 实用性

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划分应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能够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模具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引导模具产业化品牌提升。

3.2.2 准确性

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是在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模具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结合了浙江省模具产业结构及产业区域集聚发展特色,分类梳理完善标准体系顶层设计,覆盖浙江省模具产业上游、中游、下游和全产业链等相关标准。

3.2.3 可操作性

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层级合理,内容较为全面、充实,在模具生产和应用中可实现,能够体现浙江省模具产业的特色和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产业指导意义。

4 标准体系构建实践

围绕模具领域现行有效的标准类型及适应性、体系构建的需求和标准制修订建议,在对比相关现行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听取了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校、科研院所、标准化机构和全省模具企业专家对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的建议,走访调研了宁波、台州、温州、金华、杭州等地区的模具产业相关企业,汇总归纳出了制定“品字标”团体标准的需求:(1)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应基于现有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模具标准体系,并充分结合浙江省产业特点,对模具产业拟按产业上、中、下游和产业链全链进行细分,覆盖浙江省模具产业链;(2)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结构层级应明确清晰;(3)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应进行动态管理,不定期更新。

基于上述建议,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标准工作部将调研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梳理,通过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多位专家集体审查论证,并根据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模具标准体系的变更进行了更新,最终修改完善形成新版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见图2)。

浙江省模具产业标准体系包含了产业上游、中游、下游和产业链全链4项一级分类,其中产业上游分为:模具加工设备、模具材料和刀具2项二级分类,这类是模具产业加工重要的保障;产业中游根据模具成型工艺分为:冲模、塑料模、压铸模、锻模、粉末冶金模、挤拉模、辊压模、玻璃模、橡胶模、陶瓷模、铸造模、模具标准件、其他13项二级分类,全面覆盖各种类型的模具;产业下游根据成型类型分为:模具成型设备、模具成型产品2项二级分类,涉及航空、航天、汽车、电子、IT、家电等模加工的各行各业;产业链全链下有模具软件和服务1项二级分类,对整个模具产业的设计、服务起到关键的作用。

5 结 语

当下,浙江省模具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将技术创新从理论研究到应用落地从而赋能模具產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标准化则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4]更是国家大力推动的政策导向。本文基于浙江模具产业标准化现状,进行了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浙江省模具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围绕浙江省模具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不断完善浙江省模具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体系,加快推动模具相关“品字标”团体标准研制和发布,助力模具产业重要标准的实施与应用,为浙江省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韩在伟,杨建生.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81-82.

[2]王冲.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J].模具工业,2016(9):64-68+76.

[3]郭锦辉,龙昊.品牌强省:浙江正展现“活力”和“韧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7-04-20(A0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Z].2021.

作者简介

刘晨,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质量与标准化。

王盈涵,专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机械制造。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标准化
标准化综合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综合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谈标准化法
如何创建标准化团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