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标准解读

2024-05-13徐秉声侯姗赵磊

中国标准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文明绿色

徐秉声 侯姗 赵磊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GB/Z 43475—2023)国家标准,并将于2024年4月1日实施。标准充分借鉴浙江省湖州市、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等省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经验,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引,系统推广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等领域标准实施应用,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规范化、标准化,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及试验区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科学依据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制定背景

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破坏的严峻形势,引起了人们对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及发展方式的关注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重大关切。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批准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工作,重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国家标准委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 年)》中提出形成一批标准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良实践案例,并批复浙江省湖州市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实施与推广,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支撑和导向作用,积极探索“标准化+生态文明”的机制和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对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提出新的要求,指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我国系统开展了节能、节水、新能源、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环保产业、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标准研究。然而,如何有效探索“标准化+生态文明”的机制和路径,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指导,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拟解决的主要問题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是在总结国家及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目标体系,推动相关标准在空间布局、城乡融合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活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实施,发挥标准化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引领作用。

一是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的落地执行提供技术支撑,基于空间布局、城乡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标准的实施应用。二是把先进的技术方法、评价指标、安全与健康意识、公益性理念、社会责任感等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为相关指导、考核、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三是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有标可依,使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有章可循,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有据可考。四是有效探索“标准化+生态文明”的机制和路径,为地方或区域提供生态文明建设指南性模式参考,确保生态文明区域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指南需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方向,在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考虑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填补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和评估方法的理论缺失,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标准制定主要依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并对相关重点建设任务内容进行了对应的梳理,以形成标准文件的主体脉络结构,见下图。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重点工作的界定,本文件提供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组织机制以及在空间布局、城乡融合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活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指南,适用于指导以市级或县(区)级行政区域单元为对象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自然地理或经济社会属性划分的特定地域单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可参考执行。

本文件共梳理了700余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相关国家标准,通过标准的梳理分析,重点以标准的实施与集成应用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强调标准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指导。

在空间布局章节,围绕基本原则、基础评价、空间优化、国土综合整治等方面给出了基于政策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在空间布局工作中的实施应用路径。从总体格局、主体功能区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等方面统筹保护类要素和发展类要素布局,完善和细化区域内主体功能区,为空间优化提供标准化指导;针对生态空间提出要维持自然地貌特征、改善陆海生态系统、维护流域河网水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等方面的建议;针对农业空间提出开发利用有限耕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规划农业发展布局,合理规划农业园区等方面标准应用指南;针对城镇空间布局提出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的一般要求,并结合产业园区规划、居住区规划、商业区规划与布局、公共设施规划与布局、道路交通规划与布局、公共绿地规划与布局、公共空间与游憩空间布局等方面提供了标准应用条款;针对国土综合整治明确了要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遵守耕地红线,依据保障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优先次序,将生态单元作为修复和整治范围,开展国土综合整治。

在城乡融合发展章节,标准主要涵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空间宜居化等方面的内容。重点提出围绕规划设计、长效管护、城乡路网、市政管网、城乡供水、应急管理、公共安全、能源供应、设施改造、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等方面,提出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推动围绕交通运输、供水排水、水利、环保环卫、能源供应等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重点方向等绿色基础设施领域的标准集成应用;围绕城乡空间发展、低碳导向城乡规划、无障碍环境建设、乡镇特色保护、镇景融合、园林绿化、老旧改造、商贸服务、便民生活服务、城镇秩序管理、美丽乡村、环卫设施、无害化厕所等领域,提出综合特色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人口规模和经济条件、功能联系等因素,综合考虑城乡协调发展,强化城镇生态理念,积极推动海绵城市、绿色城镇、绿色社区及美丽乡村等相关标准的实施应用。

在绿色产业发展章节,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环保化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以工业、农业及服务业为主线,依托标准化支撑绿色产业发展,具体包括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服务业等方面标准的实施与应用。

在绿色工业方面,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源头管控,提高工业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依法实施绿色监管,引导绿色消费等内容,针对工业能源资源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方面的标准加以细化。在生态农业方面,提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和绿色养殖,并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名录。从农田建设管理、土壤维护、禽畜粪便处理、循环利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提出标准应用建议。在绿色交通方面,提出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明确绿色交通发展目标,制定区域绿色交通发展规划,构建绿色交通制度体系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提出要重点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节能减排、船舶及港口污染治理进行标准的应用指导。在绿色建筑方面,提出应依据上位规划,制定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明确本区域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分别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方面提出了标准化建议。在绿色服务业方面,重点围绕绿色物流、绿色金融及绿色旅游给出标准应用指南的指导性建议。

在生态环境保护章节,为实现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需要以生态功能区为支撑,重点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环境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点领域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围绕国土空间保护、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河流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荒漠沙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矿山修复等领域,提出开展国土空间调查、监测、评价、保护与修复等一系列标准应用指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方面,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等领域,提出落实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检测和评估体系,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检测,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管制度,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等标准化工作建议。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提出建立生态效益评估机制,构建生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开展生态资本评估、核算、报告工作,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试点等内容。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核辐射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灾害防护及环境事件处理等领域,提出加强污染排放监测、提升污染治理能力、识别管控污染风险、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相关标准应用范围和建议。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围绕规划编制、管理组织、核算与报告、减排技术、低碳企业评价、碳排放核查等领域提出了指导性技术要求。

在绿色生活和生态文化章节,重点围绕公共机构、绿色生活及生态文化提出标准应用建议及建设指南。在公共机构方面,聚焦节能节水方案编制、能源标准化管理、资源定额使用、资源消费计量、节能节水改造、能源审计与用水审计、节能节水产品采购、高效节能节水产品使用、用能数据监控、合同资源管理、目标考核评价、新能源技术利用、资源系统定期调试、节水型单位建设、减污减排、宣传活动等方面提出标准使用技术要求。在绿色生活方面,提出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校园、绿色饭店等创建行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度,推进绿色消费、绿色办公、绿色政务服务、綠色采购等多种绿色生活方式。在生态文化方面,提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培训,普及生态文明法律,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实施要点

区域生态文明标准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生态文明先行先试中的经验成果固化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应用指南,支撑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的实施主体包括已批复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承建单位及以县或市为区域单位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区域。通过标准集成应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现行标准在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中的实施应用,以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为依托进行标准的试点,后续推广至相关地区,实现标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以标准族的集成应用形式,提出技术要求,改进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以工业水资源管理方面为例,文件围绕目标管理、企业管理、规划要求、计划用水、计量器具、节水工艺、再生水利用、园区用水、节水型企业评价、节水服务等,按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要求,提出技术要求,给出不同环节的改进措施,以达到水资源有效管理使用的总体目标。

为实现目标管理,提出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确定的控制指标符合年度目标要求。依据GB/T 38966要求,提出工业企业应健全企业内节水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可持续水管理评价体系,开展可持续水管理评价工作的企业管理要求。依据区域资源规划目标,提出以水定产,调整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和布局,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的规划要求。计划用水方面,依据GB/T 18916(所有部分),提出开展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节水改造。依据GB/T 24789等标准提出配备用水计量器具、完善用水统计、开展水平衡测试、开展用水审计,实现取用耗排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系统优化。依据“国家节水目录”,在节水工艺方面提出积极推广节水技术,配套区域鼓励性政策措施,定期编制和发布技术推广方案,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再生水利用方面,依据GB/T 27678等标准,提出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的要求。园区用水按照GB/T 36575进行水的循环利用和集中处理,根据企业用排水水质特点及要求,建立企业间串联用水系统。依据GB/T 7119、GB/T 26923等开展节水型企业建设。依据GB/T 34147等标准要求,制定并出台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的专项措施,为企业和园区提供节水设计、改造和咨询等节水服务。

(三位作者单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

猜你喜欢

标准化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标准化简述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