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照护联合身心抚触对门诊轻症肺炎患儿肌内注射的影响
2024-05-12邱雅恬
邱雅恬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妇幼保健院 361022
肺炎是儿科患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研究显示[2],学龄前期儿童肺炎致死人数近100万,其中98%的患儿国籍为发展中国家。肌内注射是门诊轻症肺炎患儿较常见的给药方式,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点。国际疼痛学会强调医护人员在进行有创操作时不断追求无痛状态[3],然而,学龄前儿童因表达方式与成人不同,其真实生理需求被家长及护理人员解读的程度各异,因此学龄前期患儿的疼痛体验易被忽视。肌内注射时患儿体感疼痛易引起患儿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导致患儿哭闹、不配合,致使患儿的依从性降低、肌内注射整体时间延长,从而进一步加重患儿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导致患儿血压升高、脉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状态的改变。小丑照护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与幽默元素相结合,有机融合戏剧、音乐、魔术等元素于护理过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分散患儿对有创操作所致疼痛或其他消极情绪的注意力,以便更好地实施医疗及护理措施,对缓解儿科患儿的压力、改善其不良行为、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4]。身心抚触是指通过抚触按摩的方式消除肌肉紧张及精神紧张,给予患儿安全感及身心放松的抚触按摩方式。研究表明[5]身心抚触可改善骨折患儿的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因此,本研究将小丑照护理论和身心抚触相结合,应用于门诊轻症肺炎患儿的肌内注射护理中,旨在探究二者联合对患儿肌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注射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6月在我院接受肌内注射的轻症肺炎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儿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84±0.72)岁。研究组患儿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86±0.69)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年龄3~6岁;(2)患儿智力正常;(3)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合并肿瘤等并发症;(3)凝血功能异常者;(4)合并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肌内注射护理干预,包括注射前护理人员同患儿进行1~3min的交流,指导患儿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肌内注射,告知患儿家长注射中的注意事项,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注射前先消毒注射部位,待干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使针头刺入注射部位皮下2/3,推药前试抽回血,无回血后进行肌内注射,注射结束后棉签按压注射部位迅速拔针。观察组给予小丑照护联合抚触按摩,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小丑护理照护联合抚触按摩团队:团队成员共5名,包括2名小丑护士(负责小丑护理的实施,具备一定的小丑照护和抚触按摩的实践能力及理论基础),质量控制人员1名(负责小丑照护联合抚触按摩的培训、考核及整个干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门诊医生、护士各1 名(负责配合实施小丑照护联合抚触按摩)。(2)培训团队成员:干预前邀请专业人员培训小丑照护联合抚触按摩的理论基础、操作要点、所需用物,掌握儿童心理特点。(3)实施干预:干预前在诊室或登记室准备小猪佩奇、大耳朵图图、熊大、熊二等卡通人物玩偶,儿童用急救包玩具(含儿童用“白大衣”、模拟注射器、“魔法药水”、消毒用具等),利用3~5min时间邀请小朋友体验如何给卡通人物注射“魔法药水”,使患儿熟悉注射流程,减少对针头的恐惧感。表现良好的患儿与家长达成协议,给予一定的奖励。干预中在注射室准备肌内注射需要的用物并准备消毒卡通贴纸,穿刺实施前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身心抚触,抚触部位主要为患儿四肢,从肩关节到腕关节,重复数次后继续从踝至膝关节进行抚触,使患儿四肢充分放松。若患儿依旧肌肉紧绷可轻柔抚触患儿头部、胸部,抚触按摩过程中注意与患儿有眼神、言语的交流,使患儿在家长陪同下处于充分放松状态。注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鼓励、赞美患儿的勇敢表现,使患儿感到快乐。用类比的方式告知患儿肌内注射能够像“魔法药水”一样帮助患儿更快恢复。注射完成后与患儿签订下次接种协议,同时询问患儿和家长,与家长共同分析小丑照护联合身心抚触基础上的肌内注射对患儿的影响。
1.3 评价指标 (1)疼痛程度:干预后评价,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6]评估患儿疼痛程度。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得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2)肌内注射依从性,干预后评价,采用治疗配合度量表[7]评估患儿肌内注射依从性,该量表分为肌内注射依从度良好、肌内注射依从度一般和肌内注射依从度差3级。肌内注射依从度良好:注射对象不哭闹,未出现抵抗行为;肌内注射依从度一般:注射对象有轻度哭闹、轻度抵抗行为;肌内注射依从性差:注射对象严重哭闹,拒不合作,需要他人协助方能完成肌内注射。总依从性=(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3)穿刺时间:干预后评价,以备好药物至注射结束拔针的中间时间为穿刺时间。(4)生命体征指标:干预前后评价,测量患儿的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5)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后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估患儿心理状态[8]。SCARED 含4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2级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DSRSC含18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2级评分,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及穿刺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Wong-Baker评分低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及穿刺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肌内注射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5,P=0.003<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肌内注射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2.4 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SCARED、DSR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CARED、DSRS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学龄前期肺炎患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情持续加重不仅会导致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肺部炎症,甚至会引起患儿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9]。肌内注射可帮助患儿有效控制肺炎的发生发展,但疼痛是患儿注射依从性低的主要因素。学龄前期儿童痛觉神经发育完善,此阶段儿童有一定自我判断能力,当患儿意识到有疼痛刺激时,会在刺激之前用自己的方式试图躲避疼痛刺激,学龄前期儿童对疼痛反应较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更为强烈,如大声哭泣等方式试图引起周围成人的注意,配合度较低,不利于肌内注射的实施操作。因此,减轻学龄前肺炎患儿的疼痛刺激及对其疼痛的反应程度,对维持患儿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而小丑护理通过患儿能够接触到的卡通人物,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反应,研究表明[10]小丑照护理念可缓解围麻醉期患儿疼痛。身心抚触则属于按摩方式的一种,对缓解身心压力有重要调整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Wong-Baker评分低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肌内注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说明小丑照护联合身心抚触基础上的肌内注射方法可以降低门诊轻症肺炎患儿肌内注射疼痛感,缩短注射时间,提高肌内注射依从性。分析原因为:小丑照护通过患儿与喜欢的动漫玩偶近距离接触及邀请患儿穿上“白大衣”模拟给动漫人物注射的过程,可以让患儿在注射之前先了解注射的过程,舒缓患儿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减少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其对疼痛的耐受力[11]。另外,身心抚触通过护理人员与患儿皮肤的接触形成温和的安抚作用,经皮肤表明感受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对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身心紧张,降低疼痛感[12-13]。降低患儿注射时疼痛感可以有效减少患儿在肌内注射过程中因疼痛而引起的挣扎、哭闹等反应,从而有效提高注射依从性,缩短注射时间。
同时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小丑照护联合身心抚触基础上的肌内注射可有效降低门诊轻症肺炎患儿肌内注射的焦虑、抑郁水平,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分析原因为:小丑照护联合身心抚触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模拟游戏让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互动及护患双方的皮肤进行接触(身心抚触),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便利之处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有效降低“肌内注射”对患儿的感官刺激,减少患儿对注射的排斥心理,从而降低患儿注射时情绪波动,因此可降低患儿不良情绪的产生,稳定患儿心理状态。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够使患儿平静地接受肌内注射,因此可降低注射时患儿呼吸、脉搏和血压的波动程度,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
综上所述,小丑照护联合身心抚触基础上的肌内注射方法可有效降低学龄前期轻症肺炎患儿的注射疼痛感,缩短注射时间,提高注射依从性,降低患儿的恐惧心理,进而有助于稳定患儿注射时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