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

2024-05-12何易函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

何易函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受开放、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且随着学习、就业压力的骤增,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认知,更新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推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要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教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141-04

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国家需要的中坚力量。这类人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教育需要立足生本理念,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探寻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就业压力。同时,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部分学生沉迷虚拟网络难以自拔,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深受关注,进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目标、任务及具体举措,为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引。心理健康教育已纳入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积极开设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新形势下,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创新和完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时代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概述

1.社交障碍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且情感、情绪较为丰富,但社会阅历浅,心智尚未成熟,一旦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和突发事件,就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意志消沉。同时,网络对部分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虽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娱乐,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逐渐被切断,难以适应学习、生活节奏,存在社交障碍,与教师、同学的交往多伴有逃避心理,无法构建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1]。

2.自卑心理

学生自卑心理的出现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性格、地区差异、家庭条件以及学习成绩等。自卑心理长期存在,必然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造成影响,阻碍其积极融入集体,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区域迁移”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形成[2]。此外,在大学全新环境下,由于学生心智不成熟,往往和一些能力较强、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对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学生中十分常见,主要表现在对周围事物、环境的排斥,如校园生活、秩序及家庭环境等。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是主要原因,如家长习惯对孩子采用命令式、惩罚式教育模式。此外,学校设施不完善、教学模式滞后,与学生的期望存在差距,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4.网络成瘾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开放性、虚拟性契合学生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精神需求,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娱乐、得到他人认同或情绪宣泄的重要媒介。但部分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3]。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契合素质教育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沿阵地,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学生心理健康对其综合素质有直接影响,如果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素质不过关,必然难以完成学业,毕业后就业也无法承担岗位职责。因此,高校在推动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大学校园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生需要构建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面对学业等一系列挑战。新的变化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加,缺乏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极易引发负面情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其应对挑战的能力[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大学属于多元化社会群体,学生需要和很多不同性格的人交流合作,构建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于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其情商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早期被忽视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会对学生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干预,避免潜在问题的严重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为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期,同时在大学阶段必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矛盾,产生一定困扰,从而引发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与学生三观的建立密切相关,是三观在心理层面的集中反映。学生长期存在心理问题,必然会影响正确三观的确立[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确保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育人实效。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教育部出台诸多文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指导,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心理健康机构。表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但是实际上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8]。部分高校虽配备专业人员,但并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部分高校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测试,但相关结果未用于实践教研,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部分高校侧重对学生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精神疾病的关注,忽视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部分高校虽积极开展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但整体效果欠佳,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被忽视,心理状态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2.“德育化”倾向加重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二者的内容、教育形式等存在明显不同。教育实践阶段,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有明显的“德育化”倾向,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画等号,或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途经。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密切相关,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有明显不同。因此,不能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种形式,而是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心理诉求,注重引导、启发,提高学生心理素养[9]。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明显的“德育化”倾向,必然会导致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无法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3.教育方式滞后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不具备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教育方式滞后,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如社交障碍、自卑、恐惧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咨询、辅导,或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咨询活动等常规方式。但是,因为惧怕他人嘲笑,很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并未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教育方式滞后,未融入前沿理念,缺乏创新,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10]。

4.师资力量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一些高校存在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目前,部分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仍固守滞后的教学理念,采用单一的教育方式,教育实效不明显。

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提高认知,更新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全体教职工要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中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领导层要从宏观角度考虑相关问题,在统筹规划的同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通过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更新办学理念、制定科学战略发展目标和优化顶层设计,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要摒弃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明确实施细则,保证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措施的有序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提升教育实效。心理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实践能力。要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基于对学生心理需求、问题的了解,用自身行为影响、感染学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为使高校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加大监管、督导力度,以提高相关工作的实效性、专业性,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保证教育质量。此外,高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发展、职称评聘的关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督促和引导教职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认知,促进理念更新。

2.推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避免其存在“德育化”倾向,教師需要深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性质,以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首先,明确教育要求。德育注重社会需求,更为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教育以心理辅导为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德育主要由思政教育、品质教育组成,而心理教育涵盖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教师只有认识到二者的区别,才能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其次,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融合主要指载体、形式等方面的结合,德育的载体多元丰富,育人功能完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积极利用德育载体组织一系列活动,如利用校园广播、网站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或定期组织会议、沙龙、讲座等活动。最后,心理专业教师和德育教师应加强交流协作,加强对学生内心诉求的关注,不断改进工作,优化内容和形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内容单一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模式和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可设立专门的选修课程,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与。可组织教职工开展宣传活动,与其他院校联合开展宣传工作,组织讲座、心理救助、互联网咨询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供保障。对心理咨询等相关活动而言,教师要具备预见意识,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对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校园突发事件等因素考虑,对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充分利用咨询、辅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潜在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疏导措施。例如,结合生源特点、专业特点等,积极组织团体辅导活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预见性,及时消除潜在隐患,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重。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教育”模式已得到全面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创新,可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例如,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教育效果等。教师也可利用互联网交互功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线上和线下教育模式的结合,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

4.加強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职工的职能和作用。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管理等工作,和学生距离较近,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强化辅导员的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政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需要重点解决学生思想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各课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协作,从心理健康层面出发,明确教育目标、方向、内容,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最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善其知识体系,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学生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健全学生认知,以及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全面推进相关工作,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方法和体系,从提高思想认知、方法创新、师资力量建设等多方面出发,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具备灵活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桂茹.基于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22,32(02):61-65.

[2]刘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探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2,31(01):57-60.

[3]陈芳妹,张忠.课程思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源头管理优化的启示与借鉴[J].大连大学学报,2022,43(04):129-134.

[4]朱燕锋.大数据时代“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优势与策略[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2): 119-120.

[5]张璐,姜永志,萨茹拉.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平台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04):162-165.

[6]毕泰勇,谢琴红,寇慧.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金课”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03):21-23.

[7]于晓亮.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5):20-24.

[8]李忠艳,雒文虎,胡菊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及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12):145-149.

[9]刘芳.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J].美与时代,2022(02):29-32.

[10]姚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规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2,21(03):91-93.

Research on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He Yiha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fluenced by the open and complex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with the sudden increase of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ave become prominent, which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the new er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In this context,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s to fully play the rol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requires improving cognition, updating concepts, enhancing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ely innov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students; psychologicalhealth education;educationalmodel;educational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