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庭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5-09许红霞陶烈君

大医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脑卒中

许红霞 陶烈君

作者简介:许红霞,大学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老年病与骨伤疼痛康复。

通信作者:陶烈君,大学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神经与重症康复。E-mail:515066561@qq.com

【摘要】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120 例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导入Excel工作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联合前庭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及肌张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分级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眩晕残障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降低肌张力,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前庭康复疗法;脑卒中;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R1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5.0117.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5.038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该病即:患者由于前庭相关神经受损,导致平衡感觉和空间定位能力丢失,出现平衡障碍、晕眩和行走不稳等症状[1]。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過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对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能够通过刺激和训练前庭系统,重建平衡感觉和空间定位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日常活动功能[3]。前庭康复疗法可通过外部刺激和训练,激活并修复受损前庭系统,促进平衡功能恢复[4]。该法具有非侵入性、高安全性、强重复性等优势,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前庭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120 例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导入Excel工作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40 例,女性20 例;年龄46~77 岁,平均年龄(60.25±3.24)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07±0.6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9 例;年龄 45~76岁,平均年龄(60.45±3.41)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04±0.6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年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⑵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Ⅱ级或Ⅲ级 ,下肢肌力评定2~3级,坐位平衡1级或不能,站立平衡1级或不能[6]。排除标准:⑴合并痴呆或其他精神疾病者;⑵合并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存在眩晕症状患者采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98,规格:0.15 g×12片)治疗,存在焦虑情绪患者选用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运动功能训练:以Bobath疗法[7]、重心转移训练、运动再学习等方法训练,包括翻身、坐位平衡控制、坐站转移、站立平衡训练等,

60 min/次、1次/d,每周训练5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疗法:⑴前庭-眼反射训练:包括头部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前庭感受器的康复刺激训练。嘱患者取坐位,头部依次做低头、昂头,向左、右侧肩部倾斜及旋转的动作,刺激前庭感觉器,1~2次/s,训练时间5~10 min,每天训练2次,每周训练5 d。 ⑵半规管感受器刺激旋转训练:①水平半规管刺激:头部前倾30°,置水平半规管处于水平面,以头纵轴为中心,分别向左、右旋转,2 s/圈、5~10 min/次;②后半规管刺激:头部后仰60°,置后半规管处于水平面,以头前后轴为中心,分别向左、右旋转,2 s/圈、5~10 min/次;③前半规管刺激:头部向任意一侧肩部倾斜45°,置前半规管处于水平面,以头前横轴为中心,分别向左、右旋转,2 s/圈、5~10 min/次;⑶前庭觉与本体觉、视觉整合训练:①前庭觉与本体觉整合训练,嘱患者戴上眼罩屏蔽视感觉输入,取坐位或站立位,前庭觉与本体觉整合促进自身感知觉身体控制平衡,进行前庭觉、本体觉联合训练;②前庭觉与视觉整合训练,取10 cm软垫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减少本体觉输入,利用镜面反射,加强前庭觉与视觉间感受,促进自身感知觉以控制身体平衡;③屏蔽减少本体、视觉,强化前庭觉的感知觉促进训练,嘱患者戴上眼罩屏蔽视感觉输入,取10 cm软垫坐位或站立位减少本体觉输入,加强前庭觉的感知觉感受。两组患者均持续训练4周后,记录并观察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包括显效(站立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肌张力较治疗前降低>50%,行走能力提高≥1/3)、有效(站立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肌张力较治疗前降低30%~50%,行走能力提高<1/3~1/5)、无效(站立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肌张力,以及行走能力均未见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眩晕残障程度。治疗前、后,使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8]评价患者眩晕残障情况。DHI量表包括功能、情感、躯体3个维度,各维度均根据有影响、有时有影响、无影响分别记为4分、2分、0分,得分越高说明眩晕程度越严重。 ⑶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及肌张力。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9]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等项目,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评价患者平衡能力,分值范围0~4分,包括14项内容,总分0~56分,得分越高说明平衡功能越好;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11]评估患者肌张力情况,分为0~4级,级数越高说明肌张力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60 27(45.00) 27(45.00)   6(10.00) 54(90.00)

对照组 60 14(23.33) 30(50.00) 16(26.67) 44(73.33)

Z/χ2值 2.454 5.566

P值 0.014 0.018

2.2 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DHI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各维度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肌张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BBS评分及肌张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肌张力分级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DL、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前庭系统位于内耳中,是维持人体平衡和协调的重要器官。当前庭系统受损或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平衡障碍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平衡和协调能力[12]。但常规康复干预往往无法完全满足个体化康复需求,干预效果不理想[13]。前庭康复疗法是一种针对前庭系统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改善和恢复平衡、协调和空间定位能力,提高身体姿势感知能力[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前庭康复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更能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残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前庭康复疗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眩晕残障症状。分析原因为,前庭康复疗法可通过刺激前庭系统及感觉整合训练,促进脑功能重组,这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平衡感知、身体姿势感知和空间定位能力,减少眩晕等症状[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分级均降低,观察组患者ADL、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前庭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降低患者肌张力。分析原因为,前庭康复疗法通过刺激前庭系统增加神经可塑性,帮助恢复受损神经功能。这对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空间感知和身体姿势感知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16]。常规康复治疗也能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协调和运动能力,二者联合使用,可加强疗效,缩短康复时间[17]。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常规联合前庭康復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眩晕残障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及肌张力,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黄林鹏, 周开斌, 梁天佳, 等. 前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7): 1164-1167.

李凤霞. 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VEGF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 30(23): 45-47.

许雷雷, 郑锐锋. 基于中国版平衡量表的个体化平衡障碍治疗在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29): 26-29.

马艳丽, 陈付华, 张从红, 等. 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在前庭功能减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22, 62(17): 59-62.

中国抗击脑卒中行动组. 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年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682.

刘丹. 超早期良肢位、充气抗痉挛手套联合Brunnstrom分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7): 946-950.

郝福春. Bobath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12): 166-167.

丁雷, 刘畅, 王嘉玺, 等.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的评价[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3, 11(2): 228-230.

彭华, 彭兴梅, 海洁, 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使用情况调查[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4): 14-16.

瓮长水, 王军, 王刚, 等. Berg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内在信度和同时效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8): 688-690, 717.

郭铁成, 卫小梅. 改良的Ashworth分级应用于上下肢肌张力评估时的比较[J]. 中国康复, 2008, 23(5): 313-315.

杨飞, 刘春龄, 杨慧娟. 难治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2, 28(1): 136-138, 145.

李锋森, 孟毅, 乔明亮, 等.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Meta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 17(5): 264-268, 306.

KLEFFELGAARD I, SOBERG H L, TAMBER A L, et al. The effects of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on dizziness and balance problems in patient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19, 33(1): 74-84.

李景莉, 何建青, 蒋瑞.前庭功能康复操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青海医药杂志, 2019, 49(7): 50-51.

杨灵狄. 前庭-眼反射训练联合Tetrax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后存在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 2021, 28(18):5-6.

NAGIB S, LINENS S W,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mproves perceived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dizziness postconcussion[J]. Journal of Sport Rehabilitation, 2019, 28(7): 764-768.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综合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