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初探
2024-05-09钟嘉琳
钟嘉琳
摘要:近年来,我国为推进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推动了养殖业的创新发展,且发展规模扩张迅速。其中,生猪养殖由于具备投资较少、出栏快等优势被广大养殖户所青睐。但是,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疫病对其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质量、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作者做了生猪主要疫病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非洲猪瘟、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生猪主要疫病种类、区域性发病规律、症状,提出了具体防控对策,希望以此提升养殖户收入、减少其经济损失。
关键词:生猪;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防控策略
在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生猪产能不断增加,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生猪价格及盈利达到顶峰,随着产能过剩、饲料价格上涨、流行病新趋势等各种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回落养殖盈利艰难。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猪料比长期低于5,生猪养殖进入亏损困局。加之生猪流行病征和往年大有不同,生猪散养户几乎消失,中小养殖场纷纷转型改养牛、羊等其他畜禽,中大型养殖场只有执行严格的养殖程序才得以持续性发展。针对目前错综复杂的环境情况和生猪流行病特征,生猪养殖难度加大,生豬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预警,也就更显示出其必要性与重要性[1]。
1 猪主要疫病调查
在此次调查之中涉及的生猪主要疫病种类包含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非洲猪瘟、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等,总结出其发病规律和症状,便于了解和采取相应措施。
1.1 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型病毒中的一种。生猪患口蹄疫时,呈现出发病速度急、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给养殖户及行业发展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这种疫病一旦发病,存在十分顽固、令人头疼的特点,很难做到彻底消灭和杜绝。同时,这种病毒可能在生猪体内长期存在,但是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具有向外排毒的能力,秋季多风的季节,有利于口蹄疫病毒远距离空气传播,反刍动物的持续感染排毒,对100 km范围内的未感染生猪均有极大威胁,也是秋季口蹄疫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属”,也是RNA病毒,常规情况下病原的直径一般为40 nm左右、形状是卵圆形,表面有突起、约
5 nm。是接触性传染病中的一种,无论仔猪、母猪均有患病的可能性。在临床上,仔猪的主要症状一般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母猪的主要临床症状一般是“繁殖障碍”。在养殖场猪群已经感染,但得到防治且无继发性感染的情况下,养殖场的猪群一般不会有上述典型临床症状的产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及仔猪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3]。
1.3 猪瘟
猪瘟主要由猪瘟病毒引发,是一种接触性、热性、高度急性传染病,在发病时会有细小血管壁变性、发病急等典型特点,猪会产生脑梗死、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等症状。猪一旦发病,其死亡率较高且流行范围较广,主要的传播途径在于生猪的呼吸道、消化道[4]。不同性别、品种的生猪都具有感染的可能、易感性并无过大差异,且这种疫病在一年四季均能够发生。
1.4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发病过程较短,且具备急性、最急性特点,一旦感染死亡率可达到100%。在生猪感染该疫病后,主要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生猪心跳加快、出现明显发热并伴随呼吸困难,有些生猪的眼鼻部位还会出现黏液性脓性分泌物或者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同时,生猪的胃肠黏膜会有明显出血,这种疫病的发病机制和“猪瘟”较为类似,最终确定需要通过实验室病理检验。
1.5 圆环病毒Ⅱ型
圆环病毒Ⅱ型本身属于圆环病毒科属,主要危害哺乳仔猪、育肥猪、妊娠母猪等。极易引发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在生猪感染该疫病之后,其机体免疫功能就会受到不容忽视的影响,其抵抗力也会出现明显下降,容易导致整个猪群出现继发性、混合性感染。
1.6 伪狂犬病
引起猪神经症状的猪伪狂犬病一般是15日龄以内的仔猪,断奶仔猪也会有,发病率低于40%,死亡率20%左右[5]。猪患伪狂犬病其神经紧张、眼发直、转圈;口吐白沫、呕吐、拉稀;伪狂犬病的猪发神经症状一般有个过程,比方突然腹泻不吃饲料,偶然呼吸道症状,出现皮肉发抖、其腹部有芝麻大小的小青点。
2 本次调查显示的猪疫病共性特征
2023年,市级兽医实验室对全市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主要调查方法为每季度随机抽取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只组织样品,主要以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为主,以现场调研、环节回溯等方式,针对全市生猪主要疫病类型、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主要特征等方向展开。主要针对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非洲猪瘟、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为主的区域流行性疫病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病检出率较高。流调显示,本区域生猪疫病的主要流行特点为:(1)猪病更加复杂、易感、难防,混合感染较多,大多数病死猪都检测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共存于生猪机体内,对其身体机能产生破坏,一旦暴发,死亡率极高,但不能明确造成死亡的主要病原;(2)疫病有从典型向非典型转变的趋势,在生猪主要疫病的调查中发现,生猪疫病在近年来展现出非典型变化的特点,许多疫病均有病原毒株毒力降低、变异等情况发生,致使疫病展现出病理、特征、症状等与疫病原病原菌病理、症状等出现差异。(3)疫病病原菌较难清除,在生产的全产业链各环节中都可因为各种直接或间接方式带入养殖场。(4)部分养殖场也存在“带毒”生产的情况,在某批次生猪养殖过程中虽没有发生大规模死亡现象,但隐患较大。(5)管控比较严格,特别是进出场人员、机具管控较为严格的养殖场(户)养殖环境较为安全,收益较为平稳。(6)部分养殖场(户)探索中药防控生猪疫病的效果较佳,可借鉴推广。
3 生猪主要疫病防控对策
3.1 掌握猪病流行,做好紧急防控
在生猪疫病的防控之中,生猪养殖过程中所面临困难、挑战也较为多样。养殖场(户)及时了解掌握猪病的时下具体流行情况,是保证预防应急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和重点。一是养殖户及相关技术人员注重自身专业养殖知识、疫病防治知识的交流学习,及时获取最新政策、疫情等信息,同时结合自身生猪养殖实况,掌握猪病流行的现状,做好区域性流行疫病的基础防治准备工作。二是从业人员要有系统思维,掌握猪病发生的本质不仅仅是病原感染,更多的是因为环境、饮水、饲料未能满足猪的需要,甚至损害了机体生理功能和屏障功能而导致。坚持定期清理、消毒圈舍、保证饲养环境卫生整洁,并在此基础之上减少生猪患病率,进而降低猪病治疗难度、确保防病应急工作的效果。三是养殖场(户)更要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将猪病防治前移,有效处置猪场内弱猪、僵猪、残猪、次猪、病猪,提高群体免疫力,构筑免疫屏障,提高感染阈值。需进行病死猪及病害猪产品的无害化处置规则制定、做好集中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布局。以保证生猪养殖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创造更大的养殖利润。四是对新引进猪只隔离观察,各养殖场(户)要建设独立圈舍,进行隔离喂养,保证隔离圈和生产圈有一定的距离,持续时间要在2周左右,对生产圈舍可饲喂少量猪只,试探养殖环境情况。并保证其各项参数指标、抗体水平均能够达到相应标准之后,才能够与本地猪群进行混养。
3.2 做好计划免疫,增强猪群抗病体质
对于生猪疫病的防治来说,想要达到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就要注重源头传播的抑制、控制。一是要根据本区域生猪流行病特点及场区情况,制定适合的免疫程序和相关对策,“一场一策”能有效的避免盲目跟风学样造成的养殖成本增加,也可高质量对疫病进行防控。二是做好疫苗的正确保管,确保疫苗活性,并建立免疫台账方便快速管理和回溯。三是对已免猪只要跟踪免疫效果并定期对养殖环境、运输工具等生产环境和器具进行病原检测。四是严格落实异地调运检测免疫程序,养殖场(户)就需要结合猪源的实际情况,做好流行病学的相关调研,并将所需引进品种的发病情况等,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把握,依照相关规定与标准,保证检疫检验工作的良好落实。
良好的动物管理和卫生措施、建立健康的猪舍环境,包括保持良好的通风、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粪便积聚等。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及设备,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做到猪场动物疫病全覆盖、强制免疫的全面落实,因病设防、保证猪群免疫抗体保护率逐步达到70%以上[6]。
3.3 加强消毒管理,营造适宜养殖环境
一要建立消杀台账,注意消毒药品的搭配和轮换使用以保证消杀效果,采用正确消杀方式和消杀频率,避免造成猪只的应激性,让猪群能够在更为舒适、整洁的环境中生活。二是对病死猪只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原圈舍清理消杀。三是每出栏一批猪只就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饲养。四是加强运输工具、出入场人员、饲养工具、圈舍等进行消毒、保证圈舍内粪便等的及时、有效处理,以免滋生病菌。五是强化对水源和饲料的管理,重视日常消毒处理。同时当地的动物检疫、防疫部门也需要注重对养殖场(户)、屠宰企業、贩运户等各环节的监督,抽查。六是营造适宜环境温度,猪的生理特点是适应性强,但在养殖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饲养生猪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命阶段的需要,合理调节猪舍的温度。一般而言,3月下旬到10月中旬猪舍内温度应在15~30℃,冬季则应保持在10~15℃。
3.4 猪场封闭化管理,降低病原体内侵入可能
现代规模化猪场多采用的是饲养员与育肥猪同进同出的养殖方式,最大程度减少育肥过程中对外界的接触,除了常规性消杀措施外,有的规模场甚至涵盖饲料生产、入场人员食宿、贴身衣物换洗等整个养殖环节,严格限制对外接触从而维护场区内生产安全。比如,在生猪饲料储运中,需及时关注消毒处置方法的落实,可选择有机酸化剂消毒,以便在提升营养吸收率同时、降低疫病发生率。在猪粪处置中,需注意其病原体消杀、保证对粪污的无害化处置,以防止生猪感染疫病。使用干式清粪方式,控制用水,将粪污中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然后实施无害处理。采用暗道排污方式,对污染源进行整治。所有猪必须确保其繁殖环境符合清洁要求,并及时清洁,清洁猪舍的关键是清除粪便和食物残渣,以预防病原体、寄生虫等的繁殖。而在实际进行饲料购买的过程中,也需要对饲料清洁度、质量等做出重点关注。除此之外,这种猪场的封闭化管理中,还需注意生猪饮用水的消毒、清洁,控制周期在每月2~3次。而当猪群处在交配期之中时,养殖人员最好以健康猪群为主进行繁殖,以保证生猪后代抗病性的提升与优化。
3.5 做好消毒剂使用,发挥中兽药的效用
在生猪主要疫病的防控中,还需做好消毒剂的使用,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关于不同消毒剂的消毒对象、使用浓度、消毒方式等如表1所示。
可了解和运用中药在生猪养殖中的正面案例,增强生猪体质以减少应激,降低死亡率。如(1)方案一:加味黄连解毒散6 kg +加味清瘟败毒散6 kg,拌料1 000 kg,第1个月连用15 d,第2个月开始每个月连用
10 d。定期检测猪群健康状况,在强化生物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可视情况适当延长用药间隙期;(2)方案二:“清瘟败毒散”加味1~3 kg,拌料1 t,每月使用两周。定期检测猪群健康状况,在强化生物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可视情况适当延长用药间隔。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猪肉需求量随着市场扩大在不断增多,促进了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猪疫病是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我国养殖业的现代发展及建设中,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一直是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养殖户、养殖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本文针对生猪的主要疫病,展开了全市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等主要疫病的发病规律、主要症状等提出防治建议,希望能够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生猪疫病防治水平提升提供借鉴。
表1 消毒剂使用建议表
消毒剂 消毒对象 使用浓度 消毒方式
过氧乙酸 车辆 0.2%~0.3% 喷雾消毒
过氧乙酸 车间 0.2%~0.5% 拖擦或喷洒
过氧乙酸 可密闭空间 0.2% 喷雾消毒
过氧乙酸 可密闭空间 3%~5% 熏蒸
漂白粉 车辆 2%~4% 喷雾消毒
紫外线 随车物品 照射
戊二醛 车辆 2% 喷雾消毒
次氯酸钠 车辆 5% 喷雾消毒
次氯酸钠 工器具 2%~3% 擦拭或浸泡
次氯酸钠 车间 0.025%~0.05% 拖擦或喷洒
次氯酸钠 手 0.015%~0.02% 擦拭或浸泡
邻苯基苯酚 工器具 3% 擦拭或浸泡
氢氧化钠 墙面、墙壁、
设备、工器具 0.8% 拖擦或喷洒
氢氧化钠 消毒池、待宰圈 2%~3% 喷洒或浸泡
季铵盐溶液 消毒池(车辆) 0.5% 浸泡
参考文献
[1] 张鑫杰,薛少华,吕紫欣,等.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细小病毒2型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22,52(11):1379-1384.
[2] 吴曼.筑牢安全防护网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访河北省二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疫病防控岗位专家韩庆安[J].北方牧业,2022(21):14-15.
[3] 王方洲,孙普,张婧,等.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病毒学报,2023,39(1):161-173.
[4] 韦婷婷.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3(7):86-88.
[5] 马王飞.生猪规模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6):144-145.
[6] 熊积鹏,梁尚海.永昌县生猪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22,41(5):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