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2024-05-09靳梅

新农民 2024年10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经济发展互联网

靳梅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本文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对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信息化;经济发展

基层农业经济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也需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以推动基层农业经济稳步提升。

1 农业信息化对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1.1 加快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信息化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土地、资本、劳动的高效结合,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农业信息化建设衍生出的技术咨询服务,能够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政府管理模式,提高营销手段,提升农业队伍素质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进步,实现加工、处理、交易、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农产品便捷销售。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农民思维模式的转变,使更加先进的技术、模式被应用到基层农业发展中,以此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1]。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落后,农业生产脱离市场需求;部分农民因信息闭塞、未能与时俱进,未进行规划就盲目种植,导致农业生产不均衡,影响农业经济结构。农业信息化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农民更快了解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针对性地种植作物。(2)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购物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推进了线上、线下多维度资源的充分利用。(3)可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有关部门通过平衡不同地区资源与生产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信息化发展可实现各类农业发展资源的分类,根据地域、环境合理规划,实现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如盐碱地可种植沙枣等。通过农业信息化发展,使农民多方位提升了自身种植水平,不仅了解了如何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还能运用科技化种植手段进行农作物灌溉、施肥等一系列种植活动。同时利用高效多样的信息化传播途径,使农民科学选择农作物种植品类,促进基层农业经济发展。(4)现代农业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將土地、资金、劳动力三者有效结合,降低农民生产经营的风险、提升农业生产力。

1.3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农业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提升,改善农业发展情况,实现了农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1)传统的农业种植活动都是人工进行,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受农产品质量水平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信息科技化方法进行选种、种植、收获、加工等环节,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优良,提高农业种植活动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农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农业从业者的思想,引导更多劳动力愿意、想要投入农业领域,为农业发展集聚人才,改善部分农业区人才外流的情况。(3)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销售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在作物种植阶段可以及时咨询专家解决种植难点;在产品销售阶段能有效控制各环节进度,减少成本、提高效益。(4)部分基层地区农业技术应用程度较低,信息较为闭塞,导致农产品质量较低,时常滞销,影响农民收入。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能显著改善基层地区经济环境,规范农业种植活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5)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同时,要求农民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信息化技术能有效弥补农民自身素质的不足,为其提供多方位的学习途径,有利于其学习各类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互联网销售技术,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进步。

1.4 实现经营的智能化

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经济共同进步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产品质量的智能监测,采用监控技术可使生产经营过程透明化,全部环节有案可查,如此既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又能在出现生产事故时快速定位责任人,节省产品生产经营过程的人力监测资源,促进相关电子商务的发展效率。

2 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2.1 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团队

目前基层农业发展类型分散,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完整,基层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需加大人才引入,建立优秀的信息化管理团队,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扩大招收率和培养基层人才的方式构建人才队伍。(1)扩大信息管理人才招收率。有关部门可通过优化薪资待遇、员工福利等方式增强人才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就业,增强团队内人才的留存率。(2)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基层信息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农业信息化水平高低,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相关人员不断学习,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强化技能水平,逐步带动农业经济水平提高。通过完善奖励机制的方式,优化人才福利保障,增强团队凝聚力。此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信息化水平提高对建设成效有着推动作用。有关部门可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建立一支素质水平优异的技术型人才队伍[3]。技术培训的内容可围绕互联网平台基础用法、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农业资料查询办法等方面展开,适当加入一些农产品营销方法的内容,教会农民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宣传、销售,助力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传播与政府组织活动的方式,采用线上课程、短视频宣传、线下培训班等途径,达成引导农民学习信息化技术的目的,进而推动信息化管理环境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除了组建优秀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团队,还需加强对团队的管理。各级政府需加强对信息服务活动的领导,统一辖区农村信息管理机构的发展。可以围绕人力、物力、财力三方资源,推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应合理统筹分配资源,促进其高效利用。在人员管理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如分别设立专人负责农业新技术信息更新、信息化网络平台维护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建立奖惩机制,增强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2.2 构建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

完善基础设施是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相关部门应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完善设施的构建,尽可能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最大成效。为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不断优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首先,农业网络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关部门可建设农业网站,在网站上设置农业相关的实用功能,并定期进行平台维护、升级,确保平台中信息、资讯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平台功能与实际需求的符合程度。其次,可以制定农业专属APP,在保证基础信息发布功能基础上,增加开发交流互动功能,实现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和技术专家与农民之间的答疑解惑、技术分享。最后,在推广信息化网络平台时,应由点及面,先进行试点运行,经过完善后再扩大推广范围,尽可能优化、改良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增强群众应用平台的感观与适用程度,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2.3 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资金投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愈加重要。目前,我国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效率较低,有部分原因是资金不足。为有效推动信息化建设水平,政府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加快建设效率[4]。首先,可以增大资金筹集力度,并开通产品公司与营销家庭的信息技术事业投资渠道,丰富投资主体,构建合作互补型模式,吸纳各层次资金。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比如农村网络、农业信息化平台等,为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加强信息技术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效宣传可增大农民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接受程度,促进其快速推广。

2.4 拓宽农业信息化传播途径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拓宽农业信息化传播途径。目前我国部分农业网站的信息更新不及时,诸多技术信息质量较差、可行性不足;信息、资讯的落后会导致农民参考错误方法进行农业活动,影响指导成效。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格外注重平台上资讯、信息的更新。通过收集、整理基层农业信息管理人才,利用微信群聊等信息化网络平台发布有关农业种植知识、专业技術的内容供农民参考,从多维角度支持基层农业发展。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可利用农业经济网站、电视频道、网络自媒体等方式,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在完善经营模式方面,可推行农业经济多元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优势,开辟多元途径,将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型优化,改变原有单一种植业模式,推动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以实现供给需求的高度匹配。

2.5 建立农业信息化互助模式

为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可以建立“三方”互助模式,此三方为政府、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企业。政府作为我国基层农业的主要领导者,需大力支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经济扶持和政治保障。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此促进高产、高质、天然、无害的农作物产出。在产品销售企业方面,需要强化农产品与外部市场需求的联系,与生产基地加强合作,科学、合理地营销农产品,促进基层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国家经济进步。

2.6 优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基层农业经济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基层农业经济需求决定了我国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为推动农业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5]。(1)设立信息化技术咨询机构。如今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此优势,结合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以农民为主体的咨询机构,使农民感受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进而增强对农业信息化的接受程度。可根据各地差异,立足于实际建设技术咨询机构。比如,有关部门可根据当地农作物品种特性,建立符合当地情况的信息数据库,让农民可以便捷地查看符合自身情况的种植知识,实现农业信息与经济的转换。咨询机构的设立可让农民遇到种植、宣传、销售等问题时,有地方咨询、有解决方向,继而维持基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建立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基地是先进农业技术的主要展示平台,能有力推动农业技术传播。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可逐步向信息化示范基地转型,加强对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用,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窗口,让更多农民了解、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产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基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 结语

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未来农业发展将以农业信息化为主线,不断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进而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文静.互联网时代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策略探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4):94-95.

[2] 王丽梅.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4):93-94+97.

[3] 张志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1):23-24.

[4] 孙悦.“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2(8):150-152.

[5] 孙瑾.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2(6):63-65.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经济发展互联网
宿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