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与大学英语教育:渗透与升级
2017-02-24刘丹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全球视野,指导着我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指引着大学英语教育战略升级,推动大学英语教育走上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诸多冲突,为此建议: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提升大学英语教育自身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教”向“育”转变。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大学外语教育 微观渗透 战略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作为受众最多的一门基础课,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表现出“实际运用能力差的现状”,现状背后是“重教轻育”思想或意识的显现,这也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界内甚至出现了对通用英语保留与取消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指引着大学英语由“教”向“育”的战略升级。大学英语教育要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育”出自身价值与使用价值,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冲突现状
1.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冲突。现阶段,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部分高校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片面追求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级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一大部分本科生也仅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目标,将更多的精力都用在考级考证上,而这些标准化考题,掩盖或忽视了大学英语教育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工作服务的一种评估方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
2.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的冲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英语教师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齐,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产生“为教而教”思想,在教学中缺乏突破性、创新性思维,同时受客观因素影响,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供给端产能低下;作为公共基础课,各高校通常以“大班化”课堂教学,而学生受基础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元性影响,出现“为学而学”意识,教学的需求端麻木迷茫,等等原因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耗时低效、“性价比”低,教师有效供给与学生有效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偏差。
3.高校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冲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当前,大部分高校英语教育过分强调英语基础的掌握,而却不够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听说水平的低下,一些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视英语实践能力的运用。从市场来讲,很多企业在招聘简章中特别提出“要求较高的外语听说能力”,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专业基础很坚实,但英语口语能力太差,听不懂、说不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现象突出。2015年两会期间,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他个人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来自于中英文的表达水平”,然而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当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无形中就与之擦肩而过。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高校有效供给与市场有效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偏差。
二、新发展理念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微观渗透
1.在创新中探索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是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提升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和效益,必须在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第一,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时代的发展呈现鲜明的标签,更加注重向“软”科学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的融合度越来越强,英语的“工具性”特征在更加显现的同时,也必须加快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培养质量文化”等先进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第二,推动教育机制创新。以价值和使用价值理念统筹教育目标、教育任务,科学建立“高校—企业”双轨人才培育机制、“学生—教师”互动学教机制、社会多元教育评价机制、“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教师培养机制,以及“政府—中介—高校”的教育协商咨询机制等大学英语教育的核心机制,构建更加精准、高效的人才培育机制。第三,推动教学方法创新。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特征,微信、微课程、移动APP、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应时而生,大学英语教育要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译等全方位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切身体会英语的魅力中思考、实践、创新,教师做好教学辅导、监督学习和分析研究等服务性角色,实现教书向育人的转变。
2.在协调中统筹大学英语教育实踐。协调是大学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融合的新形势,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新要求,统筹推进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各类因子,才能给大学英语教育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一,处理好母语与英语的关系。牛道生在《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著作中,引用大量详实史料,全面论述英语及英语文化与古老的中国汉语及汉语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历史性影响。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已是历史的必然。第二,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大学英语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运用能力,但不能把目标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教学,还要发挥英语最直接接触国际前沿功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来设计教学内容,增加文化认知、文学艺术、外刊影视赏析等内容,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第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是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体两翼,二者既不能割裂,也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定位,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比重,谨防鼓励教师追求科研数量,而忽略教学质量;教学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要摆脱科研就是“高精尖”的意识,善于从教学中寻找研究课题,同时要及时把研究成果反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3.在绿色中营造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生态。绿色是大学英语教育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向往更高追求的重要体现。大学英语教育要围绕英语教育的本身价值完善生态链。一方面要认知大学英语教育外部环境。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正处新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学生可多次参加”的形式,高考英语改革的目的是将学生从应试能力转移到实用能力上来,但不可避免的随之带来“学习真空期”“强化应考”等诸多问题,这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大学英语教育要从教学政策、课程内涵和教育价值取向等方面做好与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育衔接。另一方面要研究大学英语教育内部环境。大学英语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即“教”与“学”两个因子。时代的改革创新给广大英语教师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健康的观念和良好的心态将保证教师的“舞台”更美好;地区差、教育差带来了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多样性层差,大学英语教育要站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进行分层、分类、分组教育,维护整个学生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学”的生态平衡。
4.在开放中聚合大学英语教育力量。开放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化视野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应然选择。大学英语教育要秉持开放态度,站在学科前沿,拓展信息来源,集聚教学资源,对外营造氛围,形成强大的教育力场。第一,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性。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条件,要加快开发优质、好用的大学英语信息化课程,融合名师慕课、微信课堂等线上教学资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衍生出新的教学模型、学习模型等载体,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资源,随时开展网络教学,满足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要。第二,实现教育过程开放性。大学英语教育要摆脱“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困境,提升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开放性、实践性教学是重要路径。要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法,采用启发、研讨式的互动教学,鼓励全英文教学,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有趣、生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实现实践平台多样性。大学英语教育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和仿真模拟提升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政府、高校、企业要立足自身定位,为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提供政策、技术、场地、资金、环境等各种支持,让大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实践教学。
5.在共享中强化大学英语教育综合效果。共享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事实上,大学英语教育对整个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在国家层面,外语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防的安全,站在全球视角增强国际观瞻力,传播中华文化,吸收世界文明,加强国际交流;在市场层面,为企业对外经济交流、提升经济价值提供语言助力,更快融进世界一体化经济的浪潮中去,推动市场的多元化长效发展;在学生层面,通过英语学习,既掌握了一个基本语言应用工具,又便于提高综合素养,满足自身成长的需要;在教师层面,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也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定人生信仰、更新教学理念、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与职业同步发展;在高校层面,加强英语教育发展是高校内涵提升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直接推动着高校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和国际化等各個方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新发展理念给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指明了航向,大学英语通过在创新中探索教育途径,在协调中推进教育实践,在绿色中营造教育生态,在开放中聚合教育力量,在共享中强化教育效果,推动着中国大学英语在教育本义上升级,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上升级,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5.
[3]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
[4]牛道生.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丹(1980-),女,汉族,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