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4-05-09何继龄李娜瑛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党政治课理论课

何继龄,李娜瑛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生命力在于时代性,只有紧扣时代脉搏,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功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革命先辈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有吸引力的教材,如何找到一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则是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使命和教学改革任务。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涵界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由此看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

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高校思政课要努力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经历的每一段历史,都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为树立人的理想信念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为培养能担大任、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历史发展总是在演变,环境也总会有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神圣伟大的初心永远不变。

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有大情怀,在如今的和平年代虽然做不到视死如归,但可以学习英雄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将其融入现实生活,弘扬伟大精神,在新时代彰显青年一代的青春力量、青春风采。雄关漫道真如铁,穿越历史的沧桑变幻,回望之前的内忧外患,在过去救国救民的历史中,有星星之火、漫漫长征,也有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中华民族如今的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打下的“江山”,是中国共产党人宁死不屈、奋战到底的英雄精神的体现。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内容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教育和正确引导各级各类学生务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向同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这一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伟大建党精神应该与思想政治课建设同向同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真正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创新。

第一,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层主阵地,要切实不断在实践中丰富深化其理论内容,提升拓展其德育效果。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建设,通过举例子的方法,通过真人真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同感,敦促青年学子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从而对新时代的建党精神乃至中国精神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做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让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有温度,更易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共鸣和感情。

第二,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选择。当代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把这一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等课程中,才能为更好地传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引导当代有志青年学子树立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将个人理想目标的追求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走向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阶段,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批批能担大任、可堪重任的当代青年学子,这也是思想政治课帮助当代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时代这一重大的历史时期,当代广大青年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记历史使命担当、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建党精神应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继续为当代青年学子注入共产党人精神信念之魂。因此,将学习重温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更好地使青年学子在深切体悟先辈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意义的同时,又进一步了解到伟大建党精神是怎样在更广泛的领域深刻改变着我们。思想政治课就是要积极引导每个学生能从中充分汲取精神力量、挖掘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具有时代意义,并且将其传承下去。

第三,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路径。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一切牺牲、英勇顽强奋战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宝贵历史经验。将这一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思想政治课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激发高尚的爱国热情和树立为党、为人民服务和奋斗的雄心壮志。我们必须永远坚持并铭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辉历史征程,传承我们党在历史中留下的深厚的红色基因,赓续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地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中川流不息,在精神上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经过顽强艰苦地拼搏、不懈努力地奋斗,谱写了一段属于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成就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力量。从浙江嘉兴的小小红船上,到抗击疫情时无数人的舍身付出,就是这一精神的源泉,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也为我们在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提供精神激励。

三、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在于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把道理给学生讲清楚,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政课堂作为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伟大建党精神普及的重要途径。

第一,以坚定“四个自信”为基点全面阐释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优秀接班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等重要内容展开,这样有助于广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才能够完全做到有效引导学生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让青年一代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儿女的自信是来源于历史、实践和真理的,因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根源的精神谱系体现了我党的精神文化,这对于当代青年坚定“四个自信”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当代青年,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也要做到有明确的目标,能够从小目标到大目标,把国家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切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学业方面,能够做到积极上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新时代的有用青年;在生活方面能够做到自力更生,不断进取,做新时代自立自强的人才。

第二,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为抓手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继续努力奋斗。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完成新时代高校育人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早期老一辈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之际仍始终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的理想信念,一系列真实具体的革命故事生动的阐释并证明了“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仍是我们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坚强主力军。新时代的我国青年一代整体精神上都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明确、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一代,但其中也确实存在少数群体思想云淡风轻、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政治意识,没有把个人理想事业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佛系青年一代”。因此,高校教师的育人使命必然要求全体教师要引导帮助有志青年学子立大志、建功业明大德、用才干成大器、担大任负重任,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牢牢地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

第三,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它的引导和育人的双重作用,应自觉地把建党精神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要把这一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融入思想政治课,首先,要将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搞清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指导,坚定政治信仰、坚守革命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从建党精神的纵向维度的把握,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仍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并继续立足于当下发展;“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也是我们在穿越了历史的种种沧桑变幻,回望百年之前的一次次内忧外患,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有点燃星星之火、漫漫千里长征,也同样有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它充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奋斗中所体现出的精神所在,为我们之后的奋斗提供了借鉴意义。把建党精神真正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要真正以体现建党精神的内涵要义为内容基础,将其有机贯穿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有机紧密地组织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全活动过程,突出发挥它在思想政治课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建党精神的人物事迹当作素材,融合相关的优秀传统精神让学生们从内心真正感受到这些人物和事迹的伟大,并引导学生通过建党精神这一精神之源进行探讨,思考我们党、我们国家百年来的光辉事迹对我们当代的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等。基于此,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之一,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用一个灵魂去撞击另一个灵魂。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武装,对基础理论知识要深入理解把握,做一个有信仰的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样才能在上好思想政治课时不只是照本宣科,空洞乏味,而是能够不断提升其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讲道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第四,把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红色资源是极具中国特色,饱含中国精神,蕴含文化内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入挖掘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资源并充分利用起来或创新红色资源的形式,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帮助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利用红色资源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传承伟大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革命精神,赓续伟大红色血脉。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来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也有助于我们发挥红色资源来宣传感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影响力形成的一种重要力量,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还有益于发挥党史英雄模范、先进党史人物典范和革命重要史实事件亲历者群众的积极言传身教、典型带头示范引导作用,是有效用好用活这些红色资源的重要方式。具体途径包括:一是充分利用红色圣地。对于那些有大量丰富红色资源的地域来说,要好好发掘利用得天独厚的地方红色资源优势,打卡本地的红色胜地。例如甘肃省的学生可以考虑去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胜利纪念馆参观,那里真实地再现反映了红军三大主力在静宁会宁成功会师后的一段英雄史诗,让学生切身与红色文化资源亲密接触,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二是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影响和导向作用,在学校建设一批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题德育宣传和知识长廊,让广大青年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并深刻地学习和感受红色文化主题独特的教育魅力、内涵及其精髓所在。通过唱红歌的比赛、组织校内师生观看优秀经典红色影片、阅读各类红色书籍、在学校和社区组织学生宣讲传播红色精神、开展“寻找红色人物或事物”大型综合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各类学生群体踊跃参与校园红色文化活动,营造学校红色文化氛围,把校园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色的和谐校园。

第五,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承载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把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故事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特色内容。要加大研究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故事和人物的挖掘整理力度和讲述力度,提取并充实其中的内涵,凝练出更加生动、富有精神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新知识内容,做到对革命故事的全面融入与讲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加注重通过深入探索与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对其思想的深入剖析理解,在全面融入和讲述革命故事时力求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做到思想情感的全面融入。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来开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特色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等重要内容,优化师生之间开展知识资源分享、沟通、交流以及学习的重要服务渠道,做到多种信息载体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可以利用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以“学习红色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网络实践教学活动。如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组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讲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开展了“宣讲甘肃红色故事,学习革命精神”的红色主题网络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们将学完红色故事后录制的讲甘肃红色故事的视频、制作的PPT、写的学习体会等实践作业提交到学习通作业平台,由老师进行批阅点评。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资源,是历史经验和时代精髓,将其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丰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内在需要,是充分挖掘激发高校学生浓厚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所在,也有利于我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建党政治课理论课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上好政治课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