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4-05-08史芳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商科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

史芳芳

[摘 要]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模式、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首先介绍新商科的内涵,然后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剖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如推动跨领域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评价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跨专业团队建设、打造校企合作新机制、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建设等,以期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新商科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7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236-03

0     引 言

2017年12月,國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基于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时,需要学校、企业、行业形成一个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1]。与此同时,新商科人才培养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1     新商科的内涵

新商科综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企业各种复杂的业务、流程、管理等,涉及多个专业,如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借助超前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把传统的商科内容呈现在教学中。新商科人才培养是指通过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活动,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新商科与传统商科对比情况见表1[2]。

2     数智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

2.1   将专业素质转变为综合素质

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专业素养出现分离状态,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新商科人才时,需要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回应,这就使得人才培养从单一技能向综合型技能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培养目标从单一能力向复合型能力转变。

2.2   更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产业领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综合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应对市场的种种变化,需要改变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的同时能够具备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辩证思维。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助力企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数智化背景下,企业急需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3]。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商

专业能力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新商科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现有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调整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人文素养。具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让学生在学校内全方位成长,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与教师、同学的相处融洽,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很好地做自己,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4]。

3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产教融合联动效果不理想

产教融合理念有助于优化新商科人才培养机制,但是,产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融合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运行机制、价值观、目标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使得产教融合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双方虽然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但是这种联动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双方未形成有效的责任承担、利益分享机制,双方只是站在自身的视角提出问题,没有实现高效的联动效果。

3.2   人才培养的资源体系不完善

基于产教融合,新商科人才培养需要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进和课程内容开发等方面进行改进,需要学校、教师、企业多方配合。因此,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资源体系建设具有复杂性、综合性、整体性等特点。目前,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资源体系建设效果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全局意识、没有系统思维。这一方面使得人才培养的资源数量不够,具体表现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另一方面造成资源整合程度不够,校内校外“两张皮”,没有把切实有效的资源利用到位[5]。

3.3   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海量的数据需要企业去筛选,数据分析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要素。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19年的报告中提到,企业中部分传统岗位未来可能会消失,如仓库管理、财务分析、技术支持等,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用人需求发生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意识到企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更倾向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不知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行业壁垒,把数字技术手段融入工作场景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仅通过调整一两门课程很难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3.4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

校企合作形式过于简单,一般通过高管讲座、毕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在校企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材开发、企业导师进课堂等长效性的合作开展较差。由于企业岗位分工明确,企业高管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导师也只是给学生开个讲座,没有形成定期的、系列性的合作模式。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借助学校机房软件模拟操作,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有很大差异。有学者通过追踪毕业生的反馈得知,学生从实践教学中得到的能力与企业对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5   教师队伍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传统商科的任课教师理论知识功底深厚,但是对于数智化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能力较为薄弱。因此,传统商科的教师在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很难娴熟地在课堂上有效完成跨界知识的传授,这对于新商科人才培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新商科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单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难以满足市场对新商科人才需求的变化。

3.6   学生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商科人才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为了拓宽知识面,他们需要学习大数据、互联网等内容。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种类单一,学生仅依靠一两门信息技术课程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4.1   推动跨领域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关注数字经济和新商科人才的需求特征,寻求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变革和经济发展趋势,商科专业应与工学、农学、理学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以拓宽新商科人才的认知领域。同时,新商科与数字经济的紧密结合对于发展至关重要。商科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增强适应数智化背景下行业、企业需求变化的专业优势,合理定位,实现“大数据+财务”“新媒体+营销”“人工智能+人力资源”等的创新,不断提高智能化科学技术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

4.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满足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商科专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改革课程评估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高度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时代背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学校商科专业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4.3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在培养新商科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如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合作,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借助理论知识开展相应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在实践教学平台上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兼顾跨专业团队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新商科人才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应兼顾跨专业团队建设。学校可以通过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让每一位学生汲取相关知识、技能,由于有些学生有很强的个性,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同时,不断开展不同专业的融合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形成跨专业团队。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

4.5   打造校企合作新机制

结合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需求的特点、工作岗位的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制定“顶岗实习—定向培养—企业实战—产业学院”新机制,从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产教一体化。另外,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VBSE)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有效地将新商科教育与企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快速成长。

4.6   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建设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的队伍建设情况会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对商科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新商科内容培训,引入跨专业的优秀人才,不断提升教师的跨专业教学水平。对于“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优先考虑聘用。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在学校政策、经费上给予支持,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5     结束语

新商科意味著需要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等有效融入商科教育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在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具备理想信念、创新思维、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商科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华社.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J].社会主义论坛,2021(5):4-5.

[2]程艳,黎娜,龚洁松.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路径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5):49-53.

[3]陈晓芳,夏文蕾,张逸石,等.新时代新商科的内涵及“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J].财会月刊,2021(5):107-113.

[4]蔡舒.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大学,2023(1):98-101.

[5]李红娟.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23(1):108-113.

猜你喜欢

新商科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