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2024-05-06边慧牛慧云刘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7期
关键词:罗非班进展血小板

边慧 牛慧云 刘燕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 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 临床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 一旦发病, 如救治不及时, 则很容易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 发病后48 h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无法有效缓解, 且持续不断加重, 即属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如患者在48 h 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疏通闭塞的部位, 配合积极的康复措施, 则患者的预后质量仍然具有较高的保障[2]。目前, 临床中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仍然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为主[3]。如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是临床关注的重点[4]。研究设计对照试验, 引入替罗非班用药治疗方案, 就其实践效果与常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治疗的差异展开对比, 过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包含观察对象317 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从2020 年1 月~2023 年2 月本院接收的患者中筛取,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7 例)与对照组(150 例)。观察组中, 男性患者85 例, 女性患者82 例;年龄54~78 岁, 平均年龄(61.56±3.44)岁;发病-入院时间6~24 h, 平均发病-入院时间(12.02±1.13)h;患病部位:小脑部28 例, 放射冠64 例, 基底节75 例。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80 例, 女性患者70 例;年龄55~80 岁, 平均年龄(61.92±3.50)岁;发病-入院时间6~24 h, 平均发病-入院时间(12.05±1.20)h;患病部位:小脑部24 例, 放射冠60 例, 基底节66 例。整理前述各项资料, 将其统一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输出结果(P>0.05), 反映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基线、随访资料完整;②年龄不超过80 岁;③入组前, 未接受相关治疗;④符合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⑤对研究内容知情, 自愿参与,取得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②存在精神、意识障碍, 生活无法自理;③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④合并其他严重心脏、肝、肾疾病;⑤近期存在严重外伤史、外科手术治疗史;⑥无法配合医护工作。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取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165]持续静脉泵注射治疗, 起始30 min滴注速率为0.4 μg/(kg·min), 起始输注完成后, 继续以0.1 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共48 h。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方案同对照组, 疗程共14 d。

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取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71021)予以患者口服用药, 1 次/d, 100 mg/次;取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80029]予以患者口服用药, 1 次/d, 75 mg/次。疗程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后, 参考NIHSS 量表进行评定, 量表包含意识障碍、凝视、视野、面瘫、肢体运动、共济失调等11 个维度, 分值范围0~42 分, 评分越高, 反馈被测对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3.2 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后, 参考Barthel 指数进行评定, 量表包含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等10 个维度, 分值范围0~100 分, 评分越高,反馈被测对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3.3 血小板功能改善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进行测定, 测定项目包括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测定]、血小板粘附率[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测定]。

1.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大便隐血阳性、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无差异(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s, 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67 14.45±2.56 5.42±0.98ab 42.5707 0.0000对照组 150 14.37±2.74 7.24±1.16a 29.3484 0.0000 t 0.2687 15.1355 P 0.7883 0.0000

2.2 两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比较, 无差异(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Barthel 指数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67 39.17±3.51 68.82±4.96ab 63.0583 0.0000对照组 150 39.52±3.55 60.83±4.21a 47.3933 0.0000 t 0.8816 15.3723 P 0.3786 0.0000

2.3 两组血小板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比较, 无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s, %)

表3 两组血小板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s, %)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血小板P-选择素 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粘附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67 16.12±2.64 10.61±1.25a 35.05±3.55 28.46±2.18a 42.39±4.35 34.44±3.22a对照组 150 16.08±2.62 13.02±1.84 35.02±3.60 32.83±2.56 42.42±4.38 37.80±3.80 t 0.1352 13.7578 0.0746 16.4093 0.0611 8.5185 P 0.8926 0.0000 0.9406 0.0000 0.9513 0.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大便隐血阳性5 例(2.99%)、泌尿道出血8 例(4.79%)、颅内出血0 例,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大便隐血阳性10 例(6.67%)、泌尿道出血12 例(8.00%)、颅内出血1 例(0.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8%(13/167)低于对照组的15.33%(23/150)(χ2=4.4732,P=0.0344<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 如患者属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则其对应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较为严重, 尤其是遗留癫痫等神经功能缺陷,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

以往, 围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临床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原则治疗, 但由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理特点, 发病后短时间内患者即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恶化, 进而导致患者大都会错过最佳溶栓治疗时机, 使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有限, 最终影响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6]。

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大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在局部血管形成狭窄, 在特定情况形成急性血栓, 因此治疗的关键是阻止急性血栓形成, 打破血小板的聚集连锁反应[7,8]。本次研究中,即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替罗非班治疗, 替罗非班能够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表面活化糖蛋白Ⅱb/Ⅲa 受体结合产生抑制效果, 进而对机体血小板的交联以及聚集作用产生阻断作用, 有利于局部新鲜血栓的溶解, 促进机体血流的恢复, 降低远端微血管的栓塞作用, 还能够实现新鲜血栓簇的分界;此外, 替罗非班半衰期较短,仅为1.4~1.8 h, 起效快, 能够实现药效的最大程度抑制效果, 对全身纤溶系统的影响较小, 在停药2~4 h 后,血小板功能即可迅速恢复至基线水准[9,10]。

综上所述, 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方案的引入,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且治疗安全性高、适用性好, 具有临床可行性价值。

猜你喜欢

罗非班进展血小板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