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4-05-05王景英李俊敏
王景英, 李俊敏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 在老年人群中高发。 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 然而手术对机体的创伤较大, 1/4 ~3/4 的患者术后1 年内活动能力无法恢复至骨折前, 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1]。 为更好地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及预后, 有研究[2]提出实施共管照护, 即融合骨科、 康复科、 营养科等科室的综合性护理团队, 可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 对改善患者疾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多数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出院, 以居家康复锻炼为主, 而患者对康复锻炼知识的了解较少, 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居家期间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较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多数疾病可借助微信平台进行远程管理, 在指导患者居家康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鉴于此, 本研究将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观察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 月到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 例。 观察组年龄46 ~83 (67.54 ± 8.56) 岁, 男13 例、 女17 例, 住院时间 (12.46 ± 2.50) d。 对照组年龄48 ~84 (69.02± 8.74) 岁, 男14 例、 女16 例, 住院时间 (11.98 ± 2.45) d。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 包括出院前健康教育、 发放康复手册、 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 嘱咐患者定期复诊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 ①邀请患者关注本科室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 通过微信群可向患者推送健康教育内容, 通过公众号可进行预约挂号、 线上咨询等。 共管照护团队包括骨科医师、 康复师、 营养师、 骨科护士,团队成员登录后可查看患者的健康档案; 由骨科护士负责患者的档案管理、 收集并回复患者的消息。 ②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实施。 出院前由骨科医师、 营养师及康复师进行多科室会诊, 为患者制定营养干预、 居家康复计划, 最终形成共管照护治疗康复方案; 骨科护士参与并整理意见, 将患者的资料整理为电子档案, 后协助患者家属关注公众号, 并指导家属如何预约、 咨询、 学习等, 完善患者的基本信息, 并打开消息提醒诊治。 骨科护士向患者及照顾者详细讲解康复方案和共管照护的理念, 并将出院后用药、 营养干预、 康复锻炼、 术后注意事项、照顾技巧等推送至照顾者及患者, 便于其居家期间随时查看。出院后第1 周, 骨科护士每天下午15:00-17:00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居家情况, 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后每周二、 周五下午利用微信进行回访。 期间患者的用药、 康复锻炼等问题护士无法解决时, 可向医师汇报, 给予患者专业的解答。 回访时若患者超过3 d 无信息互动, 护士需电话联系照顾者并协助解决。 告知照顾者可通过微信群进行问题咨询, 若遇到紧急情况未得到及时回复, 可通过视频功能联系护士及医师。 每周向患者推送两次健康知识, 并嘱咐患者及时打卡, 对于未打卡者及时询问原因。 出院后每个月由共管照护团队成员查看患者档案, 并安排患者进行1 次线上问诊,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1.3 观察指标采用Harris 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 满分100 分,分值与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 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0 ~100 分, 分值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EQ-5D)[3]评估生活质量, 包括5 个维度, 分值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统计并发症(髋关节脱位、 感染、 压力性损伤、 DVT 等)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性别、 并发症等计数资料 [n (%)] 采用χ2检验, 年龄、 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 ()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干预后, 观察组的Harris 评分、 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Harris 评分、 MBI 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的Harris 评分、 MBI 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
2.2 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 观察组的EQ-5D 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EQ-5D 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EQ-5D 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
2.3 两组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2/30, 感染1 例、 压力性损伤1 例), 低于对照组的30.00% (9/30, 髋关节脱位2 例、 感染2 例、 压力性损伤3 例、 DVT 2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55, P =0.020)。
3 讨论
共管照护模式在国内的起步较晚, 主要被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 如糖尿病、 肿瘤等[4]。 相关研究[5]结果显示, 共管照护模式可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待病情稳定后选择居家康复服务, 然而传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形式单一, 在收集患者信息及监督患者康复锻炼方面难度较高; 同时, 患者在居家康复期间缺乏长期、 规范的指导及评估, 发生关节脱位、 肌力恢复不良、跌倒、 营养不良的风险升高。 因此, 需重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期间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前互联网+、 多学科协作等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居家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研究[6-7]表明, 移动医疗、 多学科团队模式在改善髋关节功能、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面优势明显。 然而上述研究是采用单一的移动医疗或多学科协作模式, 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研究充分考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居家康复的需求, 实施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 将移动平台与共管照护相结合, 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EQ-5D 各维度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将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居家护理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提高居家护理的安全性。 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联合不同学科的专家, 通过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协同互补,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同时通过微信可为患者提供线上的咨询, 并向患者定期推送健康知识, 在微信平台与共管照护团队的条件下, 保证患者获取便捷的诊疗服务及监督服务, 保证居家康复锻炼的科学性、 规范性, 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 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可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提升其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