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2024-05-05刘雷震王贵聪张圣旭
刘雷震, 王贵聪, 张圣旭
(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颅内感染为颅脑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 常见于术后3 ~7 d, 凶险性极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 万古霉素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的常用抗生素, 但由于血脑屏障影响, 静脉滴注给药药物难以直接作用于病灶,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是将引流管置于腰大池内, 通过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使得新生的脑脊液置换被感染的脑脊液, 中断恶性循环,从而促进疾病治愈[2]。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0) 和观察组 (n =40)。 对照组中男25 例, 女15 例; 年龄25 ~65 岁,平均 (45.87 ± 6.35) 岁; 疾病类型: 颅脑外伤18 例, 脑出血11 例, 颅脑肿瘤7 例, 其他4 例。 观察组中男22 例, 女18例; 年龄23 ~65 岁, 平均 (45.95 ± 6.41) 岁; 疾病类型: 颅脑外伤20 例, 脑出血12 例, 颅脑肿瘤5 例, 其他3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首次行开颅手术治疗, 术前无其他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存在高热、 头痛、 呕吐、 脑膜刺激征等典型临床表现, 确诊为颅内感染;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脑肿胀、 脑疝征象, 颅内压明显增高等腰椎大池内穿刺禁忌证者; 脑室与脊髓蛛网膜下腔不相通者; 其他重要脏器存在器质性病变者; 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难以沟通或不予配合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盐酸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将1 g盐酸万古霉素 (生产厂家: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国药准字: H20033366) 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 控制静脉滴注时间在60 min 以上, 每12 h 一次。 观察组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 具体操作为: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 对穿刺点L3~L4或L4~L5椎间隙处皮肤进行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局麻后行常规腰椎穿刺, 注意垂直刺入腰大池, 穿刺针位于蛛网膜下腔, 见脑脊液流出后置入导丝, 并经导丝置入导管, 导管尾端连接一次性输液管、 无菌引流瓶, 对穿刺部位进行敷料覆盖; 后将引流管置于腋中线15 cm 处, 缓慢释放脑脊液, 在释放脑脊液50 mL 后, 取万古霉素 (同对照组) 0.5 g, 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 利用留置的引流管行鞘内注射, 2 次/d, 期间注意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在200~300 mL/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显效: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未见体温升高、 恶心呕吐等明显症状, 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显示阴性; 有效: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体温正常, 但仍存在较轻的颈项强直、 头痛等症状, 临床检查结果有所改善; 无效: 患者病情加重, 未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或存在感染所致生命危险。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颅内压与脑脊液相关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 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2 mL,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 蛋白质、 葡萄糖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实施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实施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2 颅内压与脑脊液相关指标治疗后, 观察组的颅内压以及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 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颅内压与脑脊液相关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的颅内压与脑脊液相关指标比较 ()
?
3 讨论
开颅手术是治疗颅脑出血、 肿瘤等颅脑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由于手术打破了颅脑封闭环境, 加之术中有创操作可致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 极易造成多种病原菌入侵, 引发颅内感染。 目前, 临床对颅内感染患者多采用抗生素治疗。 万古霉素为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 可结合细菌细胞壁前体肽聚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 阻断肽聚糖的合成, 破坏细菌细胞壁, 抑制细菌细胞壁内磷脂、 多肽等物质的合成, 从而发挥较强的抗菌作用, 控制感染发展[3]。 但由于万古霉素为水溶性药物, 对血脑屏障穿透力较弱, 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药物浓度难以达到最小抑菌浓度, 抗菌作用有限, 而通过留置的引流管行鞘内注射, 药物可通过脑脊液循环直接进入感染区域, 避免血脑屏障的阻碍, 短时间内可提高血药浓度, 从而增强抗菌、 抗炎效果[4]。 由于颅内感染患者常出现脑水肿症状, 易对脑膜造成刺激, 影响大脑各部位功能的恢复, 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通过腰大池引流及时排出炎性脑脊液及其中的病原体, 减轻脑组织损伤, 调控颅内压, 避免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 (P <0.05); 治疗后, 观察组的颅内压以及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 蛋白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与盐酸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相比,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 在降低患者颅内压、 改善患者脑脊液指标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与张明亮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效果显著, 可明显降低患者颅内压, 改善患者的脑脊液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