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2024-05-04张萌
张萌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在博物馆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的参与形式从传统方式逐渐转变为更加创新的手段,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感。同时,公众参与也助推了博物馆教育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公众参与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参与不平衡、公众与专家意见不协调等。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旨在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利用技术提高参与效率、平衡公众与专家的意见,确保公众参与的长期性与质量。
关键词:公众参与;博物馆发展;创新手段;社会价值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20
0 引言
博物馆作为文化、历史和科学的宝库,长期以来一直是知识的灯塔和社会文化的中心。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地方,更是教育、交流和创新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定位和功能逐渐变化,尤其是在公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过去,博物馆主要依靠专家和学者来策划、管理和解读藏品,而现在,公众逐渐参与这一过程,使博物馆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实用性。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了博物馆与时俱进的意识,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文化传承和公共空间价值的重新认识。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能够推动博物馆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如何有效地引导公众参与、平衡各方意见,并确保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不受损害,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公众参与在博物馆发展中的形式、影响以及相应的挑战与策略。
1 公众参与的形式与方法
1.1 传统的公众参与方式
博物馆的公众参与形式丰富,其中志愿者服务尤为突出。公众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如藏品维护、解说及活动组织,不仅有效减轻了博物馆的运营压力,还为公众创造了与博物馆深入互动的机会。博物馆还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展览的策划和评审,确保展览内容与公众的兴趣、期望相匹配。许多博物馆设有访客服务部门,专门与公众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持续改善博物馆的服务和展览,确保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得到妥善的考虑与重视。
1.2 创新性的公众参与手段
数字化转型在博物馆的展览和公众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沉浸式体验通过运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强化观众对展品的理解和感知。不仅如此,这些技术也拓宽了访问博物馆的途径,使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的公众能够在虚拟空间中探索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移动应用更进一步地桥接了线上与线下的体验,不仅提供文物高清影像的在线浏览,更通过数字游戏和互动故事实现知识的有趣传递。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博物馆与大众沟通的新舞台。在这些平台上,博物馆可以发布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新展览预告、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学术活动以及观众互动环节。其中,直播活动和线上讲座尤为受欢迎,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延伸,观众在平台上的点赞、评论和分享行为,也为博物馆带来了更宽广的社会关注和影响力。
众筹模式为博物馆的项目和展览筹备开辟了新路径。这种集资方式不仅涵盖了经济层面的支持,更通过邀请大众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增强了其参与感和归属感。进而,博物馆不再仅仅是文化和历史的守护者,也变成了一个能够反映和响应社会声音、整合社会资源的开放性平台。
這些创新性的公众参与手段,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和文化传播形式,也提升了博物馆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2 公众参与对博物馆发展的积极影响
2.1 增强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与认同感
公众参与已逐渐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强化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与认同感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博物馆不仅仅是文化和历史的储藏库,更是社会的一部分。公众参与博物馆的各种活动和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在参与自己社会文化的塑造和传承。
对于公众来说,积极参与博物馆的活动和项目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与博物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支持和信任,也为博物馆赢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博物馆在得到公众支持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许多博物馆不仅邀请公众参与展览的策划和评审,还在决策过程中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模式不仅确保了博物馆展览和项目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也让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2.2 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与形式
公众参与在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与形式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公众带来了多样的视角和经验,为博物馆的展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他们的个人故事、家族传统和地方文化经常被纳入博物馆的展览中,为访客带来更加真实和多元的体验。
博物馆通过与公众的合作,尝试了许多创新的展览形式。例如,互动式的展览让访客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可以直接参与展览的创作和展示。此外,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更加自由和灵活的参观方式,满足了他们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公众参与确保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博物馆不再是过去的固化展示,而是与时俱进,及时捕捉社会的脉动。这种动态的展览方式不仅吸引了更多的访客,也为博物馆赢得了更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同。
2.3 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博物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超其作为文化和历史储藏地的传统角色。公众的深度参与对于增强博物馆在更广泛社会背景下的影响起到了关键作用。与广大公众的互动使博物馆变得更加与社会息息相关,博物馆不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而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活跃场所。
教育项目、专题展览和其他公众活动让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的核心部分。公众不仅从中吸取知识,更培育了独立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这些活动不仅对个体有益,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和知识层面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公众的参与促进了博物馆与其他社会组织,如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甚至私营企业的合作。这种跨领域的合作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博物馆可以提供更多元和全面的服务,不仅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地位,而且确保了其在社会文化和教育生态中的核心位置。
2.4 促进博物馆的教育与公众互动
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作为知识与历史的桥梁,博物馆已经成为公众学习、研究和探索的核心场所。公众的深度参与强化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为访客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不论是学生、研究者还是日常访客,博物馆都为他们呈现了丰富的内容,满足了多种学习需求。
此外,数字化工具和技术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在线展览、虚拟导览和互动式学习工具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这种创新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使教育资源更加普及和便捷。
在互动方面,博物馆已经不再是被动的展示场所,与公众的持续对话和交流使博物馆成为活跃的社交场所。讲座、工作坊、互动活动和特殊项目为公众提供了与博物馆和其他访客互动的机会,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公众的学习体验,也增强了他们与博物馆之间的联系。
3 公众参与带来的挑战与问题
3.1 公众的多样性与参与不平衡问题
公众的多样性为博物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经验和兴趣都有所不同,这使博物馆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公众参与策略。尽管多样性本身是一个优点,但它也可能导致参与的不平衡。某些群体可能因为其文化背景、经济能力或其他原因而被边缘化,无法充分参与博物馆的活动和项目。
此外,参与者对博物馆的期望和需求也存在差异。一些访客可能对艺术和历史展览更感兴趣,而另一些访客更喜欢科学或自然方面的内容。为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博物馆需要不断调整其展览和教育项目,确保吸引和服务广泛的公众。
同时,博物馆还面临着如何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平等和高质量体验的挑战。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博物馆往往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和期望,这不仅可能导致某些群体的参与度降低,还可能使博物馆失去其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核心价值。
3.2 公众意见与专业意见的协调问题
博物馆中协调公众意见与专业意见一直是一大挑战。由于博物馆的公众服务使命,理解并重视公众的需求和看法尤为关键。但同时,博物馆又承担着严格的学术、保护和文化遗产管理任务,这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展览和活动的设计中,公众的喜好可能与专家的意见发生冲突。公众可能偏爱轻松和娱乐的内容,而专家可能更注重深度和学术性。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公众的意见很容易被放大,使博物馆在权衡公众与专家意见时面临更多挑战。为了有效地协调两者,博物馆需要在决策时充分沟通和咨询,确保各方的声音都被听到。博物馆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又不牺牲其专业和学术标准。
3.3 维持长期有效公众参与的挑战
博物馆保持长期的公众参与面临诸多挑战。尽管短期项目可能带来瞬间的观众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可能减弱。为了维持观众的兴趣,博物馆需要不断努力,提供各种吸引人的内容,以满足从学术到休闲的多样需求。
持续的参与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和技术更新。在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期望中,博物馆可能会遭遇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这要求博物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新其展览和活动的方式。
此外,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如经济波动、文化转变和政策改革,也对公众的参与造成影响。在策划参与策略时,博物馆需充分考虑这些变数,确保其策略既灵活又具有前瞻性。
4 建议与策略
4.1 如何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是确保博物馆推进公众参与策略的核心。为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博物馆需结合当前热点与趋势,策划有针对性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定期调研公众的兴趣和期望,博物馆可以确保其内容和服务与公众的需求相一致。
定期的反馈机制如满意度调查或在线评论,能为博物馆提供关于公众感受的直接信息。激励措施如提供优惠券或特别活动的邀请,能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参与热情。这些策略都有助于鼓励公众更深入地与博物馆互动。
博物馆的公众参与不止于被动体验。开展志愿者项目、公众策展活动或建设创意工作坊等,可以让公众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实现真正的互动。这不仅增强了公众的归属感,还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博物馆体验,从而增强其长期的参与意愿。
4.2 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参与效率
数字化及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提高公众参与效率上。移动应用和博物馆官方网站的设计及运用实现了博物馆与参观者的实时互动和信息传递,包括在線预约、电子票务、数字导览及线上活动。进一步来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为用户创造了便利,通过简化参与流程与提供在线服务,降低实体参与的门槛。实时反馈与互动功能更加强了公众在虚拟博物馆空间的参与体验,将博物馆服务延伸至线上,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博物馆提供了创新的展览和教育可能性。公众可利用这些技术在家中或任何地方享受沉浸式的艺术和历史体验。这种体验尤其对那些因身体条件、地理位置或其他因素无法参观博物馆的人群开辟了新的参与途径。利用虚拟技术复刻的文物和历史场景,能够提供更丰富且多角度的解读,将公众带入一个超越物理空间限制的文化探索之旅。
采用数据分析和互动展览技术,博物馆能够优化参观体验,实现公众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数据分析通过追踪和分析参观者的行为和兴趣,为博物馆提供关于展览和教育活动的优化建议,确保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互动展览技术(如触摸屏、传感器、交互式投影等)提供丰富多元的互动体验,实现展品与观众的对话,创造更深刻的学习和感知。具体到个体参观者,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和智能导览系统,可以根据他们的偏好和行为历史,提供量身定制的参观路径和内容,将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引领每一位参观者进入一段高效、智能且感性的文化探索旅程。
4.3 如何平衡公众与专家的意见
平衡公众与专家的意见对于确保博物馆展览的质量和公众接受度至关重要。专家确保展览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而公众的意见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设立由专家、策展人、教育工作者和公众代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展览和活动的细致评估,确保双方的声音都得到体现。
数字技术的运用在收集公众反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线调查和社交媒体互动为博物馆提供了关于公众需求和兴趣的宝贵数据。同时,开展公众策展和创意工作坊活动,让公众与专家直接交流,为展览策划带来新的创意和视角。
此外,博物馆需要确保其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这意味着博物馆需要公开其决策标准和流程,确保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真正实现公众与专家意见的平衡。
4.4 如何确保公众参与的长期性与质量
确保公众参与的长期性与质量是博物馆成功运营的核心。持续、高质量的公众参与不仅增加了展览和活动的活跃度,还反映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建立持续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关键,包括定期举办活动和保持活动的连续性,如设立固定的公众开放日或工作坊,让公众随时都能融入博物館的环境。
确保公众参与的质量同样重要。博物馆需提供高标准的展览和活动,并关注公众的参与体验。通过收集反馈,博物馆可以不断优化其内容。此外,为公众提供培训和资源也是确保参与质量的关键。这涉及为公众提供策展工作坊,培养他们策划展览的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为了持续吸引公众,博物馆应建立长期的公众关系策略。与公众建立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博物馆不仅能确保公众参与的长期性和质量,还能进一步增强其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
5 总结
公众参与在博物馆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参与不仅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也为博物馆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展览内容。然而,实现有效的公众参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多样性、专业意见与公众意见的协调以及长期参与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博物馆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如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参与效率、平衡公众与专家的意见以及确保参与的长期性与质量。只有当博物馆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和维护这种参与时,博物馆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使命,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和体验。■
参考文献
[1]王业鑫.文旅融合视域下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2022(00):180-190.
[2]孙汝文.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3]孟祥昆.新时期博物馆工作发展方向多元化探索[J].文化月刊,2023(4):136-138.
[4]章洁.文旅融合视角下桂林非国有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5]娄森浩,梁昕月.我国中小型博物馆发展困境与未来探微[J].河南博物院院刊,2022(2):96-104.
[6]李晓荧.博物馆良性公众参与的若干途径[J].文化产业,2022(10):121-123.
[7]安来顺.关于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的基本问题[J].自然博物,2017(00):39-43.
[8]尼克·梅里曼,黄洋,高洋.让公众参与博物馆考古[J].南方文物,2012(1):175-18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