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保护利用实践与思考

2024-05-04郭海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5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文物保护对策分析

郭海燕

摘 要:文物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平凉市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新时期文博工作的新思路,指明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以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探究;对策分析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战略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磅礴动力①。平凉文物工作者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文物安全管理、文物保护维修项目实施、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促进博物馆历史文化弘扬和社会教育作用发挥、国保单位保护利用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文物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健全推进文物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期背景下,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下将探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困惑及对策。

1 探索与实践

1.1 突出政策引领,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发展

为了加强平凉市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和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平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全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公安、法院等部门成立了联合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平凉市加强文物保护暨防范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全市文物保护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平凉市人大组织进行了《平凉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平凉市石窟寺保护条例》《平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平凉市政协组织开展“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和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界别协商调研,为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1.2 坚持部门联动,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成立了以平凉市公安局、平凉市检察院、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平凉市文物局为成员单位的打击防范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启动实施了加强文物保护暨防范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推进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活动。平凉市文物局、平凉市检察院、平凉市公安局、平凉市应急局、平凉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组建了文物安全管理多部门协作平台,多次联合开展文物安全专项督查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通报,及时督查整改,有效保证了文物安全。通过多部门协作,初步形成了多部门、多角度全方位监管体系,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1.3 建立资源清单,夯实文物保护利用基础

为进一步摸清文物资源底数,按照国家文物局安排部署,先后实施完成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等工作。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四有”基础建设,树立保护标志碑、保护界桩、公示牌,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平凉历史文化悠久,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历史遗珍和红色遗迹遗物星罗棋布,无声胜有声,深情讲述着平凉故事,永续着千年文脉②。根据调查结果,现存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62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6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保护、管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发挥文化引领的独特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4 加强项目建设,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近年来,平凉市各文博单位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实施了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预防性保护项目、展览提升改造项目、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组织实施平凉境内石窟群的调查和保护等专项保护;实施泾川大云寺出土文物专项保护与展示,推进崆峒山古建筑群、延恩寺塔、南石窟寺和王母宫石窟、武康王庙、云崖寺、成纪故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通过项目的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5 提升服務能力,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各博物馆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平凉各县(市)文保单位不断深化学术研究,加强文物藏品阐释,创新展览方式,拓展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平凉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推出了“锦英瑞彩—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精品展”(图1)、“镜鉴千秋·端行万里—平凉百件馆藏精品铜镜外出交流展”等高品质临时展览;举办首届文物戏精大会“时间的故事”(图2),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新颖独特的手法呈现,展现了平凉千年文化的锦绣风华③;活化利用馆藏资源,推出参观护照、移动电源文创套装、文创茶具等充满特色的文创产品(图3、图4)。各县区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发了精品红色研学旅线路,泾川县有序开展大云寺佛教出土文物的展示利用(图5),华亭市组织开展安口窑瓷器研究与开发利用。同时,平凉市各级博物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出“云看展”系列活动,开通建设了手机自助讲解,将精品展览、文物等资源进行整理、编辑、上传,实现了博物馆线上观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几年,平凉市博物馆共举办基本陈列展览40多个,举办临时展览130多个,开展教育活动1560多场次,参观观众800万人次,对于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普及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博物馆展览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盛宴。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平凉市文物工作者积极担当作为,踔厉奋发,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拓展文物工作格局,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显著成就。但放眼大视野、站位高起点、聚焦新使命,平凉市在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

一是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相对薄弱。随着平凉市县两级机构改革后,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市县两级文物管理机构编制相对较少,大量的文物保护工作需要与编制人员不相匹配。受经费制约,平凉市野外文物只有县级以上野外文物保护单位聘请了兼职的文保员,还有大量一般文物点,既没有保护标志,也无兼职文保员,长期处于缺乏监管的自然状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是文物保护能力还有待加强。国家和甘肃省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入了大量经费,实施了一大批保护维修项目,但目前仍有大量县级以下野外文物年久失修,如平凉市有很多石窟位于山崖偏僻远离人迹处,日常保护管理和巡查难度较大。大部分石窟都不同程度存在周边环境恶劣、石窟本体保存现状较差、风化裂隙、轻微动植物病害、隐患严重等问题。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平凉市文物工作队伍总量较少,专业人才队伍匮乏。从初步统计看,第一学历具有文物保护管理、博物馆、考古等相关文博专业学历的仅有35人,占在编人员24%;副高及以上文博在编在岗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有10人、中级职称29人,分别约占平凉市文博在编工作人员的7%和20%;文物调查、勘探、发掘、保护、修复、学术研究等方面能力薄弱,文物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较少。

四是文物保护利用有待提高。部分博物馆陈展理念相对落后,展览形式单调,对文物的内涵和历史挖掘研究不够,未能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部分博物馆对新技术、新媒体应用不够,思想还停留在开馆迎宾、被动参观的层次,没有利用讲座、研讨、研学、网络等手段主动展示和宣传的能力。

3 展望与未来

平凉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众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3.1 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必须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各类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与公安、检察院、法院、自然资源、城乡建设、消防等多部门文物保护协作机制,联合查处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加强业务培训和日常巡查监管,严厉打击盗掘、盗窃、盗捞、倒卖、走私等犯罪活动,防范文物保护区划内工程建设破坏文物事件的发生,始终保持对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争取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石窟寺保护、壁画保护、野外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并根据文物抢救、修缮、征集、陈列展览和安全设施建设等特殊需要核拨专项经费,有效保障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平台、多种场合,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3.2 强化科技保护,激发文博系统创新发展活力

博物馆与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其他文博单位等建立馆藏文物研究联合体,组建“平凉文物科技保护协作联盟”,汇聚科研团队和专业人才力量,联合申报国家、省级课题和科研项目,开展可移动文物劣化机理、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数字化保护、智慧化管理等研究工作。建设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实验室和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申请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文物科学养护、发掘现场保护提供保障。各县市博物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设青铜器保护研究、陶器保护研究、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出土文物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基地。推进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建设,稳步推动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公开共享,逐步完善可移动文物动态管理机制。以“互联网+”为平台,积极开展“云展览”“云教育”“云课堂”“云直播”等活动,推动以观众服务、智慧导览、互动体验、网上展示等为内容的新技术应用,拓展博物馆珍贵文物展览展示的广度和深度,“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3.3 健全合作机制,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深度解读平凉历史文化,配合做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一路”中华文明展示工程,带动提升全市文博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和学术研究水平。全市博物馆依托特色藏品,与相关高校广泛开展馆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文物修复、藏品管理、考古发掘等相关专业高层次技术人才,提升文物科研和利用水平。积极开发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研学精品课程(图6),设立教育专员,提升教育和讲解服务水平,打造社会教育品牌。挖掘阐发馆藏文物历史以及在当代的艺术和科研价值,提高专业水平、合作能力,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博物馆开展进学校、军营、社区、乡村、企业等活动(图7),讲好平凉故事,传播平凉声音,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全市博物馆按照“一馆一品牌,一馆一特色”的办展理念,提升通史展览水平层次,打造特色品牌展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整合全市策展人才、文物資源、展览信息等资源,搭建交流共享平台,通过联合办展等形式,组织以丝绸之路、佛道文化、商周文化、彩陶艺术等为主题的特色文物赴外展出,进一步提升平凉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开招聘、设置特设岗位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展览策划、文物鉴定、历史研究、文物考古等专业人才。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和考古领队等个人资质,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正向激励引导作用,严格落实文博人才职级待遇,落实绩效工资倾斜等相关政策。各博物馆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考核,积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全面提升讲解服务水平,强化培训考核,实施“星级讲解员”考核评定,评定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

3.5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文物活化展示和利用

平凉市、县(市、区)将博物馆纳入旅游规划,融入文旅康养产业链建设,积极策划推介高品质文物研学游活动和精品线路,开发“景区+博物馆”旅游品牌,积极探索与文化创意等企业合作开发模式,支持通过合作经营、自主研发、授权开发等形式,加大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开辟“文博产品展示区”,开展有偿讲解服务、文化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依托博物馆人才资源优势,组织专业人员免费开展社会文物鉴定活动,为民间文物收藏、价值阐发等提供专业支持。积极开展民间文物藏品信息登记工作,根据展览需要,采取有偿借展、联合办展等形式,组织征集民间藏品参与国有博物馆历史文化宣传展示,推动民间文物有效利用。

作为新时期的文物工作者,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④,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履行好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用文物的力量筑牢文明的根基,书写文化的未来。

注释

①李瑞.盛世中华,何以中国,以文物保护利用绘就文化传承发展新画卷[N].中国文物报,2023-07-11(001).

②徐秀丽.砥砺奋进 守正创新 重庆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发展跃上新台阶[N].中国文物报,2022-10-28(007).

③柳娜.守护文化根脉 激扬自信力量:平凉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文物保护篇[N].平凉日报,2023-04-12(001).

④肖劲.文物资源景点化与文旅融合的思考:以株洲地区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9):166-169.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文物保护对策分析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名胜古迹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