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养老建设背景下孝道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2024-05-04刘英杰张悦童朱颖

新闻潮 2024年2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文化认同

刘英杰 张悦童 朱颖

【摘 要】新时代孝道文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迎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孝道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为研究视角,结合智慧养老建设的宏观背景,分析新时代孝道文化对破解智慧养老发展瓶颈的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智慧养老建设背景下孝道文化的数字化传播需要提升传者媒介素养,发挥媒介技术优势,运用集体文化符号,把握数字时代孝道文化中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在适老化建设方面赋能增力。

【关键词】智慧养老;孝道文化;数字化传播;文化认同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而文化创新则体现了以智慧养老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层灵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孝道文化也生长在智慧养老这一科技产业之中,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介重塑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其文化软实力和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促进智慧养老满足“技术精度”向“技术温度”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状理路:智慧养老建设与孝道文化传播

自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政策部署、技术突破、机制改革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目前已进入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主题[1]。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在适老化建设方面赋能增力,智慧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各地纷纷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强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渠道,加强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向更多老年人辐射。

在10多年的发展中,智慧养老已成为当今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智慧养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在以往被忽视的问题逐渐显露——服务模式单一化、技术温度欠缺化以及横亘在代际、城乡等多领域的一条条数字鸿沟,是阻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智慧养老产业面临一定的发展瓶颈。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七个着力”中提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如“十四个强调”中提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传统文化本身在当代社会得到重构,其传播方式和路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科技扩展了文化传播的时空范围,推动了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引发了文化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链式反应,重塑着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和文化生态。传统孝道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正逢其时,如何把握传统孝道文化的集体认同,进而更好地利用数字媒介技术传播,是当下主流媒体需要重点探索的重要课题和方向。

二、意蕴重构:孝道文化破解智慧养老发展瓶颈

智慧养老发展的同时,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以孝道文化为典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衍生了许多网络话语表达方式,将在全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及媒介中得到更广范围、更高效率的传播。从传统文化之中衍生的新时代孝道文化,其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又在科技赋能下获得了全新的时代意蕴。由此,新时代孝道文化的传播也将以其文化软实力,成为创新养老模式、涵煦技术温度、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力量与推动智慧养老产业持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精神保障。

(一)创新服务模式

传统养老以助餐、助行、家政等形式为主,主要满足老年人以经济赡养、生活照料为核心的物质需求。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具有多重内涵的孝道文化所倡导的更是以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精神需求。曾子提出,“孝有三,大小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启示子女在孝敬父母时,在做到基本的“养亲”之上,更需要在“敬亲”“安亲”“卒亲”等方面满足长辈的精神需求。新时代智慧养老依托先进技术的优势与力量搭建养老信息平台,将以孝道文化为核心的人文关怀贯彻到智慧养老服务中,将分散于不同家庭、机构和组织的养老服务信息通过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使不同的养老模式和不同的组织机构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呈现并合作,从而在提高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同时,使得当代养老服务的科技感与舒适度并存、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兼备。因此,孝道文化的赓续与传播使得智慧养老服务更具温情,将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老年人的使用体验,不断打磨智慧养老的“技术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二)蕴养技术温度

智能产品总是给人以“冰冷”的印象,如何让“技术温度”体现在生产智慧产品和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便成了智慧养老建设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现有养老服务模式中,速度和效率被视为技术应用的出发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推动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过于重视“技术精度”而忽视了“技术温度”,从而使养老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人情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渗透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弘扬家国情怀的同时,也切实参与到古代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中。孝道不仅被百姓视为道德品质与社会规范的象征,更在劳动实践中丰富和發展其中的内涵。而在当代的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孝道文化启示相关从业者需厘清孝道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传承并弘扬孝道文化的优秀传统,于更便捷、更舒适的技术产品中蕴养技术温度,着力提升适老化改造的服务水平,使之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与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在浓浓温情中得到更安全、实时、快捷、高效的智慧化养老服务。

(三)弥合数字鸿沟

在智能化与老龄化并驾齐驱的背景下,包括养老、传播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而一些本应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智慧养老产品,却没有充分地考虑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和使用能力,仅仅追求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了“智能”而“智能”。老年人由于学习能力较弱、身体机能受限等各种原因,在面对众多智慧养老产品时,也往往难以判断其是否适用于自身。此外,老年人的信息接收速度与智能产品反应速度难以匹配,在信息技术的拥有程度和应用程度上落后于其他群体。老年人已然成了数字、互联网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条数字鸿沟不仅会给老年群体平添麻烦,还会成为智慧养老产品的推广中难以跨越的障碍。新时代孝道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在市场引领适老化智能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不仅要为长辈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更要努力承担起数字反哺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利用投影仪、手机等媒体设备,通过现场演示、实例教学、“一对一”指导等直观易懂的形式,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电脑等上网工具,传授新媒体知识、技能及相关文化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使老年人真正地在智慧养老产品中受益。因此,智慧养老产品在功能和设计上追求创新的同时,还需要从传统孝道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生活[3]。

三、文化认同:智慧养老背景下孝道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于本民族文化模式的归属感,包含自我认同、文化模式和精神生活的根本追求三个基本要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4]。而孝道文化绵延千年,是中华各民族的集体记忆反映。新时代智慧养老的建设,既要明晰数字时代自身发展所具备的特性,把握好传承千年的孝道文化中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也要积极探索孝道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策略,以孝道文化的力量构筑和谐社会,推动老年人由“养老”变“享老”,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提升传者媒介素养,打造数字化传播主体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媒介认知、情感、使用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鉴于我国社会正面临数字媒介的快速发展,孝道文化传播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传播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提升并培育孝道文化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性日益凸显。例如,数字媒体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彻底改变了信息展示与传播的模式,使得传—受双方之间的互动成为数字媒体传播的核心。又如,许多传统的孝道文化传播方式往往以街道墙画、文字报道为主,其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需适应數字化传播时代的传播形势。孝道文化传播主体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孝道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紧跟媒介融合趋势,积极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增强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筛选出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孝道文化内容,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再创作,做到内容故事化、信息可视化、传播深度化。同时,在多元化传播主体时代,传播主体应以受众为本位,及时回应受众的反馈和需求,建立稳定的用户关系,积极推动打造出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专业化、数字化传播团队。

(二)发挥媒介技术优势,深耕专业化作品创作

在数字化转型成为信息传播关键推动力的背景下,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媒介形态不断演化,媒介内容生产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5]。因此,借助技术手段创新孝道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路径,在垂直领域深耕,进行专业化的孝道文化作品创作,从文化内容建设、文化展示方式、文化传播途径、文化交互手段等方面提升文化体验,是孝道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环节。例如,在2022年10月上演的沉浸式实景演出《蓼莪》,以诗为媒,以艺为介,再现《诗经》中的“千古孝思绝作”,将《蓼莪》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炙热情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心灵深处感受到现代技术赋能的孝道文化的艺术魅力。又如,部分孝道文化博物馆可以运用3D等先进技术对文物进行扫描,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传承理念以及受众体验,采用短视频、中长视频、直播、沉浸式演艺等多种方式,以更加适应现代“互联网原住民”信息获取习惯的形式展现新时代的孝道文化。通过打造跨媒介叙事的虚拟数字空间,满足受众日益丰富多样的文化审美需求,从而在虚实相生的环境中塑造文化主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与传承信念感[6]。

(三)运用集体文化符号,增强数字化情感认同

受众的情感认同是把握文化认同的关键。运用数字媒体传播孝道文化时,应注重以增强受众的情感认同为目标来挖掘可视化元素,立足媒介生态环境,把握人、媒介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积极以数字化技术对孝道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等,进而以更加亲民的叙事方式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传播,激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提高受众对孝道文化的认同感。而具有丰富意蕴的孝道文化也应当时刻把握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文化符号,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孝道文化符号相融合,形成孝道文化图谱,清晰展现人物关系,从“纪念性”转向“叙事性”,从“灌输”转向“体验”,将孝道文化内容可视化,打破横亘在受众与孝道文化之间的知识壁垒。例如,春节时的拜年礼、祭祖礼等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精髓的传统仪式,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等能激发每一代中华儿女强烈情感共鸣的记忆碎片,唤起年轻一代的孝道文化情感认同,满足数字时代的文化需求,真正地提升孝道文化数字化传播效能[7]。

四、结语

新时代孝道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传承衍生,成长在智慧养老这一科技产业之中,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迎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智慧养老的建设,既要明晰数字时代自身发展所具备的特性,也要把握好传承千年的孝道文化中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在数字技术加持和文化思想传播中,以孝道文化的力量构筑和谐社会,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在适老化建设方面增力,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白喆,董正浩,邓成明,等.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下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通信世界,2023(13):25-27.

[2]崔延强,张子扬.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4-26.

[3]刘英杰,张悦童,朱颖.中华孝道文化传播的科技创新与智慧养老的耦合发展[J].北京文化创意,2023(S2):61-66.

[4]刘然.革命文化作为中华各民族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功能[J].广西民族研究,2023(5):142-149.

[5]张东华,韩婧如,钟小昆.媒介生态视域下档案数字化传播的价值、挑战与策略[J].档案学研究,2023(6):136-142.

[6]周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逻辑进路与实践创新[J].理论月刊,2022(10):82-88.

[7]林玮.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孝德文化:语境、意涵与框架[J]. 社会科学家, 2023 (1): 30-34.

作者简介   刘英杰,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传播学专业学生;张悦童,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朱颖,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解构与‘建构:‘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城市形象视听化传播路径及对策”(项目编号:20231059649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AZD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文化认同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新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应用探索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终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