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农民媒介素养提升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
2024-05-03黄婉童
【摘要】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新媒体语境下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具有助力农民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提升、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传播、助力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构建等赋能价值。做好做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民媒介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行动、加強农民媒介评价和参与的提升行动是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媒介素养;新媒体;农民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中,广大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新媒体语境下,农民媒介素养不但要适应媒介化社会的需要,而且还要在助力乡村经济、乡村文化、乡村公共治理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有效发挥其潜能是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成效落地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农民媒介素养,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赋能乡村振兴,是学界和业界需要共同研究共同实践的课题。
一、农民媒介素养:新媒体语境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新媒体语境下,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提高相伴而生的是乡村社会关系、乡村传播结构、乡村公共结构的重构与重塑。新媒体为农民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渠道和途径,也为农民生产信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可能,新媒体塑造的开放式空间使农民从单向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了双向的传播者。一是新媒体依其晓畅天下的优势通过科普和信息传播助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农业经营管理的高效化、农村经济业态的多元化;二是新媒体依其通达四方的优势为乡村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民逐渐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主角和主体,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新媒体依其便捷开放的优势为乡村治理参与提供空间和可能,通过社会动员、开放式空间的话语表达和公共行动等为乡村社会赋权,并推动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提升。[1]因此,新媒体蕴含的巨大赋能赋权作用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是应对新媒体语境下乡村社会发展和变迁新形势、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必然诉求,是顺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举措,更是激发和释放农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提升农民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二、农民媒介素养提升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价值
(一)助力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乡村振兴需要不同的主体合力而为,持久发力。这中间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农民,其理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发展、技术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2]农民媒介素养不仅与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直接相关,更是事关农民的主体能力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一是有助于培育造就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者和传播者,既要懂经营、善管理,又要能提供社会化服务,[3]他们的职责和使命决定了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良好的媒介素养会促使其形成有效摄取、批判吸收和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进而直接正向作用于其他素质和能力的持续改善和提升。二是有助于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良好的信息吸收和理解能力会直接改善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和自身的认知,让其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及自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提升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生产管理技能培训,实现以提升农民生产能力为抓手,深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二)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时代,提升以数字素养为核心的农民媒介素养能直接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有助于在农业生产端进行产前强势赋能,通过有意识地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打造和做大做强地标性本土名特优农产品,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二是有助于在农业生产端进行中强势赋能,通过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应用数字技术,改善和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三是有助于在农业生产端进行产后强势赋能,通过在农产品流通销售端做更多的文章,助力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助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和农业增收,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助于提升顺应乡村经济新业态发展趋势的必备能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比如充分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体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开发农业多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盘活乡土资源,发掘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耕教育、民间艺术等新型业态。
(三)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传播
伴随新媒体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已经成为农民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平台。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可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动能。一是有助于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广博的乡村文化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不仅有中华农耕文化,还包括民俗器物、歌舞曲艺、美术武术等,通过信息技术和媒介传播等培训提升农民媒介素养,会加快实现这些优秀文化的活态呈现和数字化保存,这也是利用先进媒介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推动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传播的必要准备。二是有助于传承和传播乡风、乡韵、乡愁,通过开展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用短视频记录美丽乡村的能力和借势新媒体实现乡村文化活态传播的能力,改善农民在信息生产和传播结构中的地位,有望使他们凭借更为稳定的媒介技术基础,更好地履行其作为乡村文化主创者、传播者和守护者的使命。
(四)助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
通过媒介素养提升培训使农民了解媒介知识,掌握媒介技能,改善其受自我认知和媒介素养的限制无法参与讨论表达立场的局面,必然为增强农民话语表达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度扫除障碍,并为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持续助力。一是有助于推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新媒体便捷、易得、及时、共享的优势,不但有效拓展了村民自治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新媒体通识和媒介素养提升培训可以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活力,提升其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素养,促使村民成为乡村治理新体系中基层社会主体的重要力量,助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持续深入,推进构建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新格局。二是有助于实现数字化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通过提升农民群体以数字素养为核心的媒介素养与技能,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生根,促使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新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另一方面促使他们更熟练地用好数字新工具,提高乡村基层决策民主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农民媒介素养提升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做好做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结合农民媒介素养普遍不足的现状,将媒介素养提升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目标,适时融入生产技能、综合素质、产业发展等各类相关教育和培训,让媒介素养提升转化的能量嵌入农民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提升的过程。
一是汇聚产教政企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优势,通过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能力拓展联动培养,协同提升系统化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二是创新手段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开展农民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常态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等项目及跟踪服务的同时,立足当地农业生产的时令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展相关线上培训和在线咨询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调查问卷了解农业不同主体、乡村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媒介素养培训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媒介素养教育。三是多措并举激发农民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民的媒介认知力,使其充分认识到媒介在自身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积极利用线上平台或资源帮助农民了解互联网、新媒体在发展乡村经济、传播乡村文化、表达和传播自己声音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其媒介意识和媒介认知;另一方面,加大反映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的文艺作品创作力度和宣传力度,增加乡村发展领头雁、新农人、乡村网红等群体的知名度,发挥其榜样作用和示范效应,激发广大农民提升媒介素养的内驱力。
(二)加强农民媒介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行动
农民媒介素养提升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使农民具备一定的媒介知识、增强媒介传播意识、提高媒介使用技能,能够让媒介服务于个人生产生活,服务于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加强农民媒介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行动,可以考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同共建的思路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基建,筑牢农民媒介素养教育的设施基础,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字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实现深度融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也为推进农民媒介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行动提供必备的硬件。二是共建农民媒介素养教育服务机构,将媒介素养教育辐射全体农民,在农民媒介素养提升的软件上下足功夫,聘请行业专家、大中专院校教师、“三农”达人等作为师资,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课堂,或通过远程网络、送教下乡等方式灵活开展培训,紧扣农村中老年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人员等群体在网络媒介使用上的急切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展开专题服务,对其进行网络媒介运用技能水平培训,使各类群体熟练掌握网络媒介的技能,让数据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的新农资,手机成为农村生活的新农具。三是以农业院校为载体平台,针对产业集群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产品电商达人等高素质农民,开展专项培训行动,对他们进行全产业链立体式技能培训,同时持续普及和提升助推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媒介技能。
(三)加强农民媒介评价和参与的提升行动
一是政府部门联手媒体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媒体宣传或相关培训增强农民的网络信息辨别意识,提升科学甄别信息来源及真实性的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加强基层乡镇政府的回应互动体系和工作反馈机制建设,让新媒体真正成为政务公开、吸纳民意、接受监督的有效工具,积极建构公共话语空间,为农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提升农民的媒介参与积极性创造有利环境。三是强化村级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构建接地气的广为农民接受的参与方式和渠道,逐步实现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广泛性和持续性,在乡村治理中逐步提升农民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和理性发声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通过强化乡村干部的媒介素养教育培训,从思想上、理念上和方法上改善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发挥新媒体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优势搭建民主议事平台,畅通外出务工人员群体参政议政的渠道,确保他们有空间有条件参与公共事务和乡村治理。四是聚焦农民党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能人、乡贤群体、“三农”达人等,培育乡村代言人和乡村意见领袖,保障乡村代言人和乡村意见领袖参与乡村治理的公正性、合理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保障广大农民在乡村代言人和意见领袖发声过程中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一方面,以合理的制度赋予代言人和意见领袖明确的参与权,并规范其权责范围;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的手段为公众提供了解、监督和参与代言人和意见领袖沟通决策过程的渠道,保障基层民主自治贯穿于乡村代言人和意见领袖参政议政的全过程。[4]
四、结语
作為乡村振兴的主体,推动农民整体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催生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是发挥新媒体对乡村振兴推动作用的关键。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素养,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是助力数字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先导性工程,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媒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农民媒介素养提升不仅仅局限于助力生产生活,还能连通乡村文化传播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这也正是探讨新媒体语境下农民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的意义所在。农民媒介素养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多方协同,持久发力,分类实施。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几个大的方面概述了实现路径,而具体的实施举措仍需从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视角详加探索和实践,这也是农民媒介素养相关研究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农村语言能力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研究”(23240041037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性别表征研究”(2022BYY008);河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新时期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2022XJGLX046)]
参考文献:
[1]张淑华,何秋瑶.媒介化社会与乡村振兴中的新媒体赋权[J].新闻爱好者,2020(12):33-36.
[2]杜敏,姚欣.乡村振兴新语境与农民语言能力的新构成[J].西北大学学报,2022(5):54-62.
[3]张安录.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户有何不同[N].光明日报,2019-04-03.
[4]罗昕,安沛欣,黄晓颖.“中间人”理论视域下主流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实践:基于全国2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传媒观察,2023(11):66-74.
作者简介:黄婉童,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郑州 450002)。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