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刍探

2024-05-02娄荣华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初中心理健康

娄荣华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日益增多。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成年人,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来适应社会的变化。文章阐述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结合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对解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构建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教学模式;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137-04

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格可塑性强,但同时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深刻影响。因此,学校对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稳定的人格特质,更能引导他们明确人生目标,坚韧不拔地面对生活挑战,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本文探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旨在推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与发展。

一、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全面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描绘时代新人画像,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更强调其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其心理特征变化显著,人际关系敏感,且易受家庭、社會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各门学科的育人活动中,教师应从不同课程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准确把握其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引导。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还能推动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意志品格,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满足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现实要求

为了满足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心理潜力,要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且变化显著,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满足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现实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建立积极心态,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3.推动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新时代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党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导向。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深度覆盖的环境下,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日益显著。因此,教师需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配合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滞后

当前,部分初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秉持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往往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部分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未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教育实践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这种理念上的滞后不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也限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2.学校课程的设置不均衡

当前,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一方面,文化课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数量较少,甚至被边缘化。这种课程设置的不均衡,导致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

3.教师侧重于文化课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初中教师侧重于文化课教学,他们往往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这种教学倾向,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他们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4.缺少专业的心理教师

当前,部分初中学校心理教师的数量配备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些兼任教师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教师数量的不足和专业能力的欠缺严重制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5.心理咨询室未能高效利用

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初中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心理咨询室往往未能得到高效利用。一方面,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认知度不高,不知道如何利用心理咨询室。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有限,或者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心理帮助。

6.家校沟通相对较少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家校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部分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学校的联系,而部分学校也未能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需求。这种沟通上的不足,导致学校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教育效果。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和学校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三、解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策略

1.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考核指标

部分初中过分关注文化课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升学率这一硬性指标的影响。为了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落实,需要从评价体系入手,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具体的考核指标。首先,校领导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校长、副校长等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能决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因此,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应将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校领导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确保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重视并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具体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应涵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活动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通过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教师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考核指标的设定需要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可以驱动教师更加重视并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

2.采取双轨制教学模式

双轨制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旨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首先,双轨制教学模式强调在保证文化课、艺术课等教学内容完成的前提下,为学生预留自由学习空间,这种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如参加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或自主学习等,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双轨制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设置的均衡合理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文化课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心理健康课程容易被忽视。因此,在双轨制教学模式下,学校应适当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数量,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班级活动、学科教学等相融合。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最后,双轨制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确保心理健康课程不被文化课挤占。学校应明确心理健康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制订具体的课程计划,提出教学要求。同时,学校应加强课程监管和评估,确保心理健康课程得到有效实施[3]。

3.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中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教师的正确教学观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成绩上,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观的培养,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关的培训资源,帮助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技巧,以便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培训。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培训机制,定期邀请心理专家进校举办讲座或工作坊,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有效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策略等。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加自信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最后,注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教师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引导措施,如倾听、同理心等技巧,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共同分享情感体验。

4.组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显得非常重要。首先,选聘具备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师。学校在招聘心理健康教师时,应注重对应聘者专业素养的考核,包括其心理学知识水平、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等方面。通过选聘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可以提高整个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素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4]。同时,学校可以与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来。其次,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建设对于组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团队建设不仅能够提升队伍的整体效能,更能够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了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团队规范和制度,明确团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和决策过程。通过建立这样的规范和制度,可以确保团队的运作更加有序、高效,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和凝聚力[5]。最后,注重教师的个人品质与成长经历。心理健康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个人品质[6]。因此,学校在选聘心理健康教师时,应该注重对其个人品质和成长经历的考察。例如,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理心、耐心等品质,能够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教师的成长经历可以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5.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教师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7]。首先,心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性别、性格等个体差异,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例如,针对男生的行动力强、自我认知清晰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挖掘内心想法、循序渐进引导的方法;而对于女生喜欢分享内心想法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更加柔性化的沟通交流方式,避免直接指出心理问题,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样的分类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其次,心理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实践课,利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这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再次,学校应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通过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宣传工具,学校可以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育讲座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了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和团体活动室等设施,确保学生在需要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些措施,有助于在校园内形成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风气,为学生的健康成長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制度。通过定期测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追踪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可以确保教育过程有的放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这种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6.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家校合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学校教师通过与家长的定期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对于特殊情况家庭的学生,如单亲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父母离异家庭等,这种沟通尤为重要[8]。通过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同时,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家校合作可以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为家长开设心理輔导课程,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育儿策略和方法。通过这些课程,家长可以更加科学地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教育方法。同时,学校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校环境。最后,家校合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回访,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如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疏导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这种家校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9]。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学校应当从评价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考核指标,采取双轨制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组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家校合作,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绍贵.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2(35):6-9.

[2]陆雪.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3(20):41-43.

[3]梁文俊.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2023(20):114-116.

[4]王艳,袁宁,刘思彤.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06):124-126.

[5]陈瑶.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推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01):38-40.

[6]黄勇军.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探析[N].科学导报,2023-05-12.

[7]刘继荣.浅谈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06):76-78.

[8]田国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索———以初中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课为例[J].河北教育,2023,61(06):38-40.

[9]林荣茂,廖可慧,胡倩格,等.福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3(05):28-34.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Lou Ronghua

(Zunyi City No,47 Middle School, Guizhou Province, Zunyi 56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are facing increasing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This change not only affects adults, but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currently in adolescence, and their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are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requiring more attention and guidance to adapt to social chang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build a more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providing strong guarantee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juniormiddleschool;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 status; teachingmode; problem;strategy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初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