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劳动精神的伦理意蕴

2024-05-02李茜温碧莹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关键词:劳动精神道德情感价值引领

李茜 温碧莹

摘要:劳动精神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劳动精神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其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内涵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文章结合劳动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崇尚劳动表征科学的价值引领,热爱劳动凸显强烈的道德情感,辛勤劳动体现具体的道德实践,诚实劳动强调应然的道德规范等四个方面对劳动精神的伦理意蕴进行探讨,旨在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劳动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构建美好的人类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劳动精神;价值引领;道德情感;道德实践;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129-04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课题“习近平劳动观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逻辑理路和实现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0JDSZK020);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循环问题教学法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项目编号:2022GXJK351);五邑大学思政课程建设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Z2022002);五邑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BSQD2213)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1]。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精神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有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劳动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劳动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这对个体的成长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大学生而言,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至关重要。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或获取经济收入,更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劳动,大学生能够锻炼能力和技能,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劳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的广阔舞台。为了更好地培育劳动精神,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校园工作等,这些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通过亲身实践与经验积累,他们可以显著提升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不是卑微的代名词,更不是浪费时间和青春的徒劳之举。相反,劳动是成长和提升自我的阶梯,是实现个人梦想和目标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应深知,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实现梦想的满足。最后,有利于大学生注重劳动与学习的平衡。劳动精神不仅体现在职场上,更应贯穿于学业生涯中。大学生应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以便在劳动中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一、科学的价值引领———崇尚劳动

1.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生活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1)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生活世界中的地位。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生活世界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人类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通过劳动,人类得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劳动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存与幸福,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劳动一直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到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生产,每一次劳动形式的变革都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生活世界中的作用。首先,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通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改进生产关系,人类得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劳动促进了科技的创新、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3]。其次,劳动在塑造人类生活世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所需无一不是劳动的成果,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孕育了精神文明。人们在劳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最后,劳动是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人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在劳动中,人们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贡献。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劳动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取向

劳动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劳动者对劳动的认知与态度,它超越物质利益与具体任务的局限,渗透于劳动过程的每一环节,能够提升劳动的品质、层次及创造力。崇尚劳动,即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并弘扬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坚定地认为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及最美丽的行为,这种观念自古以来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正是因为劳动,人类才拥有了辉煌的历史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懈的奋斗中形成了对劳动的深厚敬意,并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劳动画卷。无論时代如何变迁,人类都应持续推崇劳动精神,珍视劳动的力量,并赞颂劳动的美好。劳动是孕育人才、产生知识和推动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崇尚劳动,才能使整个社会对人才、知识和创造心存敬意。同时,只有理解劳动的价值,认识到劳动是值得投入和追求的,人们才会更加渴望劳动。当劳动者运用知识进行创造并获得应有的承认和回报时,他们将真正体验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正向的激励将激发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劳动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劳动自由。

二、强烈的道德情感———热爱劳动

1.劳动中的道德情感

首先,劳动中的道德情感之根源。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或获得乐趣,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感受之中,这种感受是“内在的自然的人化”[4],它涵盖了劳动的动机、方式及其意义。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劳动并非仅仅是一种理性的活动,更多地融入了人们的情感与生命体验。特别是在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时代,劳动与大自然的亲切以及家庭的温馨紧密相连,使得劳动过程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这种情感性的劳动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体现,展现了人类对劳动的共同情感认同。其次,劳动中道德情感的节制和培养。在儒家思想中,虽然人的基本欲望得到了肯定,但由于欲望的无限性,儒家强调通过“礼”来对其进行节制,这种节制不仅体现在物质欲望上,也涉及劳动中的情感表达与需求控制。劳动不仅是生产物质财富的过程,更是培养人的情感与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遵循“礼”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将强烈的感性情感转化为以亲情为基础的伦理与审美情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合理化与社会化,这种转化不仅提升了人的情感层次,也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奠定了基础。最后,劳动中道德情感的升华。古代中国人从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中汲取灵感,通过礼乐斋戒等仪式来净化和提升自己的情感与意识,这种提升不仅能够使人的感性知觉变得更为纯粹和高尚,还能将个人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升华为有秩序的伦理性道德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劳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与技能,更在心灵层面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与超越,这种融合与超越是中国文化对世界哲学的独特贡献,它展现了人类在劳动中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与提升的精神境界。

2.激发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

激发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对于提升人的道德品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道德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本根性,而以情气涵养为内在性特征的劳动则是通向这一本根性的唯一道路[5]。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活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在精神层面孕育了丰富的道德情感。在劳动中,人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成果的满足以及责任的担当,这些情感体验构成了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的基础。因此,激发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首先要认识到劳动与道德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其次,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角度来看,热爱劳动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人们更加投入地工作和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劳动是培养人坚韧不拔、勤劳节俭等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来看,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社会。最后,激发人们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教育是基础,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向人们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实践是关键,让人们亲身参与到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起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第三,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激发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环境,让热爱劳动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三、具体的道德实践———辛勤劳动

1.辛勤劳动实现美好生活

幸福生活不会自动出现,只有通过辛勤的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首先,辛勤劳动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个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可以创造财富,获得稳定的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伟大的成就往往与付出的努力成正比,每一份辛勤的劳动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努力的积累将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美好生活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它代表着舒适、宜人和幸福的生活状态。那种充满快乐和美好时光的生活令人向往,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美好生活,必须依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只有深刻理解艰辛与付出是人生的常态,经历过困难和艰苦的洗礼,人们才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和牺牲。其次,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物质保障,而获得物质保障的主要途径是辛勤的劳动。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付出[6]。因此,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人们才能实现美好生活。劳动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形式,它们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体力劳动直接参与到物质生产过程中,为社会创造出实实在在的财富,而脑力劳动则为体力劳动提供目标和方向上的指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石。最后,为了保障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人们必须进行辛勤的劳动。人们只有勤奋努力、乐于奉献,将理想付诸行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开创出辉煌的事业并展现出精彩的人生。

2.重视科学的劳动付出

首先,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科学的劳动付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也是推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7]。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行业思想、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要求劳动者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劳动技能,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充分发挥劳动的作用,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其次,科学的劳动付出体现在劳动者对行业发展动态的关注、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掌握,以及积极学习和了解行业变革的思想、理念和技术,这种付出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在变化的现实中不断充实自己,与行业共同成长,满足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同时,科学的劳动付出体现在劳动者对劳动效率和个人成就感的追求上[8]。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劳动付出,劳动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个人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付出不仅会产生物质上的回报,还会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从而提高生活品质。最后,为了鼓励更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的劳动付出,社会应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通过增加劳动报酬和荣誉奖励来激励劳动者。同时,劳动者应注重健康和安全,这样才能通过辛勤的劳动真正实现美好生活。

四、应然的道德规范———诚实劳动

1.克服劳动取向的失衡与行为的失范

劳动,作为手段与目的、工具与价值的统一体,其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往往受到挑战。首先,劳动取向的失衡。在当前环境下,工具理性被过度推崇,导致劳动的工具性或手段性被过度夸大,而劳动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则被忽视,这种失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动机不纯、片面追求劳动结果、缺乏对劳动过程的关注、诚实劳动意愿低等。其次,劳動行为的失范。当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不遵循或不知晓规范时,劳动行为便容易失范。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劳动动力不足、懈怠等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轻视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都是劳动认知偏差导致的失范行为,这导致个体劳动价值与集体劳动价值的冲突、劳动分配的不合理以及不诚实劳动行为的出现。最后,诚实劳动不仅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保障。不诚实劳动行为在客观上阻碍他人实现劳动幸福和价值,触及了劳动伦理的底线。因此,对于这类行为应当予以适当的惩处,以儆效尤。通过对不诚实劳动的纠正,可以净化劳动环境,提升整个社会对诚实劳动的认同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为诚实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全社会形成健康、正向的劳动风气。

2.培养诚实劳动的道德品格

首先,诚实劳动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深植于心的道德品格,它要求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实事求是、尽责担当、忠诚坚定。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诚实劳动者会脚踏实地地去探索、去解决,他们坚守工作标准,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法律规范,这种劳动态度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尊重,更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负责。诚实劳动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责任,它不仅是共创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追求事业成功的必然要求。其次,幸福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建立在诚实劳动基础上的幸福才是真幸福,这是对幸福实现的深层次确认。劳动幸福契合于人的类本质,因为劳动创造和发展了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人能拥有的最大幸福。诚实劳动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幸福感是持久而深刻的,它源于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投入,也源于对社会贡献的认可和尊重。要培养诚实劳动的道德品格,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吸取诚实劳动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历史典故、名人名言、家训家风等,它们都是培育诚实劳动品格的宝贵财富[9]。第二,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倡导“勤劳奋斗”的精神,坚持正确的劳动价值导向。第三,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积极宣传诚实劳动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诚实劳动道德品格的劳动者,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結语

劳动精神的伦理意蕴深远而丰富,它体现了人们对劳动的深刻理解和崇高尊重。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行为。劳动精神的伦理意蕴体现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等多个方面。为了深入培育劳动精神,需要从多个维度切入,包括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取向、激发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感、重视科学的劳动付出、培养诚实劳动的道德品格。这些措施,有助于学生和社会大众更深入地领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02.

[2]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3]王江松.劳动哲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9.

[4]李泽厚.哲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5]陈兵,董朵朵.日常劳动幸福何以可能?———论具体劳动的道德情感及情气涵养[J].劳动哲学研究,2021(02):85-99.

[6]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

[7]何云峰.劳动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74.

[8]余金成.劳动论要[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56.

[9]邓泽球,陈美丽.弘扬劳动精神的意蕴[N].光明日报.2022-07-21(06).

Discuss on the Ethical Connotation of Labor Spirit

Li Qian, Wen Biying

(School of Marxism, Wuyi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angmen 529020,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labor is one of the core values of human societ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cultivation of labor spirit is one of the goals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ts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advocating labor, loving labor, hard work, and honest labor have profound ethical implications.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labor spirit, and explores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labor spirit from four aspects: advocating the scientific value guidance of labor representation, highlighting strong moral emotions through love for labor, reflecting specific moral practices through hard work, and emphasizing ethical norms through honest labor.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labor spirit,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human society.

Key words: labor spirit; value leadership;moralemotions; moralpractice; moralstandards

猜你喜欢

劳动精神道德情感价值引领
新时代劳动精神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路径
大学生劳动精神教育践行机制的研究文献综述
论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困难与对策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