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MRI 诊断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价值分析
2024-04-30徐敏,刘毅
徐 敏,刘 毅
(长江航运总医院超声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这类损伤通常由创伤、扭伤、交通事故等多种原因引起,且多发于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等部位[1]。一般软组织损伤的典型表现为局限性疼痛,深呼吸、咳嗽时加剧,近年来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2]。准确快速地诊断这类损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MRI 是一种磁场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软组织影像,对于诊断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此种诊断方式价格高[4]。肌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等软组织的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经济性好,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为了探讨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选用肌骨超声、MRI 诊断的效能,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将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76 例纳入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76 例,患者年龄为24 ~63 岁,平均(38.92±1.97)岁。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患者整体身体或精神状态佳,具有较高的依从性;(3)存在明确的劳损性职业、外伤史;(4)存在明显局部疼痛、包块等疑似症状;(5)存在明显手术适应证,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开放性或深部软组织损伤;(2)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3)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4)合并多器官衰竭;(5)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病变。
1.2 方法
对入组患者均进行肌骨超声、MRI 诊断。
肌骨超声检查: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 公司;型号:Voluson E10),选择适宜的检查体位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探头频率控制在(7 ~17)MHz,对患者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高频探头扫查,重点关注患者体表疼痛、肿胀较为严重的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的韧带、肌腱、肌肉、神经等组织。
MRI 检查:采用MAGNETOM Sempra 1.5T MRI(深圳西门子公司)对患者进行检查,选择合适的体位,设矢状位FSE T1WI、冠状位FSE T2WI、横轴位FSEfsPD序列,重复时间分别为570 ms、2 850 ms、2 000 ms,回波时间分别为15 ms、42 ms、28 ms,层厚1.6 mm,视野16.0,层间距1.6 mm,矩阵256×256。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患者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类型。(2)以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统计肌骨超声、MRI 检查的检出结果,比较肌骨超声、MRI 检查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3)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不同软组织损伤类型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类型
患者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类型为腱鞘囊肿最多(15 例,19.74%),其次为浅表性滑囊炎(10 例,13.16%)。见表1。
图1 肌间血肿
图2 腕管综合征
图3 肘关节处腱鞘囊肿
表1 患者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类型
2.2 肌骨超声、MRI 检查与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的检出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6 例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确诊69 例,采用肌骨超声进行诊断误诊3 例,漏诊6 例,采用MRI 进行诊断误诊0 例,漏诊1 例。见表2。
表2 肌骨超声、MRI 检查与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的检出结果 单位:例
2.3 肌骨超声与MRI 诊断效能比较
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肌骨超声,其中准确率、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n/m)]
2.4 肌骨超声、MRI 检查对患者不同软组织损伤类型的检出情况
肌骨超声、MRI 检查对患者不同软组织损伤类型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肌骨超声、MRI 检查对患者不同软组织损伤类型的检出情况[n(%)]
3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这种损伤可以导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并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5]。肌骨超声和MRI 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并且可以分辨出不同的软组织损伤类型。对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肌骨超声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软组织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且可以动态观察损伤部位的变化[6]。MRI 则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损伤的细节,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损伤情况,并且能够检测出早期的软组织损伤。
本文结果显示,患者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类型为腱鞘囊肿最多(15 例,19.74%),其次为浅表性滑囊炎(10 例,13.16%)。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通常发生在手腕、手指、膝盖等部位,通常由反复的微小创伤引起,如过度使用或重复运动。这些创伤可以导致腱鞘内的液体积累,形成囊肿[7]。腱鞘囊肿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僵硬。浅表性滑囊炎是另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通常发生在肩、肘、髋等部位,主要是由于过度使用或重复运动引起的。滑囊是关节周围的一种组织,可以提供润滑作用,减少摩擦[8]。在浅表性滑囊炎中,滑囊内的液体积累并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和不适。
肌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快速方便的诊断方法,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检查,可以通过高频率的声波显示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并且能够检测出这些结构是否有损伤[9]。有研究显示,肌骨超声在检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其疾病检出率可达90%以上[10]。此外,肌骨超声还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扭伤、撕裂伤等。MRI 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组织进行成像的检测方法,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因此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损伤的情况[11]。多项研究表明,MRI 在检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方面的疾病检出率也很高,可达80%以上[12-13]。同时,MRI 还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挫伤、韧带扭伤、关节囊损伤等[14]。但是MRI 费用较高,而且容易受到金属物品的影响,患者对其接受程度没有肌骨超声高。本文结果显示,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76 例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确诊69 例,采用肌骨超声进行诊断误诊3 例,漏诊6 例,采用MRI 进行诊断误诊0 例,漏诊1 例;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肌骨超声,其中准确率、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MRI检查对患者不同软组织损伤类型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肌骨超声、MRI 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且能分辨出患者的软组织损伤类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肌骨超声和MRI 在检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并且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因此,对于怀疑有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进行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