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实践探索
2024-04-30江苏省常州市香梅小学黄汝皎
江苏省常州市香梅小学 黄汝皎
教育贵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前置性作业旨在在落实“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育人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内涵
“前置”一词意味着作业的呈现是在教师教授学习内容之前,它是一种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先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任务,既可以是课前预学任务,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在课中新的学习任务布置之前。
“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是指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知识前,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习内容等为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尝试性、能动性的语文作业形式。
二、“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简单·低入”原则
“简单·低入”原则是生本理念下最基本的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即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切入重点,“少”而“精”,既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保证其学习效率。“低入”是指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而降低起点,利用分层作业让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掌握和拓展知识,保证每个学生能做能思、有得有获。
(二)“趣导·开放”原则
兴趣是主干,在真实情境中创设有趣的作业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前置性作业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引学生自发地投入后续的学习中;既兼顾教材,又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实践,并通过线上线下、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养成“一隅三反”“一通百通”的学习习惯。
(三)“目标·高效”原则
前置性作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去设计,才能更精准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此外,除了立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还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前置性作业成果的机会,完善作业奖惩制度,促使学生在合作、竞争的状态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先学、好学、能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模板
教师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KWL”教学法设计由“目标—方法—任务—评价”四板块组成的作业模板,问题式地展开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引导学生在预学中明目标、学方法、会思考、勤反思。
(一)学习目标——明确“为何学”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纲”,也是预期的教学成果,能使学生在完成预学任务后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
(二)学习方法——知晓“如何学”
“学习中心”关注的是学生“会学”。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任务——体验“学什么”
教师要根据学习时段设计功能适切的作业,通过有梯度的作业设计了解学生学习新知前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设计时要凸显趣味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四)学习评价——反馈“学得如何”
鼓励学生主动反馈学习结果,教师关注学生在作业结果中的具体表现,收集学生的“未知”,根据学情反馈做好教学内容的“详略”处理。
四、“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少教多学,作业设计要得“趣”
从时空占用看,体现“少教多学”: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引导他们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养成主动自学、合作共学的习惯,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切实转变学生模仿盲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由“学会”达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为例,教师在课前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我是识字小能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生字;教师了解预学情况,把握课堂进度。课中,学生积极充当识字“小老师”,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任务二:我是方法小侦探。作业内容围绕核心目标设计,引导学生课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进行思维导图式的索引。课中,学生根据索引合作交流,分享成果,掌握知识。这一任务的设计有效推进了课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任务三:我是知识小博士。课前,学生合作学习、探秘太阳,搜集资料,组内讨论,汇总材料。课中,首先,小组展示汇报,分享成果;其次,组际交流,互相质疑补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反思,观察研究,用所学的说明和表达的方法写写文中没涉及的太阳的特点。这一环节的前后勾连,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高效地支持了语文课堂教学。
(二)以学定教,作业设计要依“情”
从教学依据看,体现“以学定教”:前置性作业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基于本课学习要素的知识储备的情况。教师实时了解学情后,“以学”来“定教”,基于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板块,抓住课堂教学重难点。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古对今》和《人之初》两篇课文都指向中国的古老文化,而学生先前对这些经典国学作品不了解,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特意将两篇课文的前置性作业整合布置,开启“古色古香读古书”活动——鼓励学生诵读三字经、传承国学经典、讲述古今故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活动。教师会在早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并带领学生解读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学生被生动的故事所打动,被国学的魅力所吸引,当平时枯燥的背诵任务变成背诵《三字经》时,学生充满了兴趣,完全沉浸在了国学世界之中。学习国学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文学内容的学习,还是一次对心灵的熏陶。有了前置性活动的基础,课堂中的教学目标也随之改变,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故事我来讲”任务,让国学的阅读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深入心灵。学生通过小报、讲故事等多种形式演绎国学故事,让国学经典跃然纸上。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在他们内心埋下种子。
(三)先学后教,作业设计要留“新”
从先后顺序看,体现“先学后教”:先“学”,是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展开自主学习,仿照教师的教学顺序和重点,对知识内容进行剖析;后“教”,是指在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教师更深层次地讲解重点、难点、易错点,适度点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这种模式置换了师生位置,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前置性作业,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不再以常规的书面作业为主,而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作业的育人功能,在考虑学科逻辑的同时,系统地思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整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索等实践活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前置性作业形式。通过交流、体验、探索、反思和评估,学生逐渐发展出未来生活所需的元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技能等。一般来说,作业的形式有图表、作品和行为表现三种类型。(见表1)
表1 作业形式
(四)以学论教,作业设计要成“体”
从评价标准看,体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同时公布评价标准,让学生提前知道评价标准和要求。这样,评价就成了一种导向,一种促使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和修正自己完成作业的方法、过程和效果,提升元认知能力,真正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教师以“寻找春天”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基础,设计了一项以“走向春天的课堂”为主题的前置性作业(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判断、评估和改进自己的作业(活动),教师设计了一份可视化的评估量表(见表2)。学生可以使用该量表来跟踪、自我评估和改进自己的作业,使学习变得可预见、可衡量、有成长。
表2 评估量表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还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学科的关键能力,对零散、点状、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使作业的设计、完成和评价具有更强的全面性、实践性和进阶性,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解决学习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基于习作专题,教师设计“一路风景一路歌”主题活动,统筹三个大活动八个小任务(如图1),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奇特的想象,利用身边的资源,布置“奇观图片展”“介绍我的游览路线”等前置性作业,并将评价标准制成量表提前公布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使用多种表现形式,释放创造力,并尝试学习如何写游记。
图1
前置性作业是“学”的支架,学生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唤起主动学习、主动反思的意识,逐步建构自主学习的思维路径;前置性作业也是“教”的支架,教师分析学生的学前状态,了解“学习发生的前提是什么”,明晰“学习应该怎么发生”。前置性作业撬动了教学变革,引导教师站在“学”的视角思考作业与学习的融合,变革课堂样态,转变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