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

2024-04-30

学苑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

张 铨

(江苏省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江苏 盐城 2240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思辨性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锻炼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思辨性阅读训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多元,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入的解读与思考。这种阅读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实质,剖析文本的主题,建立对文章全面细致的认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多展开思辨性阅读教学训练,多和学生展开良性互动,引发学生的各种学习思考和独立探究。这会让思辨性阅读教学更好地落实,让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很明显的强化,阅读课堂的教学训练目标也能良好实现。

一、思辨性阅读的内涵和意义

(一)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思辨性阅读教学是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延展与深化。思辨性阅读更加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剖析和思考,尤其是要让学生把握文章中重要的细节,解读文章深层次的含义,理解作者内在的情感表达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思辨性阅读训练,能够发展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会从阅读中获得更充分的体验与感悟,对文章的理解会逐渐增强,自身的学科能力与素养也会不断加深。这些都是思辨性阅读教学带给学生的有益学习收获。

(二)思辨性阅读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思辨性阅读教学具备很重要的实践意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发学生更多深入地思考,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堂上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吸收理论知识、掌握更多语言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尤其是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素养。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往往习惯了教师的知识灌输,很少会独立思考很多问题,对于老师提出的意见或者观点往往全然接纳。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无法让学生对问题有深度思考。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展开则能很大程度改善这种现状。思辨性阅读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激发,会让学生对很多看似无可置疑的问题有更多思考。这种来自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够让学生看到问题的很多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会更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这种思辨能力的具备是语文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的学科能力,这也是思辨性阅读教学积极作用和意义的一种体现。

2.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有效展开思辨性阅读教学,还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于各门课程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辩证性思维代表着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理解看待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对问题展开剖析解读。同时,批判性思维意味着学生敢于对权威或者不容置疑的东西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思考,这种思考分析的过程本身就具备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多采取这种阅读教学形式优化语文课堂,这会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思维上的训练,学生的学科能力会得到更充分地锻炼。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策略

(一)关注文本中的矛盾之处

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加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相关的文本出发,结合教学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展开文本分析,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看待具体问题。首先,对于有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其中存在矛盾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学生存有疑问,或者是有悖于常理的内容。这些地方往往都值得学生展开深度挖掘,透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的剖析解读,解开矛盾冲突,并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思考和领悟。教师要用更为开放化的视野组织语文课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充分利用教学文本中看似存在矛盾冲突的地方。这样的内容中蕴含着很值得分析的教学点,透过解析这些内容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的展开中建立对文章的深入认识,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以《穷人》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矛盾在于“家庭贫困的桑娜与渔夫是否要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在执教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既然桑娜和渔夫这么贫穷,为什么不把这两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去,而是要自己抚养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推敲的问题,其中蕴含的矛盾和冲突包含着这篇文章的内在价值。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这一位学生存有疑问,很多学生在初读文章后都会有这样的不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大家先自己想一想,通过再读文章,尤其是进行文本细读后,看看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少学生会带着这种疑问再次阅览全文,读完后学生对于这一家自己生活已经极为拮据的人决定要收养这个孩子的举动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矛盾逐渐解开后,学生也能慢慢领会到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意图,并且感受到这个作品内在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透过利用这个看似矛盾冲突的情节,以及引发学生做更深入的文本分析解读,从而直观体现了思辨性阅读教学。基于这样的阅读训练能够让学生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呈现的思想主题。这才是阅读教学需要达到的训练效果,在思辨性阅读的展开中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与锻炼。

(二)探析文章的创作背景

在学到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分析的参考。其中引导学生探索文本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给学生做必要的文学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介绍,这是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构成。很多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环境产生的。学生如果缺乏对这些重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就很难抓住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无法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在情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对于一些特定作品可以多给学生补充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建立全面认识。这往往能够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重要的参考,会让学生对原文建立更深入的认识,思辨性阅读教学也能更好地得到推进。

仍然以《穷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小学生可能缺乏相应的生活观察和生活体验,因此对这篇文章描绘的内容缺乏直观的感悟。在引导学生解读这篇文本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必要的背景介绍。这篇文章写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贵族大口大口地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富贵奢靡,道德堕落颓丧,而广大劳动人民则生活贫困,道德高尚。同时,《穷人》发表于1846 年,而19 世纪末期俄国政府才开始推广孤儿院。除此之外,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希望借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渔夫与桑娜收养孤儿,更能体现其道德高尚。有了这些重要的背景知识作为辅助后,学生会更快地理解作品中穷人这种行为的内在原因,原本矛盾的地方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由此可见,进行必要的创作背景的分析介绍,会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能够为学生理解文章进行铺垫,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整体实施效果。

(三)深入解读有代表性的细节

在对文本解析深度分析,尤其是展开思辨性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能力。文章中很多重要的信息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透过分析解读这些细节部分,不仅能够直观地折射出典型人物性格特征,往往也能够为故事的发展过程带来线索,还能够一定程度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有代表性的细节多提问,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展开更细致地解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还可以就一些特殊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在交互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各种不同的看法与见解,让学生能够尝试从不同视角看待具体问题。这会加深学生对细节的理解程度,让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强,思辨性阅读教学也能获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文章中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格外出色,其中“紫色的圆脸”一词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一开始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人的脸会是紫色的,这不符合常理。经过一番交流讨论后,学生慢慢能够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并且从这个细节描绘中充分理解了这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学生意识到,这一段外貌描写的目的不仅在于和读者介绍闰土的长相,还在于展现闰土不是城里的孩子,他经常在野外跑跳,刺猹捕鸟,在风吹日晒中,脸就变成了紫红色,这一段外貌描写佐证了作者对闰土“能干”的评价,也反映出了闰土与作者全然不同的生长环境。虽说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描写,但是其中却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学生在阅读中只有充分抓住这个细节,并且理解其中传递的意涵,才能够更好地读懂这篇文章,并且理解作者刻画的这个典型人物形象。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度地挖掘,可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体现。

(四)把握文章的完整框架

思辨性阅读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前期需要学生具备一些相应的学科基础,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整体设计时,首先要关注学生一些基本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后续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展开提供基础。比如,教师要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框架的把握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从整体上分析解读文章的能力,才能够对文章有全面认识,可以准确地理解文意。有了这个前提后,学生无论是在分析重要的细节上,还是在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表达上都会有夯实的土壤。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展开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锻炼,首先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够为更深入的阅读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开端。

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在理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框架的能力。文章中有景色与物产宏观层面的分类,中观层面的景色中又有状态(动静)、光线(明暗)与声音(多样)的分类,物产中又有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的矿产的分类。从微观层面来看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分类,如第四段中按活动方法不同,介绍了速度快慢,游动方向,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的不同动物等。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这种结构框架,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这是学生能够全面阅读文本的基础。教师要夯实学生阅读的基本功,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保持阅读分析时思路的清晰。这样才能够在更进一步的思辨性阅读分析时做到有据可依,对文章的解读也能更有效的完成。

(五)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丰富学生对一些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这会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分析文章,能够为思辨性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某种阅读技能。比如在记叙文的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对故事脉络的梳理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快理清其中的前因后果,理解其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则可以发展学生对核心观点和主题思想的提炼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在意涵。发展学生这些基本的阅读能力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开展奠定基石,能够为更深入的阅读能力发展提供养分。

比如在讲到《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以“雾来到哪里,什么不见了”这一问题作为教学范例。想要有效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能够准确提炼信息,并且对文章中给出的信息做合理的分类。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点,结合各个地点被藏起来的事物进行梳理比较。教师可以结合这篇文章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在文章中就重点信息进行标记,还可以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将核心信息都提炼出来,这样就能够让自己保持阅读时思路的清晰。加强这些阅读方法的教学渗透,并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为之后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开展提供助益,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获得更多学科能力的加强。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多地展开思辨性阅读教学,利用这种阅读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和思维品质,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思辨性阅读教学有多样化的展开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作品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矛盾冲突做分析解读,还可以发展学生对细节的解析能力,这些都是思辨性阅读的直观体现。此外,教师还要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素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辩证性思考,使思辨性阅读教学有更好的展开空间,学生也能够在这种阅读教学的训练过程中获得更多学科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猜你喜欢

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