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使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2024-04-29王丹凤
大单元整合教学紧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并结合单元教学的特点,构建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系统性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分析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是聚焦某一特定主题,以清晰、明确且具有强烈指向性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从整体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旨在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相吻合,并满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了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单元主题,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与核心。其次,教师要围绕主题分析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价值。最后,制定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详细、完整的教学方案。
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在阅读文章并分析其中的人文要素后,教师将本单元的主题设定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精心设定了以下单元目标: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单元内三篇课文的初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文章,并根据课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背诵《大自然的声音》中的第二、三自然段。再次,教师要求学生概括出这三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并在综合分析后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标注出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并做摘抄,以完成文学素材的积累。最后,教师将教学目标延伸至学生的生活实践,要求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口语交际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环节。制定出符合学情、突出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两大核心主线的清晰目标,才能发挥出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小组讨论,培养自学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以明确的任务为指向,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课文进行深入阅读,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这些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小组讨论活动。通过合理的小组讨论活动,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聚焦在寓言故事上,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寓言故事的魅力。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初读。学生独立阅读本单元的寓言故事,感受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其次,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探讨寓言故事的写作特点。再次,教师要求各小组选择其中一篇寓言故事进行深度阅读。在对寓言故事进行解读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寓言故事的写作思路与方法。学生了解到,寓言故事往往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来揭示生活中的真理和智慧。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编创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写作思路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创作出了一则则富有创意和深度的寓言故事。
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确保任务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三、趣味活动,促进深度学习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紧密围绕单元的主题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计划,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或游戏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学习内容,从而高效地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聚焦于童话故事,在教学之初,教师设计了一个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整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情节。在课堂上,教师精心组织了“童话故事大赛”。学生纷纷上台复述自己选择的童话故事。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活动——课本剧表演。学生需要从本单元中选出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自发组成小组进行课本剧改编和排练。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他们有的担任导演,有的负责编剧,有的负责道具制作,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共同为演出成功而努力。
新颖的趣味性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优化作业设计,提升综合能力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课后作业设计同样不容忽视。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作业设计应紧密围绕单元整体,确保作业内容的结构化和层次化,有效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运用批注、提示等方法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内容中的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走向。在单元预习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通过具体形式展现学生预测思维的全过程。在完成单元学习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表达类、探究类和设计类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表达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写一段感悟。探究类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素材库中选择三篇文章,按照本单元学习的预测方法完成预测,并总结出叙事类文章的大致框架和情节发展规律。设计类作业则更具挑战性,它要求学生从素材库中选择一篇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并为这篇文章写推荐语。推荐语中需要设置伏笔或线索来构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这种丰富多样的作业类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
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控制好难度,同时强调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总之,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整体且系统的教学模式,它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单元课文,提炼核心知识点和相关能力要求,制定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而这些目标应既包含知识层面的要求,也涵盖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提升。
王丹凤(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