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韧家风,越漫漫雄关
2024-04-29彭旭
人生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坚韧的家风助力。唯有坚韧不拔,才能不惧困难、行稳致远,抵达梦之彼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的强大,其根本在于面对任何困难和风险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前途命运奋斗。“坚韧”一词已深深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并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
“坚”是“坚持、牢固、持久”之义。《说文解字》中对“韧”的解释是:“韧,柔而固也。”即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坚韧”即坚固又柔韧,长时间不易折断。因此,坚韧的家风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以及持久的耐力。
清末名臣曾国藩重视家风,其家族后世涌现出了许多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其次子曾纪泽担任清政府外交官,长期与列强周旋,在四面楚歌中坚持为中国维护尊严。曾纪泽年过三十才开始学习英语,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都坚持每日抄写、背诵一二十条英语语句。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最终换来了自学成才。掌握外语后,他不仅更胜任外交官的工作,还在48岁时用英语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政论文章《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于1887年1月的英文报刊《亚洲季刊》上。从此,国际上才有了“睡狮”一说。
但是,早年的曾纪泽并没有这么优秀。曾国藩在《家训喻纪泽》中提到对他的教训:“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大意是:“你的缺点在于说话不够稳重,举止不够严谨,看书不够深入,写文章不够观点鲜明。如果能在说话、做事、做学问三件事上多下功夫,坚持训练,一两年之内,便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进步。”可见,其中强调的“坚韧”让曾纪泽受益终身。
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具体到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所体现的和应强调的正是坚韧的家风。在时下家庭教育“内卷”的浪潮中,这对家长和孩子无疑是一剂良药。
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时代和国家,更离不开家庭环境和自身的准备和努力。遇到困难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要咬牙突破。同时,只要坚持,也会不退则进,必有收获。时间如流水,每天都进步,每天都蓄力。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教人要像水一样:看似柔韧,实则灵动,最会找路径,也最能坚持。水被堵起来,不会绝望,不会消亡,不会退缩,反而会积蓄起无坚不摧的力量。“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就是“坚韧”的形象体现。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坚韧家风本身会给人带来自信。“学不可以已。”这个进程一旦开始就不会半途而止。就像中华五千年文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不失,五谷不绝,周而复始的坚韧,终会带来繁盛、富足与强大。
同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仍免不了有坎坷和荆棘。但是,只要不离开坚韧的家风,以不畏困难的社会风尚,就能行稳致远,越漫漫雄关,达心中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