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建设助力心理健康教育
2024-04-29王琴玉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全方位心理教育的要求,也是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必要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通过创设良好班级心理氛围、完善学生自我教育方式、加强家校协同沟通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优化班级管理。
● 以生为本,创新社团组织形式
社团是一种在自愿基础上,由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目标追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性组织。因其自主性、灵活性与选择性,深受学生喜爱。它也是学生在学校阶段实现渐进性社会化的有力抓手。
这几年,每学期期末,我们都会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倾听心声,征求意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旨来改进下一阶段的社团建设,轮滑和健身操就是根据学生建议而新成立的两个社团。在总结前几年做法的基础之上,这个学年,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新洋实小)社团进一步创新社团组织形式,实行“三级管理”:一是以班级为单位自主组织的90个“微型”社团,二是以年级为单位的24个“走班”社团,三是校级层面的6个“特色”社团。每天的延时服务期间,根据作业优先原则,各级社团分时段交错开展活动。微型社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书法、手工、数独、魔方、泥塑、绘画、棋类等相对安静一些的室内社团活动;年级走班社团则以艺体类、科创类为主,学生活动中心的器乐声和运动场上的欢笑声相映成趣;校级社团也都有各自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管乐团、棒球队、田径队、合唱队和围棋等社团集中开展活动,小记者、小志愿者、小交警、小义工、小先生等“五小”社团则是结合学校相关活动需要常态化开展,这已经成为新洋实小孩子们的一种校园生活习惯。这些形式丰富的社团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给了他们可以探索不同于课堂的新问题的机会。因为是自由选择的,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 积极引导,优化心理成长环境
这里的“积极”指的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社团活动中的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而构建积极的心理品质必须在心理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积极心理学是主张研究人类精神繁荣和获得最佳体验的条件及实现过程的科学,更加关注情感体验、人格特征以及社会环境。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社团优势,通过引导、帮助、促进不同类型的社团设计、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类似社会环境的情境。例如,学校的五小社团——小记者、小志愿者、小交警、小义工、小先生等,他们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自己,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积极的人格特征。学校的管乐团,这是一个有着8年历史的荣誉社团,2021、2022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中华杯”优秀乐团的称号。管乐团队特别讲究团结协作,每参加一次活动,要完成好一首曲目,要提升完成的质量,就必须大家一起努力挖掘团队的力量,激发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潜能,增强团队的荣誉感。这样的社团,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很多成长的直接经验——他们在共同努力中感受同伴的互帮互助,在社团的展示中经历积极的主观体验,感受来自外界的关注和尊重。这些都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 规范管理,形成健康育人合力
除了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老师,学校的班级微型社团和年级社团都以自主报名和同伴推荐的方式确定了学生团长。学生团长是由大家推荐产生的,一般都会在社团运行方面相对出色一些,品质也相对更加优秀,他们是社团的中坚力量,往往能带动一批人。许多孩子可能原本对写作没有喜好,对书法没有感觉,对小主持也没有兴趣,最终却能成为社团的一分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每学期学校还要开展社团工作先进表彰大会,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激发更多的人成为他人的榜样,让社团成为善于发现和利用榜样的地方。同时,各班的两名心理委员担任社团的观察员,及时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负面的心理情绪,学生一般都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的帮助、集体的力量去消解和化除掉。
学校的工作如果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往往会事半功倍,社团建设更是如此。一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参加社团会影响学业,尤其是周四、周五的走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不遗余力地引进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目的,认识到社团对孩子意志品质以及积极心理培养的益处,同时坚持做到延时服务不上新课,坚持做到孩子们不因参加社团影响学科学习,坚持学业发展和爱好培养一体双翼,互相促进。比如,管乐团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学校都会安排专门时间给他们补课。因此,家长目前对各类社团的支持度还是非常高的。
如果说,专业的团辅、个辅属于“事后性矫正”,那么社团活动应当属于“前瞻性引导”。我们也做过相关的观察,了解到凡是参加社团的学生,性格都会比没有参加之前更加开朗,几乎没有封闭、内向、孤独、自卑等不良问题。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健康、阳光,天天有事做,天天和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交往,天天都过得很充实,即便有不良心理,也可能在有意义、有意思的校园生活中得到治愈和化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团真的能成为一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