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育之花在班级管理中绽放

2024-04-29高蓉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小学生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心理教育的要求,也是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必要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完善学生的自我教育方式、加强家校协同的沟通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优化班级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日趋重视。“心理健康”的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学校教育而言,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对学生全方位心育的要求,也是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必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在改变。笔者的班级有24名学生,因父母离异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和性格上有缺陷的有2名,一名性格古怪,一名脾气暴躁;因父母工作忙而疏忽照料导致行为上出现问题的有5名;因父母关系不太和谐,家庭氛围较为紧张而导致情绪上出现异常的学生则有3名;而有些同学正好相反,他们是家里面的宝贝,全家人无不宠爱他,顺着他。

因此,在小学生中,最常见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的表现大多是要强的,认为其他同学必须以他为中心,即你要听我的,让着我!还有些学生虽在平时表现尚可,但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对他们的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其实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有些同学表现得较为明显,容易被发现,有些同学则不显于外,隐藏在自己的心里。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给予更多重视。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创设良好班级心理氛围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成长伙伴

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意图和情感,而在与伙伴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逐渐学会合作、协商,逐渐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多项社会能力得到发展。

对于儿童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性的关系,并且具有不可选择的强制性。但教育本身就是师生现实情感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沟通、理解等活动,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相互交流和认识的对象。因此,师生的交往也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师生伙伴关系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二)创新师生互动形式:成长会

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因此,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至关重要。要让班级的舆论评价与培养目标尽可能一致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成长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感情交流,充当鼓励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学校每两周一次的成长导师会,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在成长导师会上,教师不再以老师的身份与学生对话,而是像一位朋友一样和孩子们交流谈心。

成长会上,陈子娇同学说:“我觉得成长会活动需要拟定一个公约,这样所有的同学一起遵守公约,可以使活动更好地进行。”“这个建议很好。同学们觉得制定怎样的公约?”班主任立即在黑板上写下了他们的建议。“要守时。”陈丽娜同学立刻应声答道。“要保密。”范新文同学说完后,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赞同。“我们要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发言,并给他们回应。”“还要尊重每个同学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地与他人分享。很快,一份比较详尽、富有特色的“成长小队公约”诞生了。

(三)营造团结友爱班风:爱心互助

由班级同学自发组织的爱心援助活动——帮助身患骨肉瘤的女孩黄敏颖,不仅在班级内部,在学校以及在社会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救助了一个同龄姐姐的生命,是他们用爱心、善心帮助了这个孩子。孩子们从这次活动中长大了许多,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我们也相信这件事一定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会指引他们做一个富有爱心、乐善好施之人。

▎完善学生自我教育方式

(一)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教师应教育和引导小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准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学生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并突破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完善和发展自己。

为了让班级学生能正确地看待自己,改变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班主任在班里开展主题心理健康活动课。课题为“你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你”。这是一节让学生互相欣赏和鼓励的活动课,通过互相在卡片上写优点并交换,从而改变班级内僵硬的、毫无弹性的朋辈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朋辈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改变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活动顺利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学生相互之间能弹性相处,不再事事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能考虑到其他同学的感受。课后,很多同学都说,以后还要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笔者想这样开放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成长。

(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遇到挫折时,容易承受不起打击。因此,有专家呼吁要进行挫折教育。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让他们知道在人生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他们要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迎接每一次的挑战,而不是一击即垮。这样的挫折教育,尤为重要。

比如,班级里有个女孩既聪明又懂事,伴随她的一直是赞扬与鼓励。在一次跳绳比赛中,她输给了同伴,立刻大哭起来,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跳绳了。对此,笔者根据她的能力,特意安排了一些较难的活动,并教育她:这次完不成没关系,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完成的,但如果怕困难而不去做,那就永远也完不成了。慢慢地,她能正确地面对失败,敢于尝试,坚持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增强学生自信进取的动力

自信心是使人奋发进取的内部动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相信孩子,放手培养,多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我能行”。

以前班级黑板报、文化墙,教师总是亲力亲为,在本就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教师还要花费大量体力去处理班务,真是精疲力尽。而导致老师这么辛苦的原因之一是老师没有合理运用班上学生的资源,其实现在学生能力很强,教师大可放手给学生自己创作的机会。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出黑板报和文化墙了,而且每次都能很出色地完成。此时,教师应当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更有自信了。

▎加强家校协同沟通机制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依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融洽感情和谐关系,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一起使学生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家里,都能够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受到正确的引导。家校协同,为实现更加优化的班级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

(一)成长远比成绩更重要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于是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因此,要让家长改变思想观念,多去关心孩子的心里所想,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宽容远比责骂更重要

孩子就是孩子,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动辄责骂,有时甚至用所谓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以发泄自己心中对孩子的不满。其实,我们都知道,下次孩子还是会出现同样的或者别的问题。是不是每次都要使用“暴力方式”呢?因此,要让家长有正确的观念,即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在适当的情况下,家长要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错误,有时会比责骂更有效果。

(三)倾听远比听话更重要

在父母眼中,孩子就必须听大人的,因为自己比孩子年长。这使得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习惯自己训导,让孩子乖乖听话。其实倾听孩子的声音也很重要,挤出适量的时间去与孩子交流他们的想法,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家庭氛围更加和睦。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水平,对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高雅的情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指导与班级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班集体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级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是小学生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