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合训练营(初中内容月度测评一)
2024-04-29
特约名师
梁开喜
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九十余篇,主持了《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单元1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23年中考湖北宜昌卷)
与美邂逅
◎梁 衡
①去参加一场活动,主办方准备的一次性茶杯是我没见过的,色泽、弧线和比例都是那么完美,让人不自觉地生出饮水的欲望。我没舍得扔掉,而是像装饰品一般摆在了家里。虽然当时犹豫是否值得,但是对于美的迷恋还是让我忽视了它的廉价,这就是美的力量。
②一谈到美,我们就想到那些名扬中外的绘画、歌曲、诗词。但这些都是艺术之美,其实还有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它们分布于我们日常的角角落落,就像路边可爱的孩子在扬起笑脸,挥动小手,而那些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大人总是无暇顾及,匆匆而过。享受这种美不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在匆忙的行走中,用眼角的余光轻轻一扫,就可以收入心中。这是一种淘宝、一种捡漏。
③我便常有这种邂逅。有一年去宁波访友,他领我在院里散步。地锦盘绕在墙角、墙头,勾线填缝,喷薄出浓艳的红。一时间,好似有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在墙头舞起了红袖,在墙角甩起了红绸。院角蹲着一口石井,圆润的鹅卵石铺展在井口四周,被向晚的暮色轻轻晕染。一道引水用的竹槽从花木中探出来,潺潺清水泛着点点微光,在淡蓝色的小花儿里涓涓流淌。静看一院秋意浓,既有水墨画般素净的石井, ,相映成趣,生出一种( )之美。
④又一年,我去渑池寻访一棵闻名的乌桕树。车行于深山大涧之中,阒寂无人。崖畔路边的柿子树挂着火红的果子,黑色的粗杆细枝蜿蜒曲折,冷风一过,仰头看去,宛如向大海撒出了一张旧渔网,网里一尾尾小红鱼儿扑腾。车行山顶,隔了这张“树网”眺望谷底,山下房屋隐约,炊烟人家,田间忙于劳作的农人依稀可见,沟底秋播的小麦已经绿意一片。本为寻访名树,不想却在途中看见了一幅( )的生活画卷。正道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天人相通,心境大好。
⑤当然,美也不都是去远方寻找。我家楼下有一只石雕的小老虎,半蹲在地,撑起两条前腿,歪头看着前方。一颗大脑袋与肩同宽,一双大眼睛似两个铜环,最俏皮的是抿嘴一笑,两道唇线划过整个脸蛋。通体胖墩墩,圆滚滚,虎头虎脑,可爱极了。每次见到它,我都像儿时那样,想去摸一摸,与它亲近。童年的引力像天体中的黑洞,谁能逃脱吸引?成长难免让我们遇到一些烦恼,突然能重温童趣,这是多大的惊喜!只要看着它对你歪头微笑,就能卸下所有的沉重,像“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然后什么也别想,无问,不往,一种( )的美,自然涌上心头。
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美真的没有价格,无谓东西。只需要你有爱心、常留心,随缘收获,总有美扑入怀。
1.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说享受这种美“是一种淘宝、一种捡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选项还原至文中的括号内。
A.写意 B.反差 C.天真
4.请结合语境,在第③段画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少艺术品都被明码标价,梁衡却说“美真的没有价格”。你认为美是否有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1. 作者首先谈到的美是以一般人的认知为起点的艺术之美。在作者看来,“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也是特别值得珍惜的。作者并未否认艺术之美,但在这篇文章中,他所主张的,是放慢脚步,去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第②段中的“但这些都是艺术之美,其实还有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这句话可以看作后面三个自然段的总写,或者说它可以覆盖后面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第③段主要谈的是生活中的美,第④段谈的主要是自然之美,第⑤段谈的则是身边的美。当然,所谓身边的美也是生活中的美。经过梳理,我们答题时可以从两个逻辑层面上展开:一是与艺术之美相对的自然与生活的美;二是与远方之美相对的近处或身边
的美。
2.“为什么作者说享受这种美‘是一种淘宝、一种捡漏’”,作答时大致上应该分两步走:首先必须弄清“这种美”指的是哪种美,其次是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对特别生活化的两个流行词“淘宝”和“捡漏”作出回应。“这种美”到底是哪种美?必须将问题还原到文本中。“它们分布于我们日常的角角落落,就像路边可爱的孩子在扬起笑脸,挥动小手,而那些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大人总是无暇顾及,匆匆而过。享受这种美不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在匆忙的行走中,用眼角的余光轻轻一扫,就可以收入心中。这是一种淘宝、一种捡漏。”由此可知,这种美指的是“像路边可爱的孩子在扬起笑脸,挥动小手”这一类俯拾即是的美。为什么这种美“是一种淘宝、一种捡漏”呢?因为它随处可见、唾手可得,不需要任何成本,只需要我们有一颗闲适和随缘的心就够了。
3.“写意”“反差”“天真”三个选项是指不同形态的美,分别应该填在何处,还是要看语境。第一个括号前的“相映成趣”中的“相映”可以解释为“相互衬托、映照”,有两相比较的意思,所以,第一个括号内填“反差”是符合逻辑的。第二个括号的前语境中有“隐约”“依稀”等词语,主要表现的是恬淡无争的农家生活,填“写意”比较合适。第三个括号所在段落描写的美的对象是憨态可掬的“石雕的小老虎”,此处应该填“天真”。
4.该题表面上的要求是根据上下文补写一个句子,隐含的要求则是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我们可以根据文段意思确定关键词,然后将这些关键词连缀成一个符合补写内在要求的句子。文段中,作者在友人院子里散步邂逅的两样美物是“地锦”和“石井”,“石井”在前文中提到了,那么,补写句子中的中心词无疑就应该是“地锦”了。其次,补写句子与“既有水墨画般素净的石井”构成了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前句中有“既有”,补写句子中自然应该有“又有”。最后,地锦的美到底是怎样的呢?从“喷薄出浓艳的红”等词句可知,这是一种特别浓郁,并且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美,与油画的审美特征一致。当这些关键词确定之后,一个完整的补写句子便呼之欲出了。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作者所谓“美真的没有价格”,是针对生活与自然中凭“捡漏”便可获得的美而言的,这样的美无须成本且无处不在。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我们可以联系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单元2 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2023年中考上海卷)
邂逅外星人
◎ 宋惠民
①最近小申痴迷上了外星人。今天老师讲《太空一日》这篇课文,他听后浮想联翩:杨利伟在太空中听到的“神秘的敲击声”,有没有可能来自外星人?
②回家的公交车上,小申正沉浸在对“敲击声”的猜想中,他想象着:如果杨利伟遇见了外星人,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③突然,车子一个急转弯,小申莫名地飘了起来,忽忽悠悠飞出了车厢。恍惚间,小申看见天空中悬浮着一个发着荧光的椭圆形物体。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哇,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飞碟吗?”
④飞碟猛然闪现夺目的蓝光,把小申罩进瑰丽的光环里。没等小申回过神,蓝光有了波动,从中跃出两个瑰丽的光团。小申惊喜地问道: “你们是外星人吧?!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⑤“我们来自遥远的奥罗帕星球。”
⑥“你们怎么会想到来地球呢?”
⑦“我们早就被太阳系中这颗美丽的星球吸引了,”光团不停地闪烁,是外星人在曼妙起舞,“其实,我们多次造访过地球,希望和地球人聊聊探索宇宙的发现。”
⑧“好啊好啊,老师刚在课上讲过,我们国家早在宋朝就观察到夜空中出现了一个和土星一样明亮的天体,并做了翔实的记录,后来天文学家确定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超新星呢!”小申骄傲地说。
⑨光团闪着光,“我们的祖先之前也接触了不少地球人,这些地球人前前后后地探索宇宙,发掘出了许多我们未知的奥秘。其中有些人在奥罗帕星球上都很知名,有祖冲之、郭守敬、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特别是你们明朝的万户,他一生都在研制飞天的‘火箭’,可结果……”
⑩结果,小申当然知道。提到自己敬佩的万户,小申忍不住插话道:“一个晴朗的日子,万户坐上了他研制的‘火箭’腾空而起,突然,伴随着一声巨响,一个火球从天而降,……后来国际天文联合会为了纪念这位探索太空的先驱者,把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⑪光团溢出澄澈的光芒。“除了万户被铭记,据我们了解,月球上还有几十个用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
⑫“是啊,万户的精神一直激励我们奔向星辰大海。我国的科学家研制了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多次发射过飞船,祝融号火星车也登陆了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小申如数家珍。
⑬“听说,你们将要发射神舟二十号飞船,我们对那些航天员又敬佩又好奇,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光团闪出红彤彤的光辉,仿佛燃烧的火炬。
⑭“我可以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吗?我们的航天员进入太空时,耳畔常响起‘咚咚咚……’的敲击声,这是不是来自你们的问候?”
⑮还没等外星人回答,“人民广场站到了。” 公交车的报站声把神游的小申拽回到车厢。
⑯小申没能得到答案。他暗自想,我长大后也要做航天英雄,去太空听那神秘的敲击声,或许还能邂逅另一个星球的智慧生命。
(来源:《莫愁·小作家》2021年第10期,有改动)
6.标题中“邂逅”的意思是( )
A.如约而至 B.不期而遇 C.狭路相逢 D.阔别重逢
7.概括第⑩段中“结果”的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下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⑧段小申的回答展示了中国宋朝时对土星的新发现。
B.第⑨段外星人提到祖先造访地球是为了接触知名人物。
C.第⑫段小申的回答列举了中国探索太空的一系列成就。
D.第⑬段外星人的提问蕴含了对航天员探索太空的好奇。
9. 分析第⑮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首尾都出现了“神秘的敲击声”,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6.该题考查学生现代汉语词汇的积累,难度较低,因为不论是“邂逅”在词典中的意义,还是它在标题中的意思,都是“不期而遇”。
7.概括“结果”的两层含义,应该先明确两点:其一,“结果”一词的位置是在“结果,小申当然知道”这个句子中,该句是一个倒装句,一般的语序是“小申当然知道结果”;其二,第⑩段中“结果”是承接上文外星人的话来的,准确点说,是承接第⑨段末的“结果”一词而来的。第⑨段末的“结果”后面跟着的是省略号,而这个省略号的内容,在第⑩段小申的“插话”中已经作了完整的填充。小申“插话”中的一部分,也就是第⑨段末省略掉的部分,即是“结果”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只能在小申“插话”中“后来”所涉及的部分去寻找和归纳。这个部分说的是后人对万户这位先驱者的“纪念”,这一点,在第⑪段外星人的话“除了万户被铭记”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8.该题要求选择对第⑧⑨⑫⑬段相关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这些段落大意的理解与把握。作判断前,我们要将四个选项与相应的段落一一比对。A项把“一个和土星一样明亮的天体”当作“土星”,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B项把奥罗帕星球上的祖先造访地球的原因理解成“为了接触知名人物”,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D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原文中就出现了“好奇”一词。这里的关键是要明确“外星人的提问”所指代的内容,由“听说,你们将要发射神舟二十号飞船……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可知,外星人真正好奇的是“航天员”,而不是“探索太空”。C项列举了“射电望远镜”“飞船”“祝融号火星车”等,这些的确是“中国探索太空的一系列成就”,因此,C句的分析理解是正
确的。
9.所谓“句子的语言表现力”,一般包括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技巧、词语运用等都属表现手法的范畴。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小申从“神游”回到现实的情状,“拽”这一动词形象地体现了动作的突然性和强制性。
10.该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特点的理解。首尾呼应是常见的结构形式,它最大的妙处是可以让文章在线索上清楚明晰,在内容上浑然一体。因此,只要结合首尾两段以及文中相关内容作答即可。“神秘的敲击声”在文章首尾出现,有整体布局上的考虑,也有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方面的意图。就其主要作用而言,没有杨利伟提到的“神秘的敲击声”,就没有小申的“神游”;而没有结尾的“神秘的敲击声”,小主人公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与抱负也就得不到完整和有力的表现。后文提及小申对神秘敲击声的提问,与首段呼应,又留下悬念。
单元3 文言文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023年中考辽宁沈阳卷)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来源:《岳阳楼记》,作者[北宋]范仲淹)
【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来源:《徐霞客游记》,作者[明]徐霞客,有改动)
【注释】
①稽雪:这里是积雪。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茅出涧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为松谷庵旧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循溪东西行/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D.至是始芳/斯是陋室(《陋室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给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
1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 A , B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 C ”和“ D ”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处请用原文回答)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11.该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判断。A项中两个“出”的意思和用法分别是“出现”,动词;“在国外”,动词作状语。B项中两个“为”的意思和用法分别是“是”,动词;“向”或“对”,介词。D项中两个“是”的意思和用法分别是“这里”,代词;“是”,表肯定的动词。只有C项中两个“行”都是动词,“行走”的意思。
12.该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第(1)题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过”和“则”的翻译。“过”在这里是“渡过”的意思,这一词义可以联系后文的“五水”来推断。“则”在这里相当于“就是”,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同义。第(2)题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抵”“更”“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抵”作“抵达”讲,“更”作“又”讲,“会”作“汇合”讲。
13.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应对这道题有一个化繁为简的办法:我们不妨从“香气袭人”这个短语入手,因为“香气袭人”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短语,这个短语前面又有一个表示地点的限制词“溪边”,所以,“溪边香气袭人”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据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句子的前后断开。
14.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写岳阳楼下洞庭湖水波壮阔的句子,我们只要知道“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意思是水流浩荡、无边无际就可以作答了。至于青龙潭的水势特点,主要是“雄壮”和“汹涌”,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所对应的句子是“势既雄壮”和“奔流乱注”。
参考答案
1.我们可以去远方和身边寻找美。(我们可以去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
2.享受这种美不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在匆忙的行走中,用眼角的余光轻轻一扫,就可以收入心中。(只需要你有爱心、常留心,随缘收获,总有美能扑入怀。)
3. B、A、C
4.示例:又有油画般浓艳的地锦。
5.示例1:美是没有价格的,因为享受美不要多少成本。示例2:美是没有价格的,因为美的价值是极大的,无法用价格去衡量。示例3:美是有价格的,艺术品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为艺术品标示价格,更能显现伟大的艺术品无可匹敌的美。
6. B
7.第一层含义:万户飞天失败。第二层含义:万户被历史铭记。
8. C
9.答案示例: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描摹出相谈正欢的小申被报站声惊醒、回到现实的情状,体现了小申完全沉浸在与“外星人”对话的遐想中。
10.开篇由杨利伟对“敲击声”的疑惑引发小申的遐想,进而引出小申与外星人的奇遇与对话。结尾处小申对神秘敲击声的提问,与开篇情节呼应。刻画了一个对太空探索充满好奇、具有远大抱负的少年形象。结尾留下悬念,给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感。
11. C
12.(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是松谷庵了。
(2)抵达青龙潭,潭水幽深青绿,又汇合了两条溪水。
13.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14. A.浩浩汤汤;B.横无际涯;C.势既雄壮;D.奔流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