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蜜
2024-04-29杨朔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那蜜蜂忘记早晚,有时趁着月色还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大。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①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蜜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得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②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去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
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③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④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杨朔散文》,有改动)
精读细研
①作者以自己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作为线索,从不大喜欢到喜欢的变化,串起了“我”所见所闻的蜜蜂的诸多优秀品质,层层推进,逐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③通过作者与老梁的对话,谈蜜蜂的特点,其中②是详写,重点突出了蜜蜂的勤劳肯干;而在③处则是略写,起到证明蜜蜂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的作用,让读者感受到蜜蜂的高尚品质,为下文情感升华作铺垫。
④卒章显志,用一句话将蜜蜂与辛苦劳作的农人关联,直接表达了对热情昂扬、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劳动人民的高度赞扬,完成了文章中心的树立。
微写作
一片片雪花堆成一座雪山,一滴滴水汇聚成大江大河。一桩桩的事、一件件的物,潜移默化地浸润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或许是一次次的挫折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又或者是一篇篇诗文积淀我们的文化底蕴……请你选取合适的素材,写一个“中心集中”的片段,向我们展示你的某一个闪光点吧!(200字左右)
教师示范
凡·高说:“如果生活中没有某种无限的、某种深刻的、某种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生活。”而这种所谓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往往在奋斗之路上才会悄悄展现,就如在登顶雪峰的路上,才能见到从未见过的鲜花。
我们是生命的过客,带走的不过是些微的记忆。当生命的时钟停摆的那一瞬,这些记忆会让我们回望曾经走过的、遍布奇景的奋斗之路时,心中毫无遗憾。所以人生总是需要伴随着奋斗,不断地奋斗也将是我们领略美景的必经之路。
(谭嘉慧)
学生练笔
那一轮明月,寄托了几分豪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月色下,吟诵着这句我颇爱的诗,回眸见一翩翩少年。他白衣裳黑发髻,站立在空荡的院落中,凝望着皎洁的月。斑驳的月影散落在他的衣袖间,他举杯对月独酌,吟诵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静谧的日夜,豪情与洒脱淋漓上演。
那一轮明月啊,诉说着多少离散?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面前是盛满玉盘的珍馐,耳边是一声声离别前的话语,将筷子拾起又放下,他离席而去。独坐于城楼,眺望整个长安城,他轻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回眸,忆起旧人旧事,是谁吟咏“黄河之水天上来”,是谁欢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在静谧的月夜,忧伤与月光混合。
(湖南省长沙市怡海中学C2114班 彭琼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