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遇见你
2024-04-29
特约名师
陈斯聪
名师简介: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曾获2023年湖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二等奖,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智慧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
教育宣言: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本期题目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如果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去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见你想见的任何人。你会选择去见谁?什么时候去见他?你和他会在哪里相遇?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契合历史背景,想象合理。
3.不少于600字。
构思指引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离不开语言沟通。同样,初中生写作时,发挥想象进行跨时空对话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这类写作题目以考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严谨的思维能力为目的。遇到这类题目,有的学生要么不能明确写作身份;要么内容空洞,空发议论抒情;要么主题混乱,无法明确写作意图。基于这些写作盲点,我们可以通过“明确身份,设置情境”“选择材料,彰显主题”“精致细节,少发议论”等方法,把作文情境、作文主题等任务一一落实,让同学们在时光隧道里自由穿梭,放飞想象,突出个性。
一、精准身份,设置情境
审题时最关键的步骤是在明确写作任务时,找准写作身份,并设置符合要求的情境,进行合理的对话与适当的情感表达。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与身份定位匹配。适切的情境有利于对话合理化、语言生动化、情感真实化。比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作者从梦境切入,跨越时空与亡妻重逢,深切的思念之情打动了千万读者。
二、精选材料,彰显主题
这里的选材既包括确定人物,也包括确定人物素材。既然是让我们有对话欲望的人物,想必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某种联结,因此,写作时要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令自己感受深刻的材料。对于人物而言,要选取其广为流传的事迹,不宜生僻。
三、精致细节,少发议论
在写作过程中,为了避免人物扁平、内容空洞,我们不要过多议论,这样会削弱跨时空对话的情境感和真实感。可以在选取适当情境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注重打造细致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这些描写可以让读者从细节处、场景中自然感悟主旨,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精写片段
片段一
那个人坐在破败不堪的草席上,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着力刻画了司马迁的外貌,为后文的“镇定自若”作铺垫。)他手握一支狼毫,镇定自若地写些什么。正当我vGD5YQ3iB5CTnTWZwWv0PQ==惊讶之时,他被两个狱卒拽了起来,押到狱吏前。狱吏露出一抹阴险的笑容道:“打!”我战战兢兢,抬起手中的鞭子。忽而,我看到了他的眼睛,如平静的湖面,又似无底的深海。(连用两个比喻写眼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司马迁理性、睿智的形象。)我踌躇着,迟疑着。狱吏夺过我手中的鞭子,铆足了劲抽去,“啪!”鞭落之处,皮开肉绽。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2201班 邓雅萱)
片段二
“先生此去凶多吉少,曹丞相心胸狭隘,说不定会因‘鸡肋’一事,借‘扰乱军心’之名加害于先生!”我言辞恳切,颇为激动地说。杨修沉吟了片刻,凛然道:“丞相向来待修不薄,倘要加害,何须今日?不必多劝,我意已决,纵然赴死,修亦蹈之!”说完便义无反顾地离去。(发挥想象,放大《三国演义》小说细节,画面感很强。)为人谋而忠其事。即便世人误解,性命攸关,你仍笃定前行。我跨越千年,走进书卷,在松柏森森的定军山后,终于找到了真正的你。(化用《论语》中“为人谋而不忠乎?”点题,彰显对话价值,深化主旨。)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2201班 杜语璨)
失误片段
失误原因一:场景转换不够自然
午后的公园凉亭里,我正在背诵刚学的一首新词《满江红·写怀》。掩卷沉思,词的作者——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因为坚持“直捣黄龙”的政治主张和功高震主的超强战力,被当朝皇帝猜忌,最后落得个重刑冤死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可以给岳飞第二次机会,他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山林间突然掠过一阵凉风,树叶哗哗作响。我的眼皮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很快进入沉沉梦乡。“云儿,快醒醒……”我缓缓睁开双眼,眼前是一张充满关切的脸,他一身甲胄,显得英武非凡。看到我醒来,他笑得很欣慰:“云儿,你终于醒了,为父总算松了一口气!”我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躺在帐篷里的一张床上。
/失误剖析/
开篇即以全知视角叙写了岳飞生平,转而写作“我”跨越时空与岳飞面对面的画面,情节之间过渡得不够自然,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有效关联性,并且缺少与“穿越”情境有关的环境描写,导致场景转换略显突兀,不够自然。
失误原因二:材料繁杂没有想象
原来,这近一千年以来,世人都误解了岳飞。有人说,岳飞不谙政治,一味愚忠。殊不知,岳飞考虑的远远不是个人得失,他心里装着的是国家利益,是百姓的幸福和安宁!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舍生取义。荆轲重义轻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文天祥尽忠报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于黑暗处大声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中国人民志愿军血战上甘岭,以血肉之躯对抗“联合国军”……翻开五千年华夏辉煌历史,为了国家利益,杀身成仁者有之,舍生取义者有之!这是厚植于中华民族基因深处的奔腾血性,也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生生不息的优秀传承!
/失误剖析/
作者对文史知识了如指掌,但对话古人绝不是材料的罗列堆叠,而应该根据立意,选取典型材料,呈现画面,重点突破,要写出见到岳飞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是什么。联想历史人物固然可丰富文章内涵,但过多了就会喧宾夺主。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2201班 崔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