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作文:“反弹琵琶”,深掘立意
2024-04-29
特约名师 侯雪涛
语文讲师,青年作家,具有10年教学和15年写作经验,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多篇阅读量达10W+的文章,在《读者》《青年文摘》《做人与处世》等杂志发表文字累计十余万字,部分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阅读理解材料。
教育宣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导 语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文章的核心、灵魂、“统帅”,立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文章的成败。而在当下,面对同一题材的作文,学生们写出来往往是“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如果能学会通过“反弹琵琶”来挖掘立意,或许能开拓出不少新的写作思路。
所谓的“反弹琵琶”就是跟常规立意角度“唱反调”,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引发新的观点,这样就能写出新鲜活泼、不落俗套的好作文来。古往今来,不少名家都写过反向立意的文章,学生们可以研读写法,举一反三,将这一思路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写作中。
佳段展台1
想来,要让一个母亲高兴,不但要记得买些东西给她,更要时不时地问她“索要”,告诉她,你就是喜欢吃她做的糖糍粑,你就是喜欢穿她纳的棉布鞋。这比买什么补品给她都管用,她会因此而快乐而健康而延缓衰老,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节选自丁立梅《母亲的快乐》)
写作指导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立意新颖。写亲情文,学生大多会从家人为自己做某事,从而感到幸福;或者自己独立自主,少给家人添麻烦等角度来写。
这篇文章“反弹琵琶”,避开了常见的“需要”视角,从“被需要”的角度另辟蹊径,体现母亲是因为还被儿女们需要而感到高兴。从而揭示本文主旨:作为儿女,平时要多关心家人,关注他们的需求,多花时间陪陪他们。文章立意深刻新颖,能引人深思、引发共鸣。学生可以从“被需要”或者“麻烦”的角度来讲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温情故事,由此立意,更能凸显自身思想的成熟度,作文也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
仿写示范
那一天起,我常常可以听见爸爸唤爷爷帮忙的声音:“爸,忙着没,您有空就来帮我洗洗菜吧!”“爸,花快干了,您闲着就来浇浇水吧!”“爸,椅子坏啦,您有空就来修修吧!”明明都是些麻烦的事,爷爷做起来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一听见爸爸叫他,就像拿到了喜欢的玩具的孩子一样,笑着去帮忙了。每当这个时候,爸爸的嘴角也不由漾起一抹笑意。
佳段展台2
他说,我多希望父亲打在脸上的巴掌能像从前一样有力,打得越疼,我越欣慰。可是父亲年老力衰,不复从前。在我心里,父亲打在脸上的痛,却是最大的幸福!(节选自包利民《只想让你打我一下》)
写作指导
“挨打”本应该是童年里的一道阴影,是大家最不想经历的“悲惨”遭遇。文中的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希望父亲打自己,虽然乍一看,仿佛他有“受虐”的倾向,但联系全文会发现,原来“受虐”的理由是如此的动人。结尾句更让人醍醐灌顶:原来“打是亲,骂是爱”这个人尽皆知的俗语,本身就带有非常深刻的反向立意,只是我们大多是“少年不知诗中意,读懂已是诗中人”而已。学生可以切入自身相关的类似事例,从这个角度来举一反三。比如,把“妈妈的唠叨”“父亲的训斥”“老师的批评”等作为反向立意,欲扬先抑,“曲线”抒情。
仿写示范
同桌的唠叨如同甜甜的蜂蜜,让我心里甜滋滋的。最近我喉咙发炎,连咽口水也感到疼痛难忍。同桌小A知道后,每天早上一到学校,就立即化身为“铁面无私”的判官,向我“发号施令”:“赶紧喝你的水哈!你听听你现在说话的声音,都赶上乌鸦了!”看着我喝水,她的嘴巴也丝毫没有停歇:“你呀!就是不爱喝水,这不,嗓子发炎了吧!”我不满地瞪了她一眼,她却不以为意,继续对着我唠叨:“要多喝水,是药三分毒啊!”我心里想:我这同桌可能真的把自己当成大人了吧!想到这儿,我心里暖暖的,这不正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吗?她的唠叨,就这样春风化雨般流淌进我的心间,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