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2024-04-29李珍

现代阅读 2024年8期

特约教师

李 珍

湖南省长沙市东雅中学语文教师,多次在省市级论文评审中获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幽默,课堂追求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教育宣言:心怀热爱,“语”你同行,精耕务实,以心育心。

真题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u2029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u2029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一首好诗,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课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请你联系人生经历与社会生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及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诗歌,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综合解析

考题解析

这是一则诗歌类材料作文题。题干选取了一首富有童趣又意蕴丰富的短诗,准确解读诗歌的旨趣是本次写作的关键所在。

从材料看,“星星”是核心意象。每个孩子都对头顶上的星空有着好奇和向往,于你而言,“星星”意味着什么呢?考生可对“星星”的象征意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阐释。之后,考生应视角全面地解读诗歌,论述的方向不应偏颇和局限。星星何故蒙尘?考生可更进一步追问其原因,运用辩证思维,体现思考的深度。当星星蒙尘,你会作何选择?考生可以结合现实,探究背后的深意。

写作任务点明了“在语文课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这一具体情境,因此考生应明确演讲稿的格式,在特定语境下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书面表达。此外,任务中“联系人生经历与社会生活”彰显出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引导考生关注与思考现实人生、现实社会。

思维点拨

1.聚焦意象,阐明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考生首先需要紧扣诗歌,涵泳意象,深入阐释诗歌的象征意义。如有考生开篇就阐明了“星星”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歌中,星星已不再局限于自然、宇宙中的物体,它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借以指代人生路上产生内动力的东西,例如珍贵的理想、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点评:以上节选片段将这首诗歌中的核心意象“星星”化虚为实,阐明了概念的内涵,使之明确化、清晰化。

2.理清关系,整体构思

顺着诗歌关键语句之“藤”,理清诗歌内在、外在的关系。在构思行文时,考生需要抓住诗歌中的多方关系面,进行整体性构思,体现辩证思维。

综合材料分析,考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将这首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凝练为三组对比关系:“星星”与“灰蒙蒙的星星”;“擦星人”与“抱怨的‘八哥、海鸥、老鹰’”;“擦星星之前”与“擦星星之后”,运用辩证思维,构建逻辑。同时,进行纵向对比,构思行文,探讨星星是什么?为何要擦亮星星?如何擦亮星星?当然,考生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让论证更清晰,说理更顺畅。

3.联系现实,深刻论证

阐释概念、建构逻辑是文章的起点与基础,接下来还应关注人生、观照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对话点,使文章更具广度与深度。例如,有考生将思考聚焦于诗歌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揆诸当下,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吾侪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去成为擦亮星星、点燃希望的人。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发展遭遇难题,我们的国家是这样做的:率先同国际各方分享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经验,向多国提供大批量抗疫物资,承担起“擦星人”的职责;在国内,那些踊跃投身的志愿者、争上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勇当“擦星人”,让国之星辰闪耀。

点评:片段由诗歌内容引申拓展至现实生活,具体列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在国际上承担大国责任、国内志愿者与医护人员承担社会责任的事例,呼吁青年一代主动承担应尽责任,积极奉献。内容由此及彼,拓宽了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失误样例+升格示范

升格前

一首好诗,总会引人思考,让人深省。读了这首《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我收获颇丰。“擦亮星星”,不仅是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奉献精神。以我观之,我们应当在奉献中实现自我,勇担建设大任,做新时代的“擦星人”。

升格后

有一首诗,它说“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诗中所言“星星”为何物?我认为,星星乃一个时代的精神导向,代表适于此时代的一种昂扬精神、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时下每一个人的心灵所归。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人的“星星”。然而,时代大潮奔涌向前,泥沙俱下,现实中仍存在不少精神渣滓,使时代之星蒙尘。掩卷深思,吾辈青年,应冲破自身局限,匡扶社会正气,勇担建设大任,做新时代的“擦星人”。

问题指津:缺乏明确而清晰的概念界定。文章开头仅提及诗歌名,忽略了对诗歌整体意象的解读。对于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诗歌类材料,要阐明概念、准确立意、明确论述方向并贯彻始终。

星光蒙尘,空抱怨而不作为又有何意义?若只是一味抱怨,毫无行动,我想工厂中的生产或许无人进行,讲台之上或许也是空无一人。考古这一行业,因为就业前途渺茫、工作辛苦而不受青睐。但如果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我们怎样发掘历史?只是抱怨我们了解得太少了吗?正是有了考古新发现,我们才有机会持续深入地推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需要去“擦亮星星”,去发现每个“星星”所具有的价值,而非贪图享受成果。

升格点评:文章开篇深入剖析“是什么”,论点鲜明、论述严密。升格片段紧扣材料内容,以阐释“星星”的象征意义为起点,进而探究星星蒙尘的原因,自然而然引出中心论点:吾辈青年,应勇于做时代的“擦星人”。

不做只知抱怨的“八哥、海鸥和老鹰”,而是主动创造,用行动“擦亮星光”。抱怨是对困难的逃避,它固然能够带来些许心理安慰,但于改变现状有百害而无一利,不过是人心志的消耗品。相反,行动是改变的第一要义。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无论身处哪一行业,空自抱怨毫无意义,尽全力做好应做之事才是出路。我们需要担起使命,带着“水桶和抹布”,去成为那个“擦亮星星的人”,也让“星星”点燃我们的内心,照亮前行之路。

问题指津:第一,观点句不够鲜明。文段中考生仅提出质疑:空抱怨而不作为有何意义?并未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论据无法佐证论点。文段中运用举例论证,举考古行业的例子,与前文观点贴合度不高。注意: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二要紧扣观点行文,不可旁逸斜出。

升格点评:文段中明确地提出了观点:不做只知抱怨的“八哥、海鸥和老鹰”,而是主动创造,用行动擦亮星光。随后对抱怨与行动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论证观点;紧接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增强论证的力度与可信度;最后得出结论:空自抱怨毫无意义,尽全力做好应做之事才是出路。本段写作运用了“五句法”,即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论证思路比较顺畅。

考场佳作

时时勤拂拭,莫使星染尘

◎ 湖南省长沙市东雅中学 K2211班 蒋浩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的课前演讲,我分享的内容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歌《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抬头仰望星空,黑夜无垠,却隐没不了群星闪耀。尘埃肆意,却止不住一代又一代“擦星人”持之以恒地擦拭,遮不住他们内心深处对光明未来的向往,这便是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于我观之,此诗中的星星不限于宇宙中的天体,而是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星光虽微,却仍于黑夜中绽放璀璨光芒,它代表着世间美好与希望的存在。本是耀眼的辰星,为何会蒙上尘埃?于个人,或为短暂的迷惘;于文化,或为失传的风险;于国家,或为窘迫的时局。而自古以来,敢于开辟、躬耕不辍的实干者正是守护“星星”的“擦星人”化身。他们或是兼济天下,或是心怀赤忱,他们的行为向我们生动展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擦星”之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时刻铭记让星光持续闪耀。回首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周游列国,传授儒学,施仁之道;近代五四运动中,有志学子奋起抵抗,高举“捍卫主权”的爱国旗帜;揆诸当

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毅然决然驰援前线。他们肩负时代的重任,心怀开辟进取的勇气,以一己之力为中华民族擦亮蒙尘的星。

方法借鉴:善用排比,强化语势。在议论文中,巧妙地运用排比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论证更加有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有时会出现“星星蒙尘”,但我们不能自怨自艾,而应承前人之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行动复燃星光。社交网络上出现一批“emo族”与“躺平者”,他们宣泄着自己的负面情绪,以消极对待人生。可持续的悲观并不能改变现状,乐观应对、积极行动才是最优解。当心中的理想之星被染上尘埃时,不应畏缩,而应把它当作人生的历练,保持破茧成蝶的勇气与乐观,做自己的“擦星人”,让理想之光再次照耀我们心间。当时代之星蒙尘,不要徒自慨叹,而要成为主动擦拭的行动者,在一点一滴中奋斗,在一步一个脚印中靠近星星,拂拭灰尘,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去照亮迷雾与黑暗。

方法借鉴:对比论证,透彻剖析。将“自怨自艾之辈”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动者”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态度的本质和结

果,论证清晰有力。

时时拂拭注定是辛苦的,而历经艰辛后的坚定方使星光永恒。在决定行动时,也要认识到曲折坎坷必然是“擦星”途中的常态,因为这意味着觉悟,意味着斗争,意味着成长,即使摸黑也要坚定地走下去。如同西天取经,必须历经磨难,经受多重考验才能求得真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此,再多的尘埃也无法阻挡星星的闪耀,越来越多的星星将永恒地照耀星空。

时代深切呼唤“擦星”之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勇于承担使命,拂去人生、社会浩瀚星海中的尘埃,从中汲取力量;拭去蒙蔽心灵的杂质,净化心灵,回归本真,在“擦亮星星”的同时,散发自己的光芒,为黑暗的夜空增光添彩,与群星共同闪耀,让世间万千星光,汇聚成华夏璀璨星河。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方法借鉴:纵向展开,鞭辟入里。纵向展开议论,即围绕观点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地展开论述,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性。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有主有次,层层递进。

综合点评

文章脉络分明,言之有序。从写作任务的完成度看,文章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注重交际语境。同时,文章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社会现实发出呼吁:作为身负“擦星”使命的青年,不仅要勇于“擦星”,更要乐于“擦星”。

从文章的论证思路看,其一,文章概念清晰,开篇对星星的概念进行阐释,将星星定义为“世间美好与希望的存在”,又从多角度分析“星星”蒙尘的原因,随后深入剖析“擦星人”的特征,诠释明确。其二,文章论述自然有序、入情入理。一方面,文章重点论述如何“擦星”,从铭记、行动、坚定三个层面行文,论证思路清晰,读来气韵流畅。另一方面,文章情感真挚,既关注“个人心中的理想星光”,又聚焦“时代的星光”,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个人和时代的同频。(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