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故事 点亮考场作文
2024-04-29李小军
特约名师
李小军
中学一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师。多年致力于提升“创意写作”在中学生读写实践中的转化与运用,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教育宣言: 以创意融通读写,以读写点亮人生。
说理性写作和文学性写作是高中写作教学的两大主要内容。说理性写作以培养学生主张观点、明辨是非的辩证思维能力为目的。文学性写作则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语言描述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的关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对文学性写作的要求非常明确,概括而言有三方面:
1.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习作的一般规律。
2.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学样式或表达方式写作。
3.尝试续写和改写文学作品。
以“讲故事”为主的文学性写作和以“讲道理”为主的说理性写作,二者不可偏废,都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重点。理以事显,事以理成,即使是说理性写作,我们在阐述观点的时候,讲故事也是讲道理的基础,因为讲故事比单纯讲道理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正所谓“笨拙的人讲道理,聪明的人讲故事”。
从近几年的高考新课标卷作文命题来看,命题者淡化文体要求,为考生提供了越来越大的自主发挥空间,目的是让考生更加灵活地表达自我,彰显考生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淡化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基本的文体规范是必须的,也就是说,考生要明确自己的文章是以讲道理为主的“观点文”,还是以讲故事为主的“故事文”,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观点文”和“故事文”均可以成就好文章。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目直接以“故事”作为命题内容,从故事特征、故事思维、故事功能等方面立意,让学生充分挖掘“故事”的内涵与外延,综合考查学生对“故事”的认知能力,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梳理自己的人生,发现生命脉络,激发创意,获得对未来的启发。这个题目更适合写成一篇好的“故事文”,以故事来诠释内涵,以故事来分析价值,以故事来彰显力量,这比单纯讲道理更能贴合材料,更容易赢得阅卷者的好感。
面对新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考生要具备较强的“讲故事”能力。写好一个虚构或非虚构的创意故事,可以让自己的考场作文呈现出别样风采。
下面以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原题为例,阐述“用创意故事点亮考场作文”的策略和路径。
原题呈现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引
考场是特殊的写作场合,与日常创意写作不同,考场作文写作时间有限,读者受众固定,阅读时间短暂。那么,如何在考场写出有创意的好故事,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首先,明确基本原则,让创意紧扣立意。
“考场创意故事写作原则”可以概括为“三意”原则:立意清晰准确,创意独特自然,旨意积极向上。
“立意清晰准确”是考场作文的关键,无论说理还是讲故事,立意明确,贴RxQtEVgh2C560p+yD9zi2w==合材料,紧扣题目,这是基本要求,一旦立意偏离考题指向,一切将前功尽弃。
“创意独特自然”,想要通过故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让读者获取价值,故事创意务必新颖独特,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阅卷者;切忌剑走偏锋,为了独特而胡乱编造,矫揉造作,华而不实,让阅卷者感受不到真诚的表达。
“旨意积极向上”指故事主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满正能量。
其次,找到故事支架,快速建构故事。
依据创意写作理论,可以将考场上建构故事的一种有效支架概括为“SCQA结构”支架。“SCQA结构”是一种故事建构的万能模型,其本质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考场作文的重点是通过故事来传递一个道理,所以这种模型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建构起一个基于考题情境、有针对性的故事,而且掌握这种写作结构之后,可以调换SCQA每部分的顺序,也可以只写其中的某些部分,比如SQA。
“SCQA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
S(Situation,即场景):设置一个故事场景或者生活场景引入故事。为了便于阅卷老师迅速了解作文立意,应在开篇的故事场景中体现考题核心立意,即以材料的核心立意来设置场景。考生平时可以积累一些经典的故事开头方式,在考场上快速改编取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经典文学作品的故事开头都可以用来借鉴:
一八〇一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呼啸山庄》)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老人与海》)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好的故事开头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建构故事场景,设置人物困境,便于故事冲突的展开。
C(Complication,即冲突):这是故事写作的关键。故事冲突=(人物)拥有的目标(梦想)或想要摆脱的处境(困难)+(人物)面临的阻碍。在下面的“教师范文”中,就以简洁的方式呈现了故事的“冲突”:奶奶去世那年,我八岁,也就是那一年,我才知道,我不是爷爷的亲孙子。“我”解开了身世之谜,接下来该如何面对疼爱自己的爷爷呢?故事悬念丛生,为后文发展作好了铺垫,也为彰显核心立意“故事是有力量的”作好了准备。
Q(Question,即问题):设置好冲突之后,接下来要解决问题—人物采取了什么行动?这是故事写作的重点,考生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重点突出这一部分。在“教师范文”中,重点写了爷爷奶奶相濡以沫,最后通过爷爷的讲述,揭示出老一辈在患难中相互扶持、彼此温暖的美好品质,彰显了朴素的爱情观。
A(Answer,即解答):面对问题,人物通过努力和行动,最终有了怎样的结果?在“教师范文”中,“我”解开了身世之谜,从爷爷奶奶的故事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获得了对人生更深刻的认识,故事主题与作文立意完美融合。鉴于考场写作的特殊性,这个部分需要回应文章立意,深化故事内涵,让故事的主旨水到渠成,既显豁又深刻。
最后,画出思维导图,不断完善故事逻辑。
为了保证快速有效地建构故事,考场上,考生可以先根据“SCQA结构”列出故事提纲,将自己的故事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然后边写边完善故事逻辑,确保故事既能“飞起来”,又能“飞得稳”。
教师范文
爷爷奶奶的故事
◎ 李小军
许多年后,我依然无数次想起爷爷携着奶奶奔走在逃荒路上的场景。
(场景:开篇紧扣立意,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场景。故事是有力量的,这力量就是“许多年后,我依然无数次想起”。)
奶奶去世那年,我八岁,也就是那一年,我才知道,我不是爷爷的亲孙子。
(冲突出现。在写考场作文时,不要做过多铺垫,要尽快让冲突牵着读者展开阅读。好故事就是要利用冲突和悬念,让读者无法停下来。)
我一直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爷爷和奶奶。奶奶是个小脚女人,永远在灶台和牲畜间忙碌着;爷爷是一个瘸腿老人,给大队放羊,羊皮坎肩里永远揣着一壶烧酒,他抱起我的时候,嘴巴总是有股浓烈的烧酒味。那时爷爷喂了两头长着褐色皮毛的大骡子,那是爷爷最宠爱的“老伙计”。每天我都会在爷爷浑浊的吆喝声和骡子清脆的咀嚼声中醒来,吃完奶奶烙的玉米大饼,背上书包去上学。要不是那场黄风,我想,这种幸福的日子会一直继续。
黄风刮起来的时候漫天遍野,大地瞬间就被尘土裹成一片混沌。奶奶牵着两头骡子去村头的池塘饮水,她踮着小脚走在前面,两头大骡子嘶鸣着走在后面。黄风就是这时候忽然刮起来的,“呼啦”一声从很远的地方卷起一团尘土,向村庄奔涌而来,瞬间遮天蔽日。奶奶想停下来避避风,两头骡子看到了前面的水池,饥渴让它们忘记了辔头下面的缰绳和缰绳后面的奶奶,奶奶如拔萝卜一样被扯倒在地,骡子的缰绳缠住了奶奶的手和脖子,两头骡子兴奋地奔腾着朝水池扑去,奶奶在骡蹄下翻滚,最后如一片秋叶般落进了水池。我的奶奶,那个总是忙碌着的小脚女人就这样从我的生活中消逝了。
奶奶走后,爷爷坐在马厩里哭了一夜,天没亮就牵着两头骡子走了。爷爷卖掉了骡子,给奶奶办了一场全村最隆重的葬礼。爷爷仿佛一夜之间就老了,白头发变多了,话变少了。
有一天,我坐在门槛上又想起奶奶,不知什么时候爷爷也坐了过来,他把我搂在怀里,给我讲了他和奶奶的故事。
爷爷说,他是在逃荒的路上认识奶奶的。那天他实在饿极了,推开了一户人家的屋门,想讨点吃的,屋里没人,他就自己到处翻找,当他掀开一口米缸的时候,看到一个被吓得抖作一团的女人。女人已经身怀六甲,她的村子刚刚被土匪洗劫,女人躲在米缸里,成为幸存者。
“那个女人就是你的奶奶。”爷爷说。
“那一路上啊……我扶着她……她拖着我……一路跌跌撞撞,不知道走了几天几夜,才看到一座村庄。后来,你奶奶说,咱不走了,就把这里当作家吧。”
“我们就在这住了下来,没想到这一住就住了一辈子……”爷爷讲到这里,老泪纵横。
奶奶生下了我的爸爸,爷爷对他视如己出,爷爷奶奶再没要孩子,爸爸有了我,我就成了爷爷唯一的孙子。
(问题:故事的主体部分是阐述原因,回答为什么,解决冲突。爷爷奶奶在患难中相互救助、彼此扶持、相濡以沫的故事令人动容。爷爷的大爱,奶奶的贤惠,都彰显了朴素的爱情观。)
这就是爷爷奶奶的故事,后来我在生活中遇到过无数次迷茫、困顿和黑暗的时刻,每当我不堪忍受,走在放弃的边缘时,眼前就会浮现出爷爷携着奶奶走在逃荒路上的情景……想起爷爷给我讲故事时的老泪纵横和他对奶奶的无限怀念,我便重新拥有了力量。
我想,我会把爷爷奶奶的故事讲给我的子孙听,因为这个故事里有一种比生命更恒久的东西。
(解答:“我”会把爷爷奶奶的故事继续讲下去,点明了故事主旨,再一次呼应作文立意,强化了故事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