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卷有益,书中阅人

2024-04-29邹恒羽

现代阅读 2024年8期

导 语

从古至今,惜时、专心、苦读的意义被求学者一再强调。通过阅读与思考树立良好的读书观,能在收获书中知识、开阔认知视野的同时,让书籍化作指引迢迢人生长路的明灯。揽卷偕行,书香长随,本期“诗风词韵”,将带领读者走进古人的阅读世界,从关于读书的诗句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读书观。

学以修身:读哲理之书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

①每:时常。②胸次:胸中,心里。③尘:指杂念。④逐:挨着次序。⑤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和饰玉的马笼头,泛指贵重华美的马具。⑥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读书门类:修身之书

儒家以修身为本,只有先做好内在的明德立志、正心诚意,才能去实践外部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良好的道德认知并非天生,需要后天学习,这一过程永无止境、贯穿一生。于谦“眼前直下三千字”指的不是一目十行的快,而是经年累月的久。唯其如此,方能涤荡胸中杂念,抵挡世间邪思,更加专注纯粹地达济社会,形成良性循环。

哲 思 品 析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感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在颈联中化用此句,又生发新的哲思:读书带来的知识与想法如同注入池塘的活水般源源不绝,亦如和煦春风渐次吹开百花、吹绿柳枝,令人心旷神怡。尾联则塑造了寻花问柳、游手好闲的富家浪子形象,他们慨叹春光难寻,却不知书房里别有一番春日胜景,与诗人这样真正爱书的人形成反差,在对比讽刺中揭示读书的妙处,道出诗歌的题旨,卒章显志,意趣高雅。

诗风赏析

于谦诗歌师法唐宋,取材现实,趣理并重,往往胸襟直发,自然畅达,情感真挚。本诗少有生僻典故,首联即直抒胸臆地表达对书籍发自内心的热爱,后三联则分别运用三类手法,从三个角度谈到“观书”的效用。(见下表)

学以报国:读功用之书

夜读兵书

[宋]陆游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读书门类:经世兵书

除了诗人的身份,陆游还是藏书家,他的诗作中充斥着与读书相关的内容。本诗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秋,当时淮河以北大片领土沦陷,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一味苟安。诗人满怀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志向,却被权臣秦桧黜免,只得返回家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蛰居,研读兵书,失意之情喷薄而出。

形 象 品 析

寒山秋夜,孤灯独照,陆游《夜读兵书》一诗首联中,凄清的氛围丝毫没有消解诗人宏伟壮阔的报国之志。之后四句,“万里”极言志向之远大,诗人耻于儿女情长,渴望能马革裹尸、沙场立功。随即诗风一转,他理性地认识到机遇的重要性,点明了自己研读兵书的深层目的—驱逐敌人,解救百姓于苦难。然而民众的哀号将诗人从研读兵书时放飞的思绪中拉回现实,他喟叹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诗人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愤懑形象跃然纸上。

诗风赏析

“风情神韵”与“筋骨思理”是钱锺书在《谈艺录》中对唐诗与宋诗的高度概括,但陆游的诗可能是个例外,情感张扬外溢,神似盛唐之音。正如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 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诗书寄托、抒发着陆游的情感与志愿。《夜读兵书》一诗整体可划分为“夜读兵书—畅想报国—年华虚度”三个环节,虚实交错,尾联悲叹透露出慷慨激昂之气。

学以为趣:读自然之书

读山海经·其一

[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

①扶疏: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②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神话传说。③终:遍及。

读书门类:闲趣之书

隐居“穷巷”,与故人不再往来,孑然一身的陶渊明耕种之余,偏好读《穆天子传》《山海经图》这些闲趣之书。在读书方式的选择上,“泛览”“流观”这样随手翻阅,暗合《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求甚解”。这不是囫囵吞枣、生吞硬嚼,而是不再浮于文字,去关注精神内涵,《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可谓这一心境的注脚。

意 趣 品 析

远离宦途的陶渊明,心向山川自然,意趣平和淡泊。“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既是写实,又表达了诗人对作为物质与精神双重家园的乡土的喜爱,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遥相呼应。他遨游在神话传说世界中,俯仰之间,穷尽宇宙,物我浑然,陶然自得。此乐不止读书之乐,更有田园生活之乐。

诗风赏析

陶渊明归隐后,自食其力、农闲读书,所作诗歌多选取田园生活所见之物来构筑意象,如本诗中的“鸟”“酒”,讴歌自在人生,寄托隐士情怀,词句浅显而意味深长。但陶诗与当时盛行的反映求仙问道的玄言诗又有鲜明差别,这是因为陶渊明始终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他的“隐”不代表不问世事,平淡诗风下,亦有“欣”“欢然”这般富有人情味的情感流露。正如梁实秋评价陶诗所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深 思 灼 见

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4月23日5版,陈凌文章《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有改动)

请结合以上任意一首诗,谈谈你对本段评论的看法。

悦读联动:共建家庭书房

古人常为自己的书房起名,从中寄托自己的志向,如辛弃疾的“稼轩”、梁启超的“饮冰室”。请你基于自己的阅读理念,将自己的书房、书柜、书桌或读书角起名为 ,并挂上“ ”这样一句格言,以激励自己达成 的目标/梦想/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