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实际,贴近生活

2024-04-29曹晔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35期
关键词:贴近生活生活化教学初中历史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将历史与生活融合,通过生活化教学把历史真切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能对学生有所启迪和影响。本文着眼于课堂教学,根据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及价值,探究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措施,以求历史教学立足实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课堂变为富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贴近生活  高效课堂

“立足实际,贴近生活”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基础性要求。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回归生活”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从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应变为各学科教学的常态,而历史尤为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何为历史生活化教学?我以为就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素材,或者是从历史中选取一些生活化材料,多角度解读历史,使课堂变得富有生命力和高效,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形势,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有了不少体会。我认为初中历史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有其可行性和价值的,而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也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更新,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及价值分析

初中是学生学习历史,构建多元性的阶段。如果教师一味地用陈旧、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就教材而言,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是高度归纳体现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等层面的内容。[1]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容量大,突出跨度、广度、深度,对于一部分历史大事件的叙述并不详尽,基于初中生接纳、理解能力有限,有的学生会觉得教材难懂,这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历史教学模式必须要符合学生的阶段性发展,适时“放手”,让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便凸显出其优势,历史教师秉着生活教育理念,挑选生活化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情境,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呈现,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学生所触碰的已不是平淡无味的史学知识和抽象的知识要点,而是亲临其境的历史现场,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这不但能拉近历史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历史中知识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掌握历史知识,还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历史,提高其对历史认知的主动性。对教师而言,在提高课堂活力与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措施探究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元素融入历史,让学生学会把知识运用于生活,这是一个良性发展。通过研究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越发感受到历史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设计、教学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上都自然而然地与生活接洽,立足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切,感悟生活中的历史味道,有助于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与迸发活力。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

生活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2]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倡导教师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情况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将日常生活融入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联络日常生活去学习知识。要想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师务必要改变课堂教学理念,秉着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开展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做准备。[3]

在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这一课程的设计中,我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将社会新闻融入课堂,追溯过去,展望未来。通过资料展现古往今来的香港发展历程,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香港回归的不易和重要性,这是凝结了无数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果。结尾对比一国两制以及联系现实,让学生更明白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心之所向,也发动学生结合实际讨论青少年的理想与抱负,这份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这一课程的设计时,我选择用谈话的方式引入“五四青年节”,从身边的五四情结入手,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结尾升华主题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五四精神的现实意义,回忆上学期学校举办的“五四红歌赛”的情况和网络、电视上有关“五四青年节”的宣传,领悟五四精神,将其转为学习、生活的动力,这样的一份设计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通过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时政新闻和身边故事,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及歌曲,将历史带到学生身边,这一课程的教学也在之后的实践中得到良好效果和反馈。因而,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将历史与生活结合起来,历史一下子变得亲切、真实起来,而且无形之中进行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导入生活化

导入方式生活化是历史生活化教学的一个关键措施。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说,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要素。教師可以将生活元素转换为教学资源,例如,用历史典故、时政要闻、影视素材、音乐图片等生活化的教育资源来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成功置身于课堂教学情境中,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把握知识。

在进行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这一课时的导入时,结合当下的生活视频,向学生展现出中国人民快速度、高质量地进行经济发展的成绩,以及中国政府勇挑重担,助力友国的大国担当和风采,从此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满怀崇敬与感恩之心。这样的导入在融合生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明白史学的温度。而在进行八年级下册《民族大团结》这一课时的导入时,我在多媒体上展现出56个民族不同的服饰及节日习俗,让学生根据图片来猜一猜是哪一个民族,并且让班级里的少数民族学生分享一下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学生们兴趣浓厚,新课的学习也非常顺利。课后学生在进一步探讨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又进行了一遍复习。因此,导入方式的生活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有所感悟。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当下,个别学生认为“历史叙述的全是以往的事”,这种偏颇的认知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新课改提出,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参与者、操作者和开发者。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教育资源,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

在初二的“十一”长假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历史作业——以“旅行之中感悟历史”为主题写一篇游记。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时额外用心,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八年级上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曾经去过南京的学生就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带领全班学生重温革命点滴,感受民族复兴的迫切。在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分享革命先烈的奋斗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抗日年代的艰苦卓绝以及人民的必胜信念,教学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这样一堂历史课,立足实际,不仅教授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紧密贴合,而且让学生“以史为镜,鉴古知今”,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激起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初中历史知识结构繁杂,学生在把握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困难。如果用比较单一的方式,由老师来讲述的话,不仅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所以,历史教师应该灵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在一些古今结合的探究题上,可以将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探究结合起来,多角度研讨;在探究人物的历程或者事件的发展上,可以创设生活化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倡导学生提前预习,在课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经验进行讲解,教师辅助补充,这些方式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课堂富有生命力和生活气息。

在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航海情境:假如你是船队的一员,要顺利出海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并启迪学生联系中国古代史中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来探究新航路探寻的条件。学生结合所学以及自我认知,很快就概括总结出了答案。这种方式在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同时,用比较法对比中外航海家的情况,形成更为广阔的史学视野。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迁》前,我提前让学生们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收集社会变迁的素材,并在课堂上分享。整节课主要由学生主持,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欢声笑语中明白时代的飞速前进、生活的富裕、经济的腾飞都离不开国家的平稳发展,每一代人都在创造着不同的历史,而青少年更要砥砺前行,创造未来。如此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五)教学语言生活化

历史本就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课程,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提升课堂效果是一门学问。《百家讲坛》栏目中易中天讲史的情形也让我们看到了把历史的真实同民间的故事碰撞起来的火花,留有余味。教学语言生活化是极为重要的。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史实故事化、直观化、通俗化,让历史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七年级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中有大量成语典故,有些内容学生们耳熟能详,但是不了解其出处和具体的历史,所以,我用典故串联课堂,通过雅俗共赏的语言结合图片、动画描绘出“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姜太公钓鱼”“酒池肉林”等历史画面,把历史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语化表述也是历史教学语言生活化的重要方面。历史讲究论从史出,有些史料出自古文,也有些艰深难懂,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述这类内容更为通俗易懂。在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中,着重讲述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时,引用“伴君如伴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又巧妙地把历史教师、课代表、小组长、其他学生的工作模式比作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模式,来让学生理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变化,贴近生活的例子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但是,教学语言生活化在注意联系生活的同时更要深思熟虑、字斟句酌,都应遵循“扼要而不深奥,通俗而不庸俗,科学而不愚昧”的原则。[4]教师要用鲜明的感情色彩,以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来增强教学语言生活化的感染力,把历史课讲活,讲出温度。[5]

总之,教师要明确历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教学要立足实际,贴近生活。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越发倡导生活化教学,教师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取吸引学生、适合学生的方法,将历史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打破书本内外的界限,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感受历史的智慧,体会生活的价值,[6]而且能够让课堂有深度而不失有趣,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水连.生活化教学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张星星.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运用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3]李佼玲.社会生活史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钟宝宣.让历史没有距离——浅谈历史教学生活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9(4):101-102.

[5]黄显松.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4.

[6]周艳芬.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44.

作者简介:曹晔(1996- )女,汉族,江苏昆山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贴近生活生活化教学初中历史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