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标准化初探

2024-04-29张晓宇

中国标准化 2024年1期
关键词:联结中国特色汉字

关键词:汉字,历史,标准,联结,文化,中国特色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010

1 古今中外话标准

古汉语中汉字最初多单独使用。《说文解字》注释标(標):木杪末也,从木票声。指树的最高处。票的篆体为火花迸飞的象形,引申为末端、轻。隶变为票之后又引申为替代金属的纸币。《汉书,律历志》记载:绳直生准,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揆”表示测量。“标准”一词初见于东晋孙绰(约317—371年)的《丞相王导碑》“信人伦之水镜,道德之标准也”,有准则、榜样含义。南宋朱熹对标准的解释是“极”与“中”的结合,这个“中”是中心的含义。

英文standard的词源有多种说法:一种来自古法语estandart,军旗、旗帜,等同于stand hard,稳固站立、站稳立场;另一种来自古法语estendre,伸展。这些都指向1138年英国人和苏格兰人之间的一场战争。英军中央竖起了桅杆,顶端有主人和圣徒的旗帜。该桅杆被称为standard,代表士兵们共同守护的旗帜以及军队的聚汇点,含义是权威、中心和最好。

标准目前的主流定义来自ISO:“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尼尔斯·布兰森则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人们自然习得的隐性准则、权威部门要求强制执行的显行指令以及制定者发布可自愿采纳的显性标准,共同组成了社会运行的规则。

新时代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这为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新方位,对标准化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前文所述“标准”词源考察发现中西方殊途同归,汉字词义更悠久深邃,启发作者尝试从中华几千年文明和文化中找寻标准化自信,以期鼓舞标准化工作者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及应用机制。让我们从最具中国特色的汉字标准化开始。

2 汉字演变有标准

文字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以及最重要的标准化成果之一,它记录着历史更为悠久的标准化成果——语言。原始人类在采集、狩猎以及制作工具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致认可的发音。标准化的语言使信息在部落中传递,将个体行为和经验联结为更加强大的群体乃至原始社会。

2.1 汉字是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

公元前三十世纪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埃及圣书字是最早记录语言的文字,可惜均在公元十一世纪前失传了。现今认定最早期汉字是殷商甲骨文,诞生于公元前十三世纪。研究发现其字符的区别度和组合化特征比较明显,是较为成熟的汉字系统,很可能经过史官代表“仓颉”们的标准化整理,而不是汉字的最初形式。圣书字与甲骨文非常相似,见表1,说明各文明初期的文字都是象形表意且表词的。但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各古老象形文字的演变道路和结局发生了不同。

比较表1最后一行“牛”字可以发现,圣书字更加具象写实。这样的特点限制了变化。为了记录复杂的语言,圣书字创造出意符、音符和定符逐渐向线性表音文字演变,最终被拼音文字取代。抽象写意的甲骨文更加易于变化,经过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规范,经历了金文、小篆等古文字和隶书、楷书等今文字的演变,沿着表词表意道路一直传承至今。原因在于古今汉字承载着同一种文化,也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智慧中闪耀着标准化的光芒。

2.2 古文字的标准化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此文来源于《周易》,本是讲八卦的起源,被东汉许慎(约58—147年)放在了《说文解字》的序言里,间接讲了汉字的起源与造字的最初标准,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下面再来体会五个字,见表2。

第一个字“又”本意是手。手翻过来向下是第二个字“爪”。第四个字“羊”与表1里“牛”的区别是角的弯曲方向不同,变化简单但区分明显。古人根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造出了最初的象形文字,又将独体象形字组合为合体字。第五个字就是将“爪”放在了第三个字“木”的上面,让大家体会到了“采”的意思。而“末”则是古人在“木”字上加了一个短横作为指事符号,指树梢、末端。汉字就是这样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现今发现能够识读的甲骨文有一千多个字符,金文有二千多个字符。小篆仅《说文解字》一书就列出了不重复的9353个字符。许慎总结提出了古文字的构造规则: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其中前五种也是汉字孳乳的标准。

象形和假借是各古老文明早期造字的通用标准。由于描画具体事物的方法很难记录复杂抽象的词语,多借用已有的同音象形字来记录。当假借字越来越多引起混乱之后,便有了不同的改造方法。考古出土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面,金文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形声系统,是汉字标准化系列化的重要阶段。采摘、色彩、理睬三个词早期都是用“采”字记录。后来,通过添加不同的意符逐渐区分开。表3这组字在金文中则批量添加了相同的意符“示”。“示”的本义是祭祀时的神主,加上它构成了一系列与祭祀、福禄有关的汉字。

已有资料表明金文存在上千年,遍布古时各地,字体风格发生了比较大的分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导演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标准化事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联结了起来。李斯受命在秦大篆的基础上简化并吸收、规范民间通行俗字,创造了标准字体小篆。小篆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轮廓标准,由之前的长短大小参差统一成了基本整齐的长方形;二是文字线条标准,由之前的粗细各异统一成了均匀圆润;三是文字结构和部件标准,表3文字的演变过程展现了“示部”的标准化过程。

2.3 今文字的标准化

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历时三百年方成熟,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结束了古文字阶段。古今文字划分标准在于汉字构成由线条演变为笔画,偏旁部首更加规范,造型结构更为减省。虽然象形观感降低,但表意属性未变。隶书及之后的草书、楷书、行书皆属于今文字。有人形容后三种的风格变化好比人在跑步、站立和行走时的姿态变化。宋代刻印的楷书规矩、漂亮,称为“宋体字”。虽然今文字较古文字更加便于书写,但受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以及汉字繁难特点制约,直到明清时期,读书写字仍然是少数人掌握的技能。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毛主席提出改革文字接近群众。周总理列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等改革任务。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24年后,该方案被ISO国际标准采用。1965年政府公布了正式认定的《简化字总表》,收入简化汉字2238个,这些字的笔画比繁体时平均减少了一半。这次简化的主要标准为:一、保留原字轮廓;二、以部分代整体;三、借用古体;四、草书楷化;五、同音代替等。笔者认为“標”简化为“标”就是第二、三、四条标准共同作用的结果。“示”古义为祭祀所用神主,来源于古代两种祭祀形式:一种是以牌位供奉;另一种是用和祖先长得像的人代表,通过祭拜这个人联结神主的意志。“不肖子孙”古义是指不像祖先的人做不了家族的神主。从这个角度理解,“标”字简化后更加突出了模仿、联结及标样的含义。

2.4 汉字载体的标准化

古今汉字演变受到时代、用途以及书写载体等因素交融影响。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首领占卜的文字。古代称铜为金,金文是使用模具铸造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多记录感谢天子封赏的铭文。齐人所著《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青铜冶炼标准:“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青铜器制造标准化支撑了古时青铜文明的繁荣,也扩大了文字的使用范围,使得文字从首领、天子来到了大臣之间。

秦始皇用于宣扬自己功绩的石刻标志着汉字的诉诸对象扩大到了所有臣民。当时大规模发放的标准度量衡器具上也用小篆记录了类似的内容,陶制量器外侧“敕诏”采用模块组合印制,可视为广义印刷的起源。若论汉字自身标样,西汉、东汉、唐宋以来,中央政府都曾刻立记载儒家、佛道经典的“石经”,用于规范一段时间的汉字书写,尤以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最为著名。古人多用细长的竹、木板记录文字。重要的公文和经典也会写在珍贵的白色丝织品上,以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老子》为代表。东汉蔡伦(约61—121年)借鉴湅帛的打浆与脱胶工艺,增加抄造和干燥工艺制定了造纸标准,首创质地光滑可写字的蔡侯纸。

3 对中国特色标准化的启示

3.1 标准化与汉字相得益彰

几千年来,汉字及其载体通过循序渐进的标准化,不断扩大使用范围,传播文化和知识,强化超时空联结属性,传承中华文明。标准小篆将语言异声的秦帝国人联结在一起;简化字帮助新中国快速降低文盲率;宋代就已出现了研究古人历史文化的“金文学”;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研读居延汉简与二千年前的古人交流;至今屹立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开成石经成为历代科举的标准教科书。标准化的汉字及其载体将治学、教育与造纸、印刷联结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与发展。《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处理用汉字部件规范》等标准以及拼音、五笔等输入法帮助汉字成功融入了信息时代。3462种、79,300余卷、约8亿字的《四库全书》电子化后可以存在小小硬盘中。现代网络数据库和检索技术,大大方便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学习中华文明和文化。

3.2 从标准化自觉到标准化自信

分析汉字的标准化历程,几千年来一直是在集中统一与民间自觉的转换促进中不断前行。秦标准小篆被推行的同时,民间流行着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发展至东汉中后期为官方认可。历代中央政府在规范字体的时候都会借鉴民间通行的俗字。新中国公布的第一批简化字中大部分来源于古代书籍,最早有始见于先秦的字符。汉字标准化能够将统一与自觉、传统与未来有机融合,需要归功于“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

如图1所示,“和”本义相应也;把“口”换成“皿”表示味道的和谐;“龢”则表示音调的和谐悦耳,需要各种乐器配合发出徐疾、高下、短长等声音。古人由“禾”造出了一系列表示和谐协调的字。相对于野生乱长的草,“禾”是整齐种植的,得到天地、日月、空气、水土等滋养,是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一直追求的文化理念”。

“和而不同”为汉字标准化赋予了整体观、和谐观,帮助汉字始终保持着表词性质,没有走向拆分为音素的拼音文字道路,成为了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联结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标准化意识与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一样特色鲜明:既传统又自觉,强调整体与和谐,注重实践和改进,核心在于联结。回顾汉字标准化史,标准化是契合中华民族的方法论,坚定了我们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标准化工作的信心。

3.3 对中国特色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1)建议进一步重视并调动好社会力量的标准化自觉,继续运用和而不同的智慧,既通过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好政府颁布的标准,又通过社会组织自主制定好团体标准。截至2023年9月团体标准已近6.5万项。建议及时总结并深化创新,健全企业、消费者等相关方参与标准制修订的机制。

(2)建议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交流与合作,继续运用和而不同的智慧,吸收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区域的有益经验和力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因篇幅有限,本文没有回顾汉字与外国文字的双向影响。历史上,不仅有汉字文化圈,汉语中佛、菩萨、狮子、葡萄等均来自外来语,丰富了汉语与汉字的库藏。

(3)建议在重视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目前中国的标准化工作迈入新时代,标准数量、应用领域、注册专家人数己经名列世界前茅,但理论研究方面与其他标准化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有所欠缺。能够媲美李春田老师的成果仍不多见。建议国家支持、鼓励相关机构和人员多产出类似麦绿波所著《标准学》《标准化学》,王平等著《标准的力量--工业和社会治理的规则》以及于连超的《标准化法原论》等理论成果。希望形成几大流派,百家争鸣,互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理论体系。

(4)建议重视并加强标准化数据安全工作。信息化和标准化都是促进社会乃至世界联结的有效方法。新时代是二者融合的时代,是数据标准化和标准数据化的时代。《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标准运用由产业和贸易为主扩大到经济社会全域”。预计未来,中国不仅是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也会成为首个建成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的国家。数据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建议现在就深入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简介

张晓宇,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项目管理。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联结中国特色汉字
联结型微课程在知识展示与建构中的作用分析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构建良好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