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4-04-29傅燕玲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28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欠发达地区

傅燕玲

摘要: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学生因阅读量不足的而影响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而群文阅读切合部编本教材“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以对多文本进行“比较与整合”的方式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笔者就以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尝试从古诗词的题材、作者、意象三方面拟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为欠发达地区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案例。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初中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

欠发达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大多沿用单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群文阅读切合部编本教材“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它以对多文本进行“比较与整合”的方式,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加深理解与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

一、群文阅读的概述

据现有资料,群文阅读是2006年由台湾“小语会”前会长赵镜中先生最先提出。对“群文阅读”作清晰界定的于泽元等专家指出: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它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建构策略包括议题的拟定、文本的选择、文本分析思维策略、课堂结构的规划等,故群文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议题的确定。笔者就以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为例,重点介绍对议题的内涵与类型的认识和教学实践策略。

二、群文阅读议题的内涵与类型

以群文阅读模式开展古诗词教学,建议首当提炼议题。而议题是指人们在阅读时进行深入探讨的线索或探讨的话题,它能贯串这组文本并把文本组织成一个整体,是这组文本能成为群文的DNA。

群文阅读教学依据教学目标和选文内容,拟定的议题主要有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两大类。内容议题是指针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所生发出来的讨论话题,例如角色议题、主题议题、情节议题、场景议题等。形式议题亦即结构议题,它所选的文本一般都要有鲜明的结构或形式特征,主要有文体议题、内容议题、思维议题三种。

三、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议题是群文阅读具有统领作用的灵魂,能加强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为后期的教学做好铺垫。[2]笔者认为议题的提炼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选编情况、作家作品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生活应用、社会热点等。笔者尝试从古诗词的题材、作者、意象三大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以古诗词的题材为议题

古诗词按题材可分为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哲理诗、田园诗等。笔者曾以边塞诗为例,选用唐代四首边塞诗《夜上受降城闻笛》《使至塞上》《从军行(其四)》《陇西行(其二)》,以“唐代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为议题,教学目标如下。1.熟读四首诗的内容,感受边塞诗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2.感悟诗歌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家国情怀。3.强化学生珍爱和平、保家卫国的意识。课堂上以各诗的内容、主题和手法为抓手,分析四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以边塞月夜图表达战士们深沉的思乡情;王维的《使至塞上》以壮阔雄浑的大漠风光抒发慷慨悲壮、达观之情;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以危急战况、豪壮誓言表现报国壮志;陈陶的《陇西行(其二)》写伤亡惨重和家人悲痛,批评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学生整合出边塞诗的内容有描写悲壮之景、戍边之苦、杀敌之勇、战况之烈、伤亡之痛的差别,又有反映古代人民为了国家和平、人民安宁而“舍小家为大家”作出的巨大奉献之共同主题。为学生学习唐代以后的边塞诗、爱国诗夯实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读一首——学一类——明一群”的方法进阶,而不只是停留在某一首古诗的理解上,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大有帮助。

(二)以古诗词的作者为议题

“知人论世”是学习古代经典作品的重要方法,把同一作家的多首诗词放在一起探讨,既可全面且深入了解其人生经历,又能更好地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笔者以“诗圣”杜甫为例组织群文阅读教学。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命运多舛引致诗风大变,他的“沉郁顿挫”诗风并非一蹴而就,故以他一生的四个阶段为线索,选择了以《望岳》《兵车行》《月夜忆舍弟》《登高》为文本,拟议题为“情随境迁,感慨系之”组织杜甫诗的群文阅读。

杜甫34岁前的读书与壮游阶段,壮志凌云、豪情万丈,充满希望积极进取,以《望岳》为代表;35至44岁的困守长安,重新认识朝廷和社会,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孤独无助,同情百姓关注民生,以《兵车行》为代表;45至48岁的陷贼为官,对战乱的厌烦,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悲叹,代表作《月夜忆舍弟》;49至59岁的漂泊西南阶段,忧国忧民,感怀世事,心境恬淡,以《登高》为代表。以杜甫的生平为经,以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作纬,以“知人论世”较全面地理解诗人心路历程,深化理解“诗言志”的传统文化精髓。

(三)以古诗词的意象为议题

同一意象在不同情境或不同诗人的笔下,其内涵会发生变化。如菊花,从古代伴随诗歌走来,它的形象在屈原的笔下是他高洁人格的象征,在历代诗词中,这“花中君子”在经典文化中大放异彩。笔者有意选取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陈亮的《卜算子·悄静菊花天》,郑思肖的《画菊》和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为议题。陶诗之“菊”代表着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恬淡惬意的情怀;孟诗之“菊”是重阳节老朋友的深情邀约,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陈诗之“菊”是对亲友的寿诞生辰的祝福;郑诗之“菊”是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李词之“菊”是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写照。它们都是超然物外之“菊”:重阳相聚、生辰祝寿、坚守气节、爱情相思等,或与时代风尚(隐逸、崇屈、崇陶)、传统节令(重阳赏菊)、民间习俗(祝寿风行)、婚姻爱情等关联。[3]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同一“菊花”于不同诗人笔下意蕴的变化,加深认识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之美。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具有贯通性、关键性、可议论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改变了以往欠发达地区教学中量少而费时、单篇低效、单向理解的问题,呈现出量大而高效、多元思考、多元理解、多元议题的优势,为欠发达地区初中语文教育理念的改革提供了路径。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2]芦蓉.群文阅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49-50.

[3]高涵博.简析宋词中的菊花意象[J].文学艺术2010(4).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欠发达地区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浅谈小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以写定教,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