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沉痛无奈的时代哀歌

2024-04-29于晶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34期
关键词:铜元从文中说书人

于晶

《说书人》是现代作家师陀于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我”的视角,叙述了一位说书艺人在街头以说书表演为生,最后凄惨去世的故事。关于它的主题解读,大致有这样一些看法:对说书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人性冷漠的批判和揭露,对世人只重物质不重精神的委婉批评,对传统文化没落的隐忧……笔者认为这些解读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忽略了对其根源的追寻:该小说为衰弱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沉痛而又无奈的哀歌。

一、文中的“钱币”透示了社会的衰弱。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个小小的事物往往蕴含了深刻的情思。不同的钱币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妨从文中几处有关钱币的描写闲笔来探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小说的社会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文章最后注明的1942年,那时中国社会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虽然小城处于大后方,但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辛,从文中提到的几枚钱币可见一斑。

文章第2段结尾处写道“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而在第5段写道“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制钱是明清两代由本朝官炉铸造通行的铜钱,以文为单位,后来由于币制混乱等因素,制钱的名义值与实际值差距不断扩大,逐渐被逐出流通领域。铜元是清代末年至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制辅币,俗称铜板,面值有一文、两文、五文、十文等,从文中看,此处的铜元应是最小的。因此,我们从文中的相关细节可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物价飞涨,钱币贬值,原来的制钱已经失去了它的流通功能,而现有钱币的购买力也在下降。社会的衰弱表现为:听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城隍庙是一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在人们心里是保佑地方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所,但现在,“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

二、民众的冷漠折射了社会的萧条。文中的民众冷漠,缺乏同情心。开始时听书的人不少,给的钱却不多;再后来,老听客越来越少,说书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当“我”在街头详细询问说书人的死因及其家庭情况时,回答的人显得多么冷漠与不耐烦。说书人走了,他的灵柩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他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扫着浮尘:这是对死者多么的不尊重。“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死者还要受到扛手的无情嘲讽。

花一个或两个制钱听说书人说书,这既是施舍,也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当时许多百姓日常的休闲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恶化,百姓生活困窘,许多人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出一枚小小的铜元去施舍别人了。以至于说书人一场书说下来,收到的钱竟然难以维持最简单的生存需要——两个馒头。像说书人这样因贫而死的人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对于扛手而言,对说书人的尊重,远不如馒头和米饭重要,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的常态想法。与其说他们冷漠,缺乏同情心,不如说他们自身也难保,无力相助。

三、说书人的遭遇代表了底层人物的命运。说书人是穷死的,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讲,他用“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进行有尊严的乞讨。在那样残酷的现实中,这种高贵的坚守,在冰冷的社会面前不堪一击。从客观上讲,他悲惨的命运,又是一种必然。说书人是当时社会中一个凭着自己一技之长来谋生的街头艺人,也是当时社会中众多底层小人物的一个典型,底层人物的命运和社会大环境是紧紧相连的。年景不错,百姓手头有点闲钱,那么底层人物就能混个温饱;时逢乱世,民生凋敝,百姓自身难保,此类底层人物即便有精湛的谋生技艺,再拼命地工作,也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说书人的悲惨命运,只是当时社会众多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四、“我”的情感与理想在现实面前脆弱无力。“我”是一个见证人,小说以“我”为线索,观察到说书人每次说书所得的钱币收入等信息,体悟到说书人的贫穷与凄凉身世:精彩说书,收入微薄;带病说书,收入难以糊口;孤独地死去,被葬乱葬岗。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但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即“我”对说书人及其事业非常崇拜,对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但又无能为力。在“我”的观察中,说书是一个收入微薄、朝不保夕的职业,但“我却被迷住了”,因为说书人通过他精彩的表演,“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因此,我对说书人非常崇敬、仰慕,我对说书事业也非常崇拜、向往。

“我”对说书人的遭遇寄予了同情。说书人,这样一个有着一身本领的人,竟然因贫困而死去;评书,这样一个能将传统文化传递给人们的事业,竟然在小城永远消失了。这是何等的凄凉,何等的落寞。但“我”对此无能为力,也无可奈何。面对说书人在贫穷中死去,面对曾给人们带来精神希望的传统评书悄然离去,面对小城的人们的无比漠然,“我”虽然能深刻地意识到,并且感到非常伤痛与惋惜,但面对现实,却也无能为力。从另一个角度讲,说书人是当时社会一个能传承传统文化的街头艺人的典型,他所代表的是社会底层人物群体,而“我”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个个体,无法改变这个社会,当然也无法改变这类人物的命运。尽管“我”也很向往说书这个职业,但美好的理想、悲悯的同情心,在现实面前,显得多么脆弱与无力。

社会的萧条、人性的冷漠、底层人物命运的悲惨、传统文化的慢慢消失,悲悯人士的同情与无奈……为这个衰弱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沉痛而又无奈的哀歌。

猜你喜欢

铜元从文中说书人
铜元收藏怎么玩
Humor and Laughter: Health Benefits
Max讲故事——说书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清末铜元余利及其影响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
种子
如何收藏清末和民国铜元
答案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