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纵连横,精准之花处处生

2024-04-29吴少妮

关键词:教学实践

吴少妮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三下教科书编选了两个紧密围绕关键语句的单元,即第三、四单元,教师从编排逻辑及作用等方面梳理教科书关键语句的呈现过程,深耕关键语句相关内容的板块,依托关键语句展开把握语段、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可以尝试摘录、改写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辨析、提取、概括、综合等完整的思维过程,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展阅读实践,从而掌握这一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教科书 关键语句 教材编排 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选编了两个紧密围绕关键语句的单元,立足于一段话的学习,以课前提示或课后题为切入口,围绕关键语句精准教学,“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从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且“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生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一、审视教材,明确关键语句的呈现过程

(一)关键语句的教材编排

1.关键语句的提出时间

关键语句,就是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能表达一个主要意思、一个主要观点,及一种最紧要的情感态度的语句,着重指向内容。三上第六单元的单元提示明确提出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在课后习题、词句段运用等模块里反复出现。“交流平台”里作了小结:一段话开头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内容都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关键语句的概念,此前只是略有渗透,如: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通过提取主要的信息,了解课文的内容”。[2]

2.重视复现,螺旋上升

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关键语句的概念,到了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是从引导学生指向学习表达的角度复现了关键语句的内容。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三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立足于一段话,准确地判断出这一段话的关键词和语句,并掌握借助于关键词汇来概括某个段落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关键词汇资料的提取能力。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于学生们提出了进一步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学生只有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知道这样的一段话围绕着哪个词来写,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它们是否具有概括性或者提示的关键词和语句,从而可以概括得出这样一个词的主要含义。如:《赵州桥》这篇课文,借助关键语句进行教学,许多自然段都能一目了然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的意识,多次实践。在教材编排中,强化段的教学,理解篇的主要内容,从关键语句的直接摘录,到由此概括大意,从渗透内容培养意识,到主动运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关键语句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层次脉络

关键语句是理解一段话、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抓住关键语句是手段,理解主要意思、体会思想情感是目的。关键语句在结构上,起了过渡、总起或总结作用,抓住这些语句可以了解、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3]比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开头:“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抓住这一关键句,理解课文写了各种招牌的店铺,还描述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热闹场面。又如:《花钟》一文,学生根据两个关键语句的提示,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地给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不同的花朵所开放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以及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文章脉络一清二楚。

2.有助于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上第六单元“交流平台”中指出:“一句话的开始就是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所谓一段话,指的是自然段,也指由多个自然段组成的意义段。至于整篇课文,则是一段话的范畴再扩展而已。如:《纸的发明》开头写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叙述,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这一关键句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二、结合实际,深耕关键语句的教材板块

(一)层层递进,不同角度阅读教学

1.阅读理解的角度

对于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意思的阅读方法,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运用这一方法。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尝试摘抄和改写两种方式。“摘抄”,就是直接摘录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比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开头关键语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就直接表明了这段话的意思。“改写”,就是在关键语句的基础上,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增删语言内容、调整语言方式等概括一段话的意思。比如:《花钟》的第2自然段由关键语句“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呢”的提示,讨论得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时间有关”。

2.学习表达的角度

三下教材第三单元在《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均突显出关键词语句这一语文要素。如精读课文《赵州桥》的课后题:“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详细地介绍了桥面的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龙的各种姿态。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明确了语文素养落实的过程。

(二)一一铺开,落实体验阅读过程

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关键语句的内容:有时可以依照关键词的提示来概括出这样一个词的大意,并且总结出关键词和语句可能出现的位置,有时候可以通过直接参考或者引用关键句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一一铺开,展开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体会思考过程,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如下面《小虾》第3自然段的教学。

师:这段话共有几句话?关键句是哪一句?生交流回答。

师:是的,关键语句在开头。我们一起读一读,想一想,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有趣)

师:你从哪儿读出小虾有趣的呢?读一读,画一画。

生:“它们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我觉得小虾生活得很自在。(板书:自在)

师:你很善于观察,真棒!谁再试着读一读?生读。

生:“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的,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吗?

生:小虾生气的时候很有趣。

(板书:生气)

师:说得很好。

师:比较着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师:从哪些词读到了小虾很生气?

生:“蹦去”“舞动”。

生:我们生气的时候,就会甩手或者嘟嘴巴,它的钳子就是我们的手,就是“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这些词语用得真好!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生:用十分生气的语气读。生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有趣的小虾仿佛就在我们面前。

生:“如果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就会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我觉得小虾打架很激烈。

(板书:打架)

师: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生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有趣的小虾。

课件出示,总结阅读方法:这段话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大家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理解内容,提取信息,概括意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不仅有一个自然段的阅读学习过程练习,还需有一个语义段、一篇课文的阅读学习过程练习。借助关键语句,从阅读理解概括一段话,渐进递升至理解一个语义段、一篇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掌握方法,才会有能力的提升。

(三)细细演练,掌握实践阅读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最终的教学任务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阅读,有序表达,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最好的途径。在学习阅读方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时,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反复运用。

1.学会迁移

一个自然段、一篇课文的学习方式,可以迁移至其他相似段落、相似课文的自主学习。按照统编版教科书的编写安排意图,精读课文学习“得法”,在略读课文及其他板块引导学生“用法”。如:学完《花钟》第1自然段,学会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在关键语句的提示下,使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回顾总结关键语句的用法;学习第2自然段时,以此类推,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每个句子的内容,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同样在略读课文《小虾》的学习中,体会课文中第3自然段,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得很清楚。在课文中,还出现了用多个自然段把一个意思写清楚,成为了一个意义段。语言内容的扩展,迁移方法的运用,对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单元“交流平台”更是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关于关键语句的知识点,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素养的认识。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提升关键语句的语文素养。

2.反复实践

并不是确定了关键语句,就可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更多的阅读实践需要经历复杂的思考过程。要在不断的演练中掌握方法,要落实摘抄和改写两种方式的学习和运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三单元“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照着《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有关句子进行仿写,通过仿写,尝试将阅读中获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加以运用。如:

师:自由读读例子,说说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找到关键语句,两句话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

☆两句话都用了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师:以“操场上真热闹”为关键语句,同桌互相说说,再把它写下来。交流评价。

师:仿写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选一个开头写一段话。

教师选取例子,组织学生共同评价。

统编版教科书关键语句的提出,为精准教学供了有效的着力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要求也为教学指明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贡如云,黄伟.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改造[J].教材,教法,2017(8):40-45.

[3]梅培军,黄伟.互文性阅读的教学形态及其教学价值[J].教材·教法,2018(11).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低年级卫生习惯的培养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