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呼吸训练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
2024-04-28池璐彭丽娟时晨晨
池璐,彭丽娟,时晨晨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江苏徐州 221000
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病残率,提升生存质量的治疗方式。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作为治疗心肌梗死的常见疗法主要手段,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但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2]。为了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水平,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需在术后临床干预中加强患者呼吸训练与指导[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临床运动功能和康复阶段干预中常用的干预方式,在该理念基础上开展呼吸训练指导可以给予患者感觉刺激、阻力等多方面干预,对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调节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4-5]。为进一步证实该理论的有效性,本研究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心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实施呼吸训练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本院治疗的92例心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75.13±5.12)岁;支架植入数:1~3个,平均(1.42±0.23)个;体质指数20~39 kg/m2,平均(25.13±3.69)kg/m2。观察组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74.65±5.24)岁;支架植入数:1~3个,平均(1.39±0.25)个;体质指数20~38 kg/m2,平均(24.96±3.7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1101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6]者;首次接受PCI手术治疗者;术后病情稳定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者;合并神经肌肉、骨关节系统疾病者;合并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水平,饮食需以清淡为主,按照医嘱用药的同时在康复阶段给予患者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端坐位,用鼻吸气,吸气过程中放松腹部肌肉,呼气时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5 s内呼出气体。患者放松腹部肌肉,护理人员双手加压在患者腹部,在患者吸气时不下压,呼气是双手随之下沉,呼吸末端加压于腹部,反复加压干预20 min。吸气时不做压迫,呼气时做胸廓放松训练,在患者肋间松动时一只手沿着肋骨向下放置,另一只手放在相邻肋骨处,做拧毛巾的动作捻揉患者腹部辅助呼气,再次吸气时去除压迫。
联合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护理中融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的呼吸训练干预。(1)训练前热身。患者取侧卧位,通过肩胛带和骨盆带全关节的活动激活患者身体的肌肉,该活动维持5 min。(2)呼吸训练。①患者取坐位,双侧肩胛由后下向前下延伸做吸气,躯干屈曲做呼气。②患者双上肢动作结合吸气和呼气的频率进行练习,在吸气时充分打开胸廓,呼气时将气体充分排出。③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在患者能接受的阻力程度内给予胸骨和双侧肋骨压力,从胸骨施压,由上至斜下方再向尾侧和背侧施压。在施压呼吸过程中双手倾斜放置,手指与患者的肋骨边缘充分紧贴施加阻力。④患者仰卧屈膝,护理人员结合患者腹部脂肪的情况用手指从患者胸廓下部向上方外部推挤,促进患者呼气。⑤在呼吸训练期间结合等张组合、动态反转以及稳定翻转等干预方式,增加患者活动范围,帮助患者优化呼吸的节律。⑥训练期间指导患者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除语言指令指导外,不得与患者进行额外交谈,避免说话影响患者的呼吸频率。(3)放松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舒适姿态),全身心保持放松的状态,通过牵引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体的肌肉和各个关节的紧张感,以冥想的方式或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引导患者深呼吸调节呼吸频率。
1.4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运用Orange便携肺功能仪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肺功能水平进行检测,分别检测患者最大1 s用力呼吸气量(Forced Expiration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以及二者的比值(FEV1/FVC)。
②运动耐力水平对比:通过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5次坐立试验评估。指患者连续坐在椅子上再起立5次所用的时间,消耗时间越短代表患者运动耐力越好。
③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7](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从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8个维度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满分10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Cronbach sα系数0.896,效信度0.98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观察组肺功能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注:FEV1:最大1s用力呼吸气量,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二者的比值。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术后1周70.13±5.62 79.46±5.82 7.821<0.001 FEV1(L)干预前1.23±0.32 1.21±0.29 0.314 0.754术后1周1.46±0.48 1.95±0.52 4.696<0.001 FVC(L)干预前1.67±0.43 1.73±0.38 0.709 0.480术后1周2.02±0.52 2.65±0.68 4.991<0.001 FEV1/FVC(%)干预前59.13±5.58 58.65±5.64 0.410 0.683
2.2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运动耐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水平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干预前9.13±1.23 9.32±1.08 0.787 0.433干预后8.86±1.21 8.02±1.13 3.441 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生理机能80.13±5.13 88.96±5.34 8.088<0.001生理职能76.46±5.13 87.16±5.32 9.820<0.001躯体疼痛77.12±5.46 85.96±5.58 7.680<0.001一般健康状况76.43±5.26 87.95±5.46 10.306<0.001精力80.13±5.46 88.96±5.89 7.457<0.001社会功能82.13±5.26 90.13±5.58 7.076<0.001情感职能80.13±5.23 89.13±5.86 7.772<0.001精神健康79.43±5.26 87.96±5.84 7.361<0.001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术后患者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等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8-9]。为了降低患者术后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受到的负面影响,加强患者术后干预非常关键[10-11]。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特别是在手术后可能存在的呼吸困难情况下,改善肺功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气体交换效率,降低肺部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基础上开展呼吸训练能通过外力干扰的方式辅助患者进行呼吸,通过热身、呼吸训练和放松3个阶段的干预,能实现阶段化的干预模式,能使患者更有效地融入呼吸训练当中,也能帮助患者缓慢调节呼吸频率,提升呼吸频率的稳定性[12-13]。心梗PCI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心理负担,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放松等技巧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呼吸训练可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大量研究表明,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实施呼吸训练指导,结合保持、放松、牵引等方式给予患者呼吸训练指导,不仅可以促进心功能水平的改善,还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4-16]。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能经历肺功能下降,呼吸训练通过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利用呼吸肌肉,扩展肺部活动,提高通气效果,从而改善肺功能。该干预模式强调模拟自然运动,通过复杂的运动模式激发患者的本体感觉,这种综合性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促进康复运动模式的建立。同时该干预模式也注重交叉性肌肉协调,通过斜对角的运动模式促进不同肌肉群的协同工作,这对于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增强肌肉协调性,减轻运动不协调可能导致的不适感。因为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症状。在该理念下实施的呼吸训练不仅有助于生理方面的康复,还通过促进身体的放松和整体的舒适感,有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的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在康复期间可能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活动水平。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因心肌梗死PCI带来的功能性限制。
本研究中指出观察组术后1周FEV1/FVC(79.46±5.82)%高于对照组(70.13±5.62)%(P<0.05),高伟等[17]研究中同样指出观察组干预后FEV1/FVC(78.36±8.86)%高于对照组(70.08±11.11)%(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观察组运动耐力水平(8.02±1.13)s短于对照组(8.86±1.21)s(P<0.05)。陈玉柳等[18]研究指出观察组运动耐力水平(8.29±1.04)s低于对照组(8.78±1.15)s(P<0.05)。本研究与多位学者研究成果具有相似性,可见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术后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提升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