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住院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2024-04-28曾真彭夫松

中外医疗 2024年5期
关键词:转氨酶营养液胃肠道

曾真,彭夫松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老年医学科,北京 10002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老年人越来越 多,对医疗需求也越来越大。高龄住院老年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使患者的机体发生了严重的损耗,同时营养摄入不足会直接导致疾病难以康复,尤其危重患者非常需要营养补充来提高机体免疫力[1]。高龄老年患者由于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变、衰弱等原因,常常出现吞咽障碍、无法进食、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发生率高等情况,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2]。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肠内营养支持,但仍存在一些无法接受鼻胃管管饲的情况,此时肠外营养可以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和补充[3]。本文回顾性选取2022 年2 月—2023 年2 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66 例高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高龄老年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并进行观察,了解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高龄老年人的疗效和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回顾性查询电子病历系统并筛选出本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应用营养支持治疗的66 例高龄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5例;年龄75~88 岁,平均(80.56±5.56)岁。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6 例;年龄75~88 岁,平均(80.79±4.85)岁。两组高龄住院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高龄患者(年龄≥75 岁);②符合营养支持的适应证,无法经口进食者;③给予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 周以上。排除标准:①存在重度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②观察指标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输液成分主要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根据患者情况计算每日需要能量和补液量等,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将预先配置的营养液输注到大静脉中。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干预,经由鼻胃管输入肠内营养混悬液,根据患者情况计算百普力肠内营养液需要量,初始少量鼻饲,用量为160 mL/次,再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耐受情况逐渐调整,在2~3 d 内达到患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用量为500 mL/次,时刻关注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

1.4 观察指标

对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周采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检验,包括血常规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耐受情况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腹泻、腹胀、呕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胃肠道感染),总发生率=各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血常规、耐受情况指标为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xˉ±s),g/L]

2.2 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血肌酐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耐受情况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血肌酐比较(xˉ±s)

2.3 两组患者胃肠道及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7%,高于对照组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高龄住院老年患者处于疾病急性期,病情较重,其机体储备、耐受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吞咽功能、胃肠道功能障碍,易造成机体营养摄入障碍,极易合并多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4-5]。肠外营养主要是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为机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可为患者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肠外营养无需消化,有利于患者对营养的全面吸收。肠内营养通过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更符合生理过程,适用于大部分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6]。但是高龄老年人常面临更加复杂的临床情况,如吞咽障碍但又拒绝接受管饲、因胃肠道疾病导致胃肠功能异常、消化道肿瘤出血、鼻咽部肿瘤无法下胃管或食管肿瘤导致狭窄而拒绝胃造瘘术等情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各有优缺点,需要权衡利弊根据患者情况制订出个体化方案。

有研究表明对于危重症早期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维持患者的肠道恢复能力,保持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完整性,避免肠道细菌发生移位而出现的感染,因此肠内营养支持通常是首选途径[7-8]。肠外营养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肠外营养能避免可能出现的肠内营养的消化道不耐受症状,同时能减少误吸风险,通过调节补液配方,可以快速纠正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等,能在较短时间纠正营养不良状况,且能较好地达到机体所需的热量、蛋白量及比例,是胃肠道功能缺失患者可靠的提供营养的途径,且其相对方便,患者容易接受。但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以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可导致肠黏膜发生废用性萎缩,进而降低肠黏膜绒毛通透性,不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血白蛋白(28.12±5.63)g/L、前 白 蛋 白(0.18±0.02)g/L、转 铁 蛋 白(1.62±0.28)g/L、血红蛋白(128.69±15.75)g/L 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崔益明等[9]研究中 “研究组的血白蛋白(47.5±3.6)g/L、前白蛋白(47.7±3.6)mg/L、血红蛋白(109.1±3.3)g/L 高于常规组(P均<0.05)” 的结果具有相似性。且该研究中还显示,鼻空肠管对于肠鸣音减弱患者、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患者非常适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过鼻空肠管的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证鼻肠管使用效果,还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加强护理干预。另外也可以调整输注方式,彭剑雄等[10]在相关研究中表示,营养输注包括鼻饲针筒间断推注、营养泵等,其中鼻饲针筒间断推注主要是将营养液通过鼻饲针筒推注到肠内,速度相对较快,由于输注速度过快,不容易控制,导致出现误吸、食物反流、食物残留的概率相对较大,同时还会使患者口咽分泌物和胃液分泌量增加。营养泵是一种便捷且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营养液的输入量,同时还可以对营养液进行加热,有效减少肠内营养支持的应激反应。所以,目前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比较多,医护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合理地选择相应方式,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11-12]。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在高龄住院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营养水平、血液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安全性更高,疗效也更好,为了减少胃肠道不耐受情况,具体选用何种管路及灌注方式等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猜你喜欢

转氨酶营养液胃肠道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