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4-04-27张少华

考试周刊 2024年17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

课题项目:文章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开展‘四史议题教学推进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DJY-2021-A-b147)成果。

作者简介:张少华(1979~),女,满族,广东从化人,广州市南武中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

摘  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发展,文章在分析高中生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探寻高中生政治认同教育应关注的原则,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养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新结构教学评框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7-0151-04

敬重教育、倡导学习是建设国家的根本,重视贤能、培养人才是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国家教育的根本問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其中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正式确立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其中,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包括对国家、民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同。政治认同是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处于四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地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对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促进其适应、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成长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具有重要的价值观导向意义。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意蕴

从素养内容来讲,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求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形成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从教育过程来讲,政治认同教育是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指导下,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阵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教育的能力。

从学习过程来讲,政治认同素养教育包含正确认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政治认同教育也应该关注课程中学生“知情意行”四方面的规划,让学生能在复杂多样的情境中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出应有的政治认同素养。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三个辩证统一

(一)遵循个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原则

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政治认同教育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我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看问题;另一方面,要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知历程,把个人的成长放在社会发展的维度中考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的方向。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着精辟的论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反复的实践中获得认识,并不断推动认识的发展,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最终为实践提供服务也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优秀品质。政治认同素养教育应该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的议题探讨、活动探究,让思政小课堂立足于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等综合活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练就正确认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坚持教与学辩证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思政课的政治认同教育是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广的教育,需要教师掌握马哲、政治经济学、法学、逻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广泛了解国家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领域的历史与时政,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做到教与学的辩证相统一。

另一方面,政治认同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学生主体的感悟,应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辩证统一。思政课的政治认同教育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专业地规划课程体系,运用议题研究、小组研学、课堂辩论、专题演讲等形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发挥自觉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慢慢体会,提升政治认同。

三、 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高中思政课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路径探究

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认知心理学和张云平的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理论,教师可以结构化的教学评方法开展高中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具体为:组织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单元,创设以真实时政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情境,设计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结构化任务群,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素养评价(图1)。

图1  应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赋能学生政治认同的运行机制

下面以教学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第六课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更好地开展思政学科政治认同教育的路径。

(一)大单元设计:设计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单元“述理”

40分钟的课堂容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设计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单元让学生能更好地开展系统的思政学科学习,以延展课堂的知识宽度,让学生明理增信。本单元内容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内容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本单元的教学逻辑是以“人民民主”为中心,探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环节(图2)。

图2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保障

其中本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教授对象是贵州某市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和高中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宪法中规定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民享有民主参与的权利”有初步的了解。单以高一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难以深入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内涵、作用。因此教师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设计以贵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情境背景的梯度化议题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实行民主权利的实践方式,促使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同感,表1为本课的进阶式学习目标。

表1  基层群众自治的学习目标

学习进阶学习方式学习任务与学业表现学习水平

习得性学习再认-建构1. 回顾《政治与法治》的大概念,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中心,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知识框架,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水平一

应用性学习分析-综合2. 回眸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故事、安顺市脱贫攻坚战,认识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了解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平二

适应性学习实践-自动化3. 体验“共推城乡建设  共建幸福港湾”的基层民主实践,积极行使公民民主权利,为所在乡村、社区的建设提出可行之策。水平三

拓展性学习评价-价值化4. 分享参与基层民主实践的感受,分析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与启示,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的体现,自觉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公共参与素养和能力。水平四

(二)协作探究:组织结构化真实情境下的结构化思政学科任务“强基”

教学过程是一种从文化认同、文化体验,到文化反思、文化自觉的文化实践过程,深度理解、意义生成、能力转化、拓展迁移、反思感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节点。思想政治课要根据学生特点,创设以真实时政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情境,设计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结构化任务群,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强化基本知识的应用,练就提升政治认同的学科关键能力。特别是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化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活动情境中,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调动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下,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参与思政课堂探究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建构的过程,由自身的参与而产生出个人体验的过程。针对本课授课对象所在城市,我创设了以下序列化的情境进阶展示与情境任务群:

组织学生通过以“共推城乡建设  共建幸福港湾——体验基层民主实践”为主题的沉浸式的学习研讨。首先,两组学生分别开展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成果及其展示的评选:

A组:情境:安顺市阿歪村的前世今生

任务:共推乡村振兴  同建美丽家园

问题:假设你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请你为本村的乡村振兴制定一些可行策略。

B组:情境:安顺市南郊社区的智慧化管理

任务:共建和谐社区  同创幸福生活

问题:假设你是本社区的居民,请为建设幸福社区出谋划策。

然后,组织学生分享美丽乡村、幸福社区由你我他共商共建共享过程中参与基层民主实践的感受,并提示他们可以从活动的意义、活动的启示进行多角度思考。学生在交流中,真正感悟基层群众民主参与实践的意义,从而自觉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认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支持,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三)塑造提升: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素养评价“导行”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和各种具体的政策要求,还要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并根据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及时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进行合理的评价。一方面要“求同”,评价要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而服务,本课中要让学生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究中认同和理解党和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支持党和国家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异”,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展示个性思维。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正确认知,指出学生的认知偏差,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本课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为该地乡村振兴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做到将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内容对实现课程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提供指引都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高中思政课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路径探究,作为一种核心素养下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素养发展要求做出了应答,它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培育学生思政学科素养的新颖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张云平.构建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有效反思和改进学习测评[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6):52-58.

[3]张智.通往人的全面发展之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杜一雄,钱心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5]张燕鸣.新高考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的路径[J].高考,2023(16):54-56.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