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统整视域下的童话教学

2024-04-27石韵欣

考试周刊 2024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读写结合童话

作者简介:石韵欣(1990~),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州市仓山区第八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学生们从婴幼儿时期最先接触的文章体裁便是童话,童话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有的人物形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榜样,而有的反面人物成为孩子们引以为戒的例子。阅读童话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事情,带着思考的阅读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键词:单元统整;童话;语文要素;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7-0014-04

利用单元统整的方式进行童话单元教学,可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升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的整体性,明确教学的目标性,从而优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 依托要素,进行统整

统整教学是一种有目的地将相关知识点组织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选取了四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充满了奇特的想象。通过这四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童话的丰富想象力,并从中获得实践的收获。

首先,让我们来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通过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我们可以理解她内心渴望实现的愿望。这告诉学生,想象是有一定依据的,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绝大部分的想象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提升。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理化想象的思维能力,即通过观察现象了解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其次,通过《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学生可以看到种子通过梦想和努力最终实现了它的生命历程。这让学生明白,想象和努力是实现梦想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奋斗的力量和追求梦想的意义。再次,在《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童话中,幽默的方式表达了红头遭难经历过程。这让学生明白,通过幽默的手法来表达故事中的经历,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也是一种借助想象力来传达信息的方式。最后,通过《一块奶酪》这篇童话,我们可以看到蚂蚁们在严格纪律下抵抗诱惑最终完成任务的过程。这让学生明白,纪律和团队合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团队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义。

通过阅读整单元的童话,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类型童话的丰富想象力,并理解想象是有一定依据的,并不是完全与现实脱离的。他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探究和实践的收获,也能够培养出合理化想象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将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资源整合,促进理解

整合并多方面考虑是童话单元的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利用好教材内优秀的例文,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閱读经验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总结和梳理。学生阅读的童话素材是属于学生个体独有的阅读体验,课内的例文仅仅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欲。因此第三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环节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环节,它是学生学习例文后,掌握并体会到童话丰富想象特点之后的阅读检验,逐渐形成对童话体裁拥有庞大想象空间的意识储备。只有真正成为童话阅读的积极者才有可能成为童话的创作者,为下一步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做准备。

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为“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这是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童话,也是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主题“读读童话故事”的一个提升。相较于二年级上册对童话的认识,仅仅只是激发儿童读童话的兴趣,那么本单元的读书吧更注重童话中精彩情节的交流。在教学时,提醒学生关注小贴士的提示,小贴士里的内容是读书活动的阅读要素,它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这正是对单元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的巩固。提醒学生将发挥想象的习惯深深植入阅读童话类的文章,才能读出其中的乐趣。小贴士的第二则信息是要求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主人公往往是作者倾注了灵魂与心血的形象,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心目中的“艺术品”,若儿童能在阅读体验中很好地融入童话的主人公,捕捉故事情节的精彩环节,就等于和作者来了一次亲密的有深度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其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 读写整合,提升阅读

(一)阅读体验提升童话编写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儿童自己发挥想象编童话、写童话。童话的情节是童话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常常用幻想编织有趣、离奇的故事,在编写童话的时候要注重情节的虚构。但是虚构的情节并不是天马行空,它应该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才具有一定的阅读意义。儿童能编写出优秀的童话一定离不开对阅读与生活的思考,在第三单元的童话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卖火柴的小女孩》与《那一定会很好》都有共通之处,即有相类似的情节。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两个情节直指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就是被爱,升华主题,从而让人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境遇。《那一定会很好》中主人公每一次的转变都是新的愿望的开始,到最终发现一切回到原点才是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那一定会很好”反复地出现在文中也让人感受到主人公享受生命历程中的每一次改变,那种乐观的态度,那种平和的心态是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明显感受到的。这两篇文章虽有情节类似却呈现回环上升的趋势,是学生模仿的范例,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如若运用这种构思方法就能丰富文章情节。《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这两篇文章生动的对话描写能引导学生精准地表达对话,恰当的对话可以增添童话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在这种节奏感较强的童话故事中体验故事情节,可以提高学生对话的写作能力,让童话的核心要素更加丰满。

(二)阅读体验刺激童话续写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其实是第三单元的一种提升,提升学生对童话体裁的阅读体验。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是部编版首次出现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而组织的单元内容,这一单元的存在将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策略,形成有意识的阅读习惯。

善于运用助读系统,推进阅读的进程。助读系统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解、题解,课文插图,作者介绍等内容。以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本课出现了老屋的插图,这就很好地给予学生对老屋的直观感知,看图感知这不仅仅是一座老房子,这还是一位额头布满皱纹、孤独的却又慈眉善目的有情感的老人家。有了插图的辅助,在读文本文字的过程中就更加有融入感。本篇课文首次出现旁批,七处旁批是模仿儿童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也旨在提示学生什么地方可以进行预测,而有意识的预测方式有利于刺激儿童的交互行为,也打开了阅读思路。在读文本的过程中,敏感的儿童会发现本篇文章并未结束,老屋究竟倒不倒还是没有给出答案,这便促使儿童预测老屋的结局,为续写提供了写作的契机。在儿童的种种预测与交流下,会出现种种新奇的结局,教师可布置学生续写老屋的结局作为小练笔,学生出于对前文的理解以及对老屋的喜爱都乐于提笔续写结局,在阅读体验中逐渐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在班内展开交流,最后出现原著的结局,这时,学生便发现童话的魅力在于它会有意料之外的结局,并在其中夹杂着道理。原著的结局老屋做出了改变,它变得乐于等待帮助有困难的伙伴们,突出了老屋的奉献精神。学生领略了老屋的情怀的同时,也会感知作家的谋篇布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与构造童话故事的能力。

(三)设计主题课程,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童话一般都是从儿童的视角进行的故事创作,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童话故事折射的内容虽然不是固定的,但是其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教师在开展童话故事教学时一定要挖掘童话故事蕴含的主题,引导学生挖掘童话故事背后的内涵。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风娃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主题课程,提升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狐假虎威》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狐狸依靠老虎的威严驱散百兽,而老虎却真的以为狐狸是“老天派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小角色”蒙蔽了双眼;《纸船和风筝》则是两个好朋友因为琐事闹矛盾,最后又通过风筝与纸船和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不能斤斤计较,友谊要真诚;《风娃娃》的故事是“风娃娃”想要帮助大家,最后却将人们的衣服吹到了地上,“好心办了坏事”,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对他人有所帮助。这三篇童话故事都在告诫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能只看表面,意气用事。

明确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学到什么,以便于掌握学习的方向和深度。比如,在“交往”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设计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故事类型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主题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以上三篇文章中,语言简练,情节丰富,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是不错的教材选择。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以便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教师要通过讲解故事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如词语、句型、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教师要通过讨论童话故事中的核心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要通过课堂小组活动或者家庭小作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应用到实际中,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四、 比较品读,强化体验

(一)基于阅读实践品比,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相关的童话故事构建一个有机的故事线索。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关于感受童话故事奇妙的单元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几个童话故事,例如《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等。通过将这些故事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每篇童话之所以吸引儿童,令儿童津津乐道地阅读,正是因为其中的奇妙故事情節。这些奇妙情节之所以奇妙,原因在于它们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又高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许多地方在儿童阅读体验过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向往与思考。以《巨人的花园》为例,巨人的行为带动了花园的前后变化,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这种强烈的变化在表层含义上是花园的变化,实则指向人物品质。内心自私的巨人只能够与寒冷凄凉为伴,而醒悟改变的巨人迎来了花园的春天,也迎来自己内心的春天,同时与笑语和快乐为伍。四年级的学生阅读童话,与低年级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在了解故事的情节后能感受童话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真善美是阅读童话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奇妙的故事情节,是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脚手架,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自然能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思维有一定拓展,他们在故事情节的对比、推测与概括中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阅读情境中丰富了学习的内容。

(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四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感。首先,对《彩色的梦》,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梦中的铅笔有多少种颜色?学生可以自己想象并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讲述故事,而且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和参与互动,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其次,对《枫树上的喜鹊》,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示关于喜鹊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中喜鹊在枫树上欢快飞舞的情景,进而理解故事中传达的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教师可以用图片来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喜鹊形象,或者播放相应的音频和视频来呈现故事情节。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感知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对《沙滩上的童话》,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扮演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亲身体验沙滩上的欢乐童话,增强他们对故事的体验。通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故事的情节,并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听故事,而且可以亲自参与其中,加深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以上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童话教学活动,并且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五、 多元评价,给予动力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通过多元化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多元化评价指的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評价。教师在评价中需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不仅注重结果,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例如,可以表扬学生在构思故事、想象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积极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增强学习信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多元化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并给予鼓励。例如,可以重点评价学生在创意思维、形象描写、情节编排等方面展现的突出特点,从一个突出点,逐渐演变为全面发展。教师还应该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传统的笔头作业和考试,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评价工具来评价学生的童话作品。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讲述、演讲、绘画等方式呈现自己的故事,然后进行评价和鼓励。教师在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例如,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供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要求,让每个学生在童话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元化评价,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更具体、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对童话教学的兴趣,推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和成长。

六、 结论

在单元统整的观念中教学,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既开阔了眼界也拓展了思考与习作的思路。统整将单一细碎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合,以单元目标为依托将课本的各方面要素统整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国才.统整阅读与习作  整体提升习作单元教学质量——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建议[J].新教师,2019(6):18-20.

[2]陈先云.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8(9):46-50.

[3]卢秀珍.指向阅读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3(14):55-57.

[4]郑耿芬.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23(6):15-17.

[5]王建花,高涵武.童话教学要有“童话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59-60.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读写结合童话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