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模型分析与路径研究
2024-04-27李雪莉,李尽晖
李雪莉,李尽晖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进行PEST与SWOT分析,并以此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模型,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完善专业课程建设;消弭社会公众偏见,提升农村职教认同;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PEST-SWOT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9.2文献标识码: A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当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对于防止规模性返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众多学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研究领域出发,围绕“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基于理论视角,宁永红等(2021)提出,不同历史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唤醒农民救国意识、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赵国峰等(2022)提出,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2]。董芩等(2023)探讨了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四重逻辑向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3],强调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实践视角,张旭刚(2018)探索了新发展理念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在经济领域聚焦“三农”需求,以及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路径[4]。祁占勇等(2021)探究了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度[5]。徐国庆等(2023)阐述了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未来技能培训模式的影响[6]。
可见,学界主要从实践困境、融合模式、逻辑向度、优化路径等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展开讨论。为此,本文基于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尝试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模型,力图根据模型结果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希冀为后扶贫时代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运行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7]。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类型教育,能够依靠其职业性、教育性等基本属性,助力乡村振兴。
(一)人才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作为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最集约化”的渠道,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重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第一,农村职业教育通过打造“校园+田园”双园育人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2023年5月印发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注重吸纳农技推广机构、涉农院校等参与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在此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状况,合理设置专业、搭建协同育人等方式,打造“校园+田园”双园育人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例如,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行“校园+田园”分段、分重点培养,采用共建教学站等方式,用“校园”把涉农专业学生培育成“准新型职业农民”;用“田园”把社会农民培育成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不断壮大新时代农民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农村职业教育通过打造“产业+企业”双业育人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2023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这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探索,在此形势下,广东省梅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学校”,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与梅县区、五华县等县委组织部合作,立足县域产业发展实际,打造“产业+企业”双业育人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二)产业振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主渠道,可充分利用高素質技术技能人才优势,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第一,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作为强农惠农的关键枢纽,农村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有机结合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方略,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助力[8]。例如,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疆麦盖提县实施的“东虾西移”技术援疆项目,该项目产出的澳洲淡水优质龙虾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一实践数据表明,农村职业教育以产业为重要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第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集聚乡村产业发展动能。2022年5月1日起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农村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例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立足苏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优势,打造出“校地联动、教产衔接”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苏农模式”,先后为社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1.3万人次[9]。这一实践数据表明,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完善校企、校地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三)文化振兴:传承弘扬乡土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乡村振兴既要从物质层面进行“塑形”,也要从精神层面“铸魂”,而文化振兴是为乡村“铸魂”的关键。
第一,提升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产业支撑外,还肩负着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使命。随着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认知水平的普遍提高,将有效改善农民整体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性使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农耕的乡土社会。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等的扩张对乡土文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并渗透到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对乡土文化提出了挑战,但乡村社会的乡土性依然把持与固守着传统文化的精髓[10]。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着力培育文明乡风,通过培养乡村艺人、非遗传承人等乡土人才,传承弘扬乡村文化,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
二、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分析
(一)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分析
1.政治因素分析(Political)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全局的高度作出了“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论断。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思路彰显了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也为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农村职业教育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无论是2021 年2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还是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三农”工作,深刻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性作用,真正在国家层面将农村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彰显了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戰略。
2.经济因素分析(Economic)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大课题。对口支援政策、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百年大变局下经受住冲击,率先实现正增长,这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12]。在此背景下对2017年和202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宏观层面来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党的十九大以来近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均呈现增长态势。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对口支援政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进一步推动各地区“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3.社会因素分析(Social)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口支援政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辐射作用。1979年4月召开的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北京市支援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支援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苏省支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国支援西藏自治区等对口支援方案[13]。
一旦出现“对口支援”梯度失配,党中央将大幅调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结对关系,实现新的适配。例如,2013年对贵州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由原来的4个地级市调整为上海与7个较发达地级市帮扶贵州的8个市州。2021年将一对多、多对一的结对关系调整优化为一对一的省际间长期固定结对帮扶关系,城市帮扶在调整后的省际结对帮扶框架下开展。可见,对口支援政策不仅促进了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
4.技术因素分析(Technological)
随着元宇宙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14]。作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农村职业教育也要随之做出相应调整。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的互联网新形态,其沉浸性体验、群体性创造以及虚实性交互等特征为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渠道。元宇宙依托其数字技术优势,通过优化职业教育元宇宙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打造虚实结合的教学情境助力产教深度融合趋向数字化。为了实现“多元数字技术+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元宇宙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搭建数字化沟通平台。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室、虚拟实训场景等,学生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实践操作和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改革开放伊始,党和国家通过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举办职业技术学校等方式,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996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办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的意见》指出,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为农民致富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2003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必须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0年颁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通过职业教育的形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可见,党中央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2.劣势分析(Weaknesses)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持续强化涉农职教服务乡村建设力度。虽然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覆盖面更广、要求更高的乡村振兴大任,问题与短板也十分突出[15]。一方面,我国涉农院校数量总体上偏少,农学专业吸引力较弱。尤其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学农无用”等偏见导致涉农院校招生困难重重,人才供需矛盾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另一方面,部分涉农院校没有结合当地产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专业,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三农”的适配度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无法有效服务地方乡村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以2022年31个省份生产总值(GDP)为例,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为前三大经济体,宁夏、青海和西藏分别排在全国第29、30、31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建设。以2022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为例,分区域看,南疆、北疆和东疆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区的比重分别为30.1%、62.0%和7.9%,省区内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愿景的实现。
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物质保障基础。随着对口支援政策、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以及省内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例如,湖南省在脱贫攻坚战中利用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契机,以驻村帮扶工作队激活了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内蒙古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依托农村牧区特色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了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新模式。
乡村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随着元宇宙、GhatGPT等多元数字技术的到来,产教深度融合走向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数字化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2021年元宇宙引发热议,全国各省各级政府以“十四五”规划为定调,纷纷出台促进元宇宙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明确以“元宇宙+产业”的模式,建设数字孪生空间,促进产业全场景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例如,浙江省台州市某村依托5G网络建立了全覆盖式的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
4.威胁分析(Threats)
受“重知识轻技能”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长期被视为是“次等教育”。据调查,农村家庭毕业生的从农比例相较其他家庭更高。乡村难留住年轻人,对非农家庭毕业生的吸引力也不高。农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自己的所学专业相关度较低。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人才短缺”成为制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多元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在给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给乡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风险与挑战。一方面,我国的多元数字技术尚处于完善与发展阶段,新型数字技术与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契合点探索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缺乏数字技术赋能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虽然新型数字技术为智慧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新渠道,但数字空间信息技术的非均衡扩散,使得地理信息技術资源基础较差的乡村在数字技术获益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以数字空间赋能乡村振兴的旨趣尚是空中楼阁[16]。
(三)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PEST-SWOT模型
1.一般PEST-SWOT模型
PEST模型是对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所处宏观环境内的政治(Politics,P)、经济(Economy,E)、社会(Society,S)、技术(Technology,T)四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对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产生的影响;SWOT分析是从微观环境剖析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优势(Strengths,S)、劣势(Weaknesses,W)、机会(Opportunities,0)和威胁(Threats,T),以此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将PEST与SWOT分析模型实现有机嵌入融合,即可形成如表1所示的一般PEST-SWOT模型。
2.PEST-SWOT模型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分析
根据表1所示的一般的PEST-SWOT模型及前文对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和SWOT分析,尝试构建了如表2所示的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模型。运用嵌入混合式的分析模型对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仅有利于营造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宏观社会环境,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微观实践路径。
嵌入混合式的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PEST-SWOT模型清晰地显示,既存在对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的因素,亦具有对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起消极作用的因素。具体而言:其一,政治领域,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但由于政策本身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致使政策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其二,经济领域,对口支援政策、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思路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给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三,社会领域,对口支援政策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辐射作用,不仅促进了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但参与对口支援的各级、各方政府的具体利益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会影响对口支援政策的效能[17]。其四,技术领域,ChatGPT等多元数字技术助力产教深度融合趋向数字化,但我国现代化数字技术正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多元数字技术与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仍在初步探索阶段。
三、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基于嵌入混合式的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模型结果,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一)政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完善政策体系
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乡村产业培养高素质农民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第一,党和政府要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过程提供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完善的政策体系,从而保证政策制定的一致性、系统性、连贯性,从而有助于农村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优质人才和智力支撑。此外,要不断完善与涉农人才相关的补偿性政策和发展性政策,提高涉农人才的服务待遇,让涉农人才有动力、有方向。
第二,为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党和政府要在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之间构建起有效融通机制,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和吸引力,使其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赋能效应。一方面,打破城乡职业教育在招生制度与学生上升通道上的“壁垒”,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学生升学一体化通道。另一方面,建立城鄉职业院校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机制,促进城乡职业院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经济: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完善专业课程建设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依托乡村产业的振兴,需要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第一,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办法。
第二,农村职业院校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的需要明确其人才培养定位,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和行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例如,为更好地服务当地产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山东职教援疆教师团队认真研究喀什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企业、乡村、学校等地,立足喀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人才现状及需求等,优化专业布局,帮助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与新疆智慧呼叫、疆果果、众合财务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三)社会:消弭社会公众偏见,提升农村职教认同
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等刻板印象对农村地区职业院校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重塑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
第一,行业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从“唯学历”的用人导向转变为“能力本位”的用人导向,根据不同类别岗位需求,科学合理设置学历、职业资格等用人条件,给予职教学生与普教学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第二,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根据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需要,以专业建设为导向,打造省市之间、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协同育人链”,这不仅有益于农村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范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进而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四)技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以多元化新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应从理念革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层面发挥新型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提供新渠道。
第一,从理念革新层面来看,新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方面,随着智慧乡村建设行动的推进,新型数字技术已逐渐为农业的提质增效、农村的文明进步、农民的增收致富营建了新驱动。另一方面,新型数字技术在赋能乡村振兴中始终秉持着均衡发展和高效共享的理念,从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趋向数字化。
第二,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再到GhatGPT等技术的不断变革为产教深度融合趋向数字化提供了根本动力。一方面,新型数字技术的推陈出新产生的空间外溢效应打破了信息资源要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村庄之间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产业的优化升级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要为乡村振兴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宁永红,冯利臻,石秋香,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作用、基本经验及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21(25):26-33.
[2]赵国锋,王仙先.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6):91-96.
[3]董芩,阿木古楞.西部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9):21-26.
[4]张旭刚.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0):59-64.
[5]祁占勇,谢金辰.投资职业教育能否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J].教育研究,2021(2):97-111.
[6]徐国庆,蔡金芳,姜蓓佳,等.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职业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7):64-77.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合作经济,2022(10):4-31.
[8]王斌,张霞.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19):99-105.
[9]盛峥.让更多新农人逐梦乡村振兴大舞台[N].新华日报,2023-07-21(A02).
[10]胡宏亮,王慧,張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调适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7):17-23.
[11]王红霞.精准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9-13.
[12]李天祥,万悦,易福金.全球百年大变局下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压力挑战与应对方案——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1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22(1):135-143.
[13]王玉玲,徐峻,刘潇奕.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政策:简约治理视角的分析[J].民族研究,2023(1):21-30+143.
[14]沈霞,谢昌炜,杨敏.教育新基建赋能产教深度融合:应然向度、现实困厄与破局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4):55-61.
[15]刘红梅,肖泽平,杨素丹.涉农职业教育增强服务乡村振兴适应性的实践困境及破解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12):44-50.
[16]刘先春,孙志程.赋能与重塑:数字空间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机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10.
[17]丁忠毅.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中的府际利益冲突与协调[J].民族研究,2015(6):15-25+122.
PEST-SWOT Model Analysis and Path Research for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LI Xue-li1, LI Jin-hui2
(1.Kashgar University, Kashgar 844006, China; 2.Xinji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rumqi 830043, China)
Abstract: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agricultural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The paper adopted PEST and SWOT to analyz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and based on this, the PEST-SWOT model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ere proposed: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policy and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 policy system; docking with the needs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eliminating public prejudices and enhancing the recognition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digitaliz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and constructing a macro-social environment for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mpower rural revitalization, but also conducive to consolidating and deepening the micro practice path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PEST-SWOT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