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隋唐大运河研学之旅”为例
2024-04-27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马素雅
●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马素雅
项目式学习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方向。“项目式学习”或“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面临复杂的项目活动时,拥有多种选择机会,可以采用多个解决方案,最终呈现开放性的、多样化的研究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立足教材,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构建相应的教学场景,甚至走出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
研学活动是指在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指导下,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参观、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或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学习方法。研学活动是历史和地理等学科教学的实践性活动之一,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研学活动当中各种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如:容易脱离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被动参与研学项目;只有活动而没有学习,只有学习的形式而没有学习内容;只有浅层次的学而没有深层的研;等等。在实际操作中,研学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难解决的问题。而项目式学习以其实践性强,与学科教学内容能够紧密相连等特点,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因此,把项目式学习和研学旅行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深讨的问题。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研学活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笔者认为需高度突出研究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且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总体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渐次开展。
一、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先导,选择研学基地,确立研学主题
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研究基础,故在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方式方面需要做一些质的提升。笔者在教授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有关隋唐历史时,结合洛阳地区的乡土历史资源,设计了“隋唐大运河研学之旅”的研学活动。教师介绍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和变迁历史,培育学生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教师在引入项目时启发引导,使学生产生困惑、感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不断搜集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相应问题,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笔者从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设计“隋唐大运河研学之旅”项目,具体如下。
研学地点: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研学主题:见证历史沧桑
“运河通,朝代兴;运河断,朝代亡。”大运河历经千年沧桑,运河的兴废与王朝的盛衰相伴而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曾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积淀统一意识,为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提供精神元素,为文化交流、融合注入文化滋养,为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故大运河是政治之河,大运河是军事之河,大运河是经济之河,大运河是文化之河。通过参观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并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了解千年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隋唐大运河的建设,给古代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改变,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统治。本次活动以项目式活动为形式,通过教师引入项目,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提升问题探究能力。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分组协作搜集资料,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学习,并采用研学报告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成长。
二、以研究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灵魂,实施研学方案
研学活动方案的制定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建构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框架。项目式学习一般操作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步骤:设置驱动问题开展入项活动、项目分组和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项目探究与解决过程、项目成果发布。以“隋唐大运河研学之旅”为例,把项目式学习融于研学活动中。第一步,依据课程标准与乡土资源,以学生兴趣为生发点,确定项目;第二步,制定详细的研学活动方案,并研制研学手册或任务单以供学生使用,进行项目设计;第三步,学生自主组建项目学习小组,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研学,通过实践进行项目探究;第四步,项目成果的发布,即学生将最终的研学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1.研学活动策划及入项活动。
在开展研学活动前教师需要策划整个项目的开展过程,如项目活动内容、意义,研学活动手册的制定,评价方式的设置,成果要求等。基于活动方案的确定,教师就可开展入项活动,对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以及大运河的有关知识进行讲解。讲解中,教师不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运河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开通的?当时大运河开通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大家对大运河的评价不一?大运河在元代的变迁仅仅是政治原因吗?等等。这些思考点都能成为学生研究的一个个着眼点,给学生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使随后进行的研学旅行做到有的放矢。
2.项目分组,设计小组研究的方向和解决策略。
项目小组可自由组合开展“头脑风暴”。如有些同学想要研究大运河修建的背景,他们就可组合为一个项目小组,就“大运河修建需要什么样的地理条件”“洛阳地区为何可以修建大运河”“大运河为何可以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古代社会达到如此大规模”等问题展开讨论。如果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哪方面的材料?如何获取这些材料?在此基础上分配任务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在“大运河在元代为何改曲为直”“大运河到底是经济功能大还是政治功能大”“大运河为何还被称为文化之河”“大运河申遗过程如何”“现在的南水北调和古代开通大运河相比,有哪些优势”“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运河和中国的运河有何异同之处”等一连串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的研究方向大致形成,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研究大运河的变迁缘由、大运河的影响、大运河申遗历程、今天的大运河南水北调。
3.研学活动中资料搜集并创作研学成果。
研学活动中关于如何提升学生历史资料搜集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提前进行补充教学,如博物馆研学存在哪些弊端、什么样的史料才可作为证据使用、二重证据法如何在历史解释中运用。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教师可以提前编制研学活动学习单或大运河资料包,使学生能快速获取多方面史料。此外,在研学成果的制作上,教师可做统一规范,如撰写研究报告等。
三、以多样性为特点,呈现研学成果
研学成果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是思维导图、论文、PPT、短视频,也可以是演讲稿、文创产品、海报、演讲稿、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用项目式学习开展研学活动最突出的优势除了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深入之外,就是学生学习成果呈现多样化形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研学成果进行集体展示,如班级内展示或全校展示,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活动或者推介活动展示。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研学活动中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自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习过程及效果,需要教师提前预设评价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下表。
在评价方式上,除了纸笔测试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贯穿于研学全程。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它可以展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收获。
总之,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开展研学活动,可以将研究性、实践性与综合性内化于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蕴藏于做项目和研学活动当中,有效提升项目式学习实践的科学性与自觉性,推动了研学活动的探究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