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合理实践空间,发展地理实践力

2024-04-27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张旭艳

中学政史地 2024年3期
关键词:三态水循环自然界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张旭艳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界定,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大内涵要素之一。由于教学空间所限,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相对研究较少。从地理课程的角度来看,离开了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的特质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离开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那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那么,如何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之下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呢?笔者以为营造合理的实践空间是当务之急。下面就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浅思。

一、精选内容,确定地理实践力培养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只能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的过程中完成,而作为学习方式,考察、实验和调查也应当在日常的地理教学当中拥有一席之地。

基于这样的认识来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并从中精心选择具有实践属性的内容,这样才能奠定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带着这样的视角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设计出具有实践属性的教学过程。

从宏观视角看,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探究”内容,即让学生探究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的原因;探究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使用,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学生在探究的时候只能借助于相关的文献,通过梳理后形成相关的结论才能作出回答。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的生活场景当中也存在着水的各种形态,不同形态的水之间也在发生着物态变化,这种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就被称为水循环。因此,如果相关的实践性教学能够由此切入,那就可以让学生经历考察、实验和调查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营造空间,切实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具体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安排一些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户外考察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其学会基于客观视角深入分析与认知地理环境,增强行动意识,培养地理实践力。

以《水循环》的教学为例。野外实践的体验过程重点应当确定在两个环节:一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到自然界中水的固、液、气三态;二是模拟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液态的水是最常见的;气态的水因为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所以需要的不是学生的“见”,而是学生的“感知”;固态的水即冰可以由人工制得。那这样的三态感知用野外实践的方法来体验有着怎样的必要性呢?笔者根据相关教学研究及调查发现,同样的教学场景在室内还是在野外,学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与感受。考虑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教学现场搬到野外,不仅可以完成同样的教学流程,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具体的做法就是带领学生到野外,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水循环的实验。

这一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动手,同时要让学生去动脑思考:在怎样的自然条件之下,水的三态之间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进一步结合自然界的条件,对云、雨、雾、冰雹、霜等现象进行观察,对蒸腾现象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三、深刻反思,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上面的例子中,当这些问题和任务在野外实践的场景当中被提出时,学生的学习体验就不会被约束在“解题”的认知之内,而会拓展到“实际问题解决”的范畴。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能力发展对应着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在上面的例子里,学生通过对水循环模拟实验中的蒸发现象的分析,就可以发现自然界中的蒸发实际上是时刻存在的。江河湖海里的水,乃至于土壤中的水分,都会在一定的温度之下变成水蒸气;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反思发现,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或凝华成冰;也有学生通过比较和反思,认识到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际上就是通过植物的内在运行来实现水循环。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具有较强反思能力的。深度反思能够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做到转识成智,而这也就成了地理实践力发展的推动力。

猜你喜欢

三态水循环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自然界的一秒钟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直线上空间非齐次三态量子游荡的平稳测度
例说“自然界的水”
群文阅读理念支撑下的课堂形态
心律失常有“三态” 自我监测要“三看”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